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57146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九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提纲篇目:25、论语十则(背诵) 26、鱼我所欲也(背诵) 27、订鬼28、马说(背诵) 29、诗词五首(背诵 )25、论语十则一、字音:三省(xng)吾身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w) 不成人之恶() 冠(gun)者从吾所好(ho) 浴乎沂(y) 舞雩(y) 喟(ku)然 其恕(sh)乎二、填空:1、论语是 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 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及言行 。朱熹把它和 大学 、 中庸 、 孟子 合为“四书”。2、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春秋 时期鲁国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思想家 、 教育 家, 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大成至圣 ”。他的思想核心是

2、“仁” 。3、曾子认为,每天应该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传不习乎 ?4、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这与屈原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精神是一致的。5、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达观点相似的句子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提倡做人要将心比心、宽以待人的句子是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 不处也 。”体现孔子安贫乐道的句子是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8、体现孔子为官之道的句子是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

3、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孔子赞叹音乐欣赏高妙的句子是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三、通假字:莫春者: 莫 同 暮 ,意思是 晚、傍晚 四、词类活用:1、成人之美( 形作名,好的、好事 ) 2、成人之恶( 形作名,坏的、坏事 )3、冠者五六人( 名作动,戴帽子 ) 4、见贤思齐( 形作名,贤人 )5、风乎舞雩( 名作动,吹风 ) 6、传不习乎( 动作名,老师传授的知识 )五、一词多义:1、而 任重而道远(表并列 ) 富而可求也(表假设,如果 ) 为人谋而不忠(表转折,一说表顺接 ) 咏而归(表修饰 )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表承接 )2、是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表示判断的动词 )小人反是(代词,

4、这样、此 )吾父死于是(代词,这件事 )3、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 )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作、欣赏 ) 吾亦为之(做 )4、道 任重而道远(道路 )不以其道得之(方法、仁道 )5、行 终身行之者乎(遵行、奉行 ) 先行其言(实行 ) 6、恶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厌恶 )不成人之恶(坏的、坏事 )7、之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成人之美(的 ) 终身行之者乎(它,指“一言” ) 不以其道得之(它,指“富与贵”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吾欲为之(它,指“执鞭之士” )六、解释成语:1、见贤思齐:见到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学习。 2、己所不欲

5、,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 3、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4、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 七、翻译句子: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3、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6、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八、简答题:1、课文主要涉及了哪几个方面的人生道理?请分别加以概括。 一、(第13则)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二、(第48则)人要有追求、抱负,对富贵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三、(第910则)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2、孔子认为应该如何得到官?你同

6、意孔子的观点吗?“富而可求也”,即通过修养仁德获得。 同意。因为如果一个官员没有仁德之心,就不能威服众人,也不可能造福于民。因此有志于做官的人,一定要修养德行。(或不同意。因为一个人只有仁德之心,但毫无能力,缺乏胆识,仍不能做好官。)3、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点的观点? 因为曾点的话暗合孔子的想法,孔子一生本想通过做官以仁道治天下,然而终不得志,最后产生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想法。4、课文涉及许多人生道理:修养、为官之道、金钱观、理想、艺术、自然等,请选择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谈理解与体会。例一、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时刻反省自己,因为自己才是自己的最大敌人。例二、人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通过正当的

7、途径合理合法获得财富,而不应财迷心窍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最后毁了自己。例三、人要培养自己高尚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艺术修养,这样才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丰富和多彩。26、鱼我所欲也一、字音字形:一箪( dn )食 一豆gng( 羹 ) 蹴( c )尔而与之 乞人不xi( 屑 ) 欤( y ) 不为gu( 苟 )得也 死亦我所恶( w )二、填空:1、孟子,名 轲 ,字 子舆 , 战国 时期 思想 家、 教育 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 “王道” ,主张 “仁政” ,要求达到 “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 。后人把他尊为 “亚圣” ,他与孔子的思想常被合称

8、为 “孔孟之道”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 “仁” “义” 。2、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它是一部记录 孟子及其弟子思想与政治言论 的书。3、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当“生”和“义”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由此,我们想到了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的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4、表达孟子“人性本善”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三、通假字: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同 德 ,意思是 感激(恩德) 四、一词多义:1、而 舍生而取义(表并列 ) 呼尔而与之(表修饰 ) 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 由是则生而有

9、不用也(表转折,可是、却) 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表转折,可是、却) 向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 )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表顺接 )2、是 由是则生(这个原因 )非独贤者有是心(这种、这样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这样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判断动词 )小人反是(这样、此 )于是焉(这时候 )是故(这 )3、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 生于忧患(由于 )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 ) 苛政猛于虎(比 ) 告之于帝(向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 )4、则 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那么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如果 )得之则生(就 ) 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 )然则何时而乐耶(那么 )5、得 故不为苟得也(

10、得到 )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德”,感激) 得之则生(得到 )6、向 向为身死而不受(从前 ) 向吾不为斯役(假如 ) 寻向所志(原来的、旧的 ) 向若而叹(对着 )7、之 蹴尔而与之(他,那人 ) 为宫室之美(的 ) 得之则生(它,指食物 ) 人皆有之(这种天性 ) 此之谓失其本心(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它,指万钟的俸禄)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8、为 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做、用 ) 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了 )(做,接受 ) 或异二者之为也(指心理活动或两种心情)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作,欣赏 )9、生 生,亦我所欲也(生命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乡邻之生日蹙(生活 ) 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下去 ) 得之则生(活下来 )五、翻译句子: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