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570425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感谢您的欣赏。木兰诗课文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

2、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文言词汇积累;)品味诗歌的传奇美、形象美、语言美;)背诵诗歌。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

3、:深刻领会木兰保家卫国的热情,领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教学重点:诗歌传奇美、形象美、语言美的探索。教学理念:以讲述、品味、朗读为主的板块教学模式。教学步骤:1、导语引入。由穆桂英(有男子刚健的巾帼英雄)、西施(集娇美女儿于一身的美人)形象引入刚柔相济的女子木兰。(板书课题)2、初读诗歌,理解大意。)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2)点读注释,理解诗歌大意。3、讲述传奇美。1)默读课文。用字完成每节大意:第一、二节:决定代父从军;第三节:;第四节:十年征战生活;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比喻作结,解答奥密。(第三节:准备出征,奔赴战场,第五节:还朝辞官,第六节:还乡团聚)2)主题探索。

4、讨论:下面对木兰诗主题的概括,你认同吗A赞颂劳动人民出生的妇女英雄;B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歌颂尚武精神。3)繁简处理探索。讨论:作者七节诗是否平均用笔,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备忘: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板书:得当的详略处理(依据主题需要)4)讲述传奇故事。要求:理清文章脉络体现主题详略得当。4、品味形象美。)根据提纲,找出诗歌原句或用自己的语言品味人物形象。娇美女儿勤劳善良淳厚质朴热爱亲人巾帼英雄坚毅勇敢机敏活泼报效祖国)小结板书:丰富的人物形象。3)画木兰。分组画女儿妆、巾帼妆的木兰。5、朗读语言美。)品味下面诗句,说出句式特点,从诗中找出类似诗句。问女何所思

5、,问女何所忆。(复沓句)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排比句)(备忘: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东市,买长鞭。)2)小结板书:独特的语言风格(民歌:反复咏叹、反复铺陈)3)朗读品味。6、迁移阅读。孔雀东南飞(节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四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妒嫉嫌迟。非为织布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守节情不移()妾不堪驱使()便可白公姥()2)你认为诗中主人公的性格是怎样的3)按原文回答:描写主人聪明能干的句子是:描写主

6、人自尊的句子是:板书设计:木兰诗一、传奇美1、得当的详略处理二、形象美2、丰富的人物形象三、语言美3、独特的语言风格木兰诗教学反思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为了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进入情境,感受木兰的形象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贯穿整个课堂,把课堂活动分成三个版块我能读准、我能读好、我能读懂。意图从三个层次出发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读准字音、知道词语释义,其次是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最后是读懂木兰的形象,提高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种层次分明的教学设计在帮助学生认识这节课我们需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7、能最大限度地让所有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来,并最终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首先是朗读的时间把握方面,我用了近0分钟时间让每个小组赛读整首诗,导致完成人物形象分析这个教学任务时时间比较紧迫,因此我认识到在赛读时可以分段进行,那么在时间的把握方面也就比较宽裕了。其次是对于朗读的语调分析方面,我做了较细致的分析,其实这里只要对感情基调做一次整体的把握就足够了,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也许会更真切一些。再次是在如何能让学体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其实,让每位同学都能提笔来写一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我意识到,在分析木兰形象这个环节中,我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上做一些旁批你从哪些情节了解到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在旁边标注出来,这样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最后是在生字词的训练方面,某些同学回答错误,我却没有意识到,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总之,诗歌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注重以“读”为本,熟读成诵的训练,但这些在这堂课上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我没有让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氛围中,彻底领会木兰这一爱国女英雄的形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