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_1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570210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_1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_1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_1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_1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_1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_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当仔细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须要仔细地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平凡人见证奇迹,英雄缔造奇迹。87天,627英里,一个退休老人在毫无打算的状况下突然确定动身,以其精神力气挽救生命垂危的老友,随即克服大量不可思议的困难徒步穿越英格兰,以其执着和志气将不行能变为现实,用实际行动塑造了一段传奇。然而,当我们跟随一个人的朝圣的作者蕾秋乔伊斯的笔触,抛开纷杂与浮华,一步步揭开光明的光环下所隐藏的真相时,却慢慢发觉故事的主子公哈罗德不仅仅是一般人中最不

2、起眼的一个,甚至,按当下的流行说法,他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位loser,木讷寡言的他不过是靠着一份最单纯的初衷,以最为质朴的方式在回报一份埋藏在心底多年的良善与歉疚。正如那个阿甘正传里的阿甘,胜利是因为简洁。终其一生,即便是在完成了627英里的徒步旅程后,哈罗德都没有真正学会如何面对他人的无助,于是,生性和善的他就只得按捺住哀痛,别过脸去躲避现实,也由此在继“没人要的儿子”之后成为“失败的丈夫”和“缺位的父亲”。人生犹如一个错综困难的迷宫,每个岔口的不同选择都指向千差万别的结果。在荒芜的晚景中最不经意的回望,也能瞥见灰暗来路上与你擦肩而过的那一千万种其他可能。于是,那些蛰伏的思绪慢慢奔涌,那颗早

3、已日渐麻木的心也起先悸动。正如闻名诗人狄伦托马斯的诗句:不要和顺地走入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在路上的哈罗德因为一个简洁的目的动身,却从萍水相逢的路人身上找寻到了自己的其他可能性,最终在花甲之年收获了想要的人生。627英里,不仅是用脚迈过的距离,是地理上的穿越,更是专心灵和回忆丈量的旅程,是真正的人生之旅。或许是当身体放归大自然时,心灵更简单找到最本真的记忆,更简单从逝去的岁月中寻回隐匿的自我;或许是因为扩大的视角、开放的沟通简单让人在接受和思辨中学到更多。旅途中的哈罗德不仅慢慢读懂了人生,学到了只追求最宝贵的亲情、爱情、友情,而放弃其他一切外物,更学会了接纳

4、自己,从而感悟到“赐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须要谦逊,也须要志气”。作者以明暗交织的写法将哈罗德的身体之旅与心灵之旅相结合,交替表现,而当哈罗德站在旅程的终点时,其空间上的旅行更像是作为心灵之旅的背景而存在,或者说,是心灵之旅投影到现实空间的一个映射。当那个愈加自信、笃定、坚毅的哈罗德重新站在妻子莫琳面前时,找回华蜜的婚姻只是情理中的必定。或许,你依旧要说,一个人的朝圣只是虚构的故事,627英里终究不是现实。可是,请记住,“虚构的故事也有其意义”,就像加油站女孩所说的“假如我们都不趁着现在间或疯狂一下,日子就没什么盼头了”。来吧,接受“不行能”,一杯执着加几滴疯狂,生活会更加充溢而欢乐。一个人

5、的朝圣读后感2我想,在我们已知的宇宙里,没有任何事物之间是没有距离的。不同事物间唯一的区分是,这段距离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计量单位去度量?一纳米或是一光年?前些天的丽水,白天晴朗无霾,夜晚星空绚烂。我抬看找寻夜空中最光明的星。对于此时此刻的我,它是如此晶莹剔透地悬于天际;可对于这颗星,或许它早就在亿万年前就已怦然陨灭了。这亿万年的两两相望,就是唾手可得又遥不行及距离。这些天,同样让我感慨的,是这一样一段距离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用他颤颤巍巍的双脚,度量了87天,627英里的距离。这段距离,度量了一段遗失了20年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也度量了一个一般女人,弥留之际,不一般的逝去。度量了人心,也度量了生命

6、。上网购买一个人的朝圣这本小说时,我并未在意。它不过是我为凑满书单满减实惠的一个临时添头。因为这些年的图书市场上,有太多打着“朝圣”旗号的劣质“鸡汤”了。今日是这个大师,明天是那位大姐,后天则摇身国外,变作了某某“上师”。我从来都不觉得,一个灵魂最神圣的部分是外界授予的。它来自于内心的觉醒、来自于苦痛的磨砺,更来自于生命的觉悟。结果,没想到,一个人的朝圣用近乎清爽而细致的情节,贴切地吻合着我对“神圣”的理解。故事围围着一个叫作哈罗德的退休老人讲起,讲到他已分床多年的老伴、名存实亡的婚姻,讲到他曾千般爱怜的儿子、貌合神离的亲情,讲到他已分别多年的同事、随风消散的友情。讲到一封信、讲到朴实单纯的信

7、念、讲到临时起意的远行、讲到喧嚣嘈杂的媒体男主子公哈罗德得知一位老同事癌症弥留后,以一份质朴的信念踏上了从英格兰西南角向英格兰东北角的徒步远行。他告知自己,只要自己用双脚坚持走完这段路,那位久未谋面的老同事、老挚友,就肯定会康复起来。一路上,除了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老人也一次次与脑海中尘封已久的记忆相遇。每一段记忆都是一个离别已久的故人,每一次重逢都让人动容不已。渐渐地,这一个又一个相遇彼此相缀,让这段贯穿英格兰对角线的距离不再是一个关于陡步伤痛、放弃坚持、甚至宗教信仰的俗套故事。我想,故事告知我的,正是距离。那些此时此刻看时密切无间的距离,极有可能被生命的变故、被间或的争吵,甚至就被安静的时间

8、所撕裂。就像我看到的那颗光明的星星,尽管在我们彼此相望的时刻我们光线汇聚脉脉含情,但那光线汇聚的焦点却已可能是它亿万年前的一刻光华而已。可是对,可是全部被疏远的距离,都不是不能够丈量的。生命并不胆怯距离,甚至距离是生命体现它本质所须要的一部分。那些被疏远的感情,其实有彼此相望的身影;那些被拉开的幻想,其实有彼此相惜的眷恋;那些被撕扯的回忆,其实有彼此重逢的期盼。万有引力不是告知我们,这主观或客观上,看似分别彼此的一段段距离,不正牵着深深的吸引吗?生命是须要一些距离的。而有一天当我宁静地躺在岁月终点回望时,唯一让我不致感到生命虚度的就是,我有没有用双脚、用身心、用感情、用信念,走近她,亲身丈量过

9、她的距离。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3我从来不知道该用什么去丈量距离,是时间还是长度,是纳米还是光年。直到读完一个人的朝圣我才明白,丈量距离最好的单位是生命。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历经87天627英里,重拾遗失了二十年的爱情、亲情和友情。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叫哈德罗的退休老人,某天意外地接到好久没联系的好友奎妮的一封信,信里说奎妮得了癌症,哈德罗想到以前和奎妮一起在工厂做工的日子,他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奎妮写了一封回信并亲自去投寄,但是一路上他都在找下一个邮筒。晚上他在加油站遇到了一个女孩,他把这件哀思的事告知了加油站女孩,女孩也和他讲了一件让自己懊悔的事,也正是这件事让哈德罗确定徒步去奎妮的城市探望奎妮。一路

10、上,哈德罗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自大的远足男、热心的临时医生玛蒂娜以及后来遇到的维尔夫这一路除了形形色色的人,老人也一次次与脑海中尘封已久的记忆相遇,与妻子相识相恋的美妙过程、与儿子的华蜜时间以及与奎妮一起相处的日子,每一段记忆都是一个离别已久的故人,每一次重逢都让人激烈不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一路走来,哈德罗这几十年的生活无论苦痛还是欢乐,都让这段贯穿英格兰对角线的距离不再是一个关于徒步哀痛、回忆难过的故事。一封一般的信、一位久未见面的挚友、一份单纯的信念,都让这个故事在平凡中透露出点点感动。“走走走”这是哈德罗在路上唯一的语言,他坚信,只要自己走过去老友就会康复起来。就是这简洁的语言支撑着哈

11、德罗,也是这简洁的语言没有让哈德罗在喧嚣嘈杂的媒体前迷失自己,这也许就是信念的力气吧。这一段路的距离,哈德罗用生命去丈量,同时去感悟自己与妻子与儿子的关系。庆幸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明白了他与妻子的爱情并没有像他以为的那样结束,他们之间还是有绵延而细腻的爱,即使他们分居了二十年。而他对儿子的感情也并不是妻子想象中那样冷淡,虽然儿子现在离开了他们,但是那份爱照旧在。全部被疏远的距离都是不能够被丈量的,但是可以被弥补回来。后来,哈德罗顺当看到了奎妮,那个曾经可爱可敬的女人,现在已经被病痛熬煎的没有了样子,在哈德罗探望过奎妮之后她也安稳地离开了世界。或许正是知道哈德罗会来看她,奎妮才撑了这么久。两封简洁

12、的信、一份小小的信念,却让两个人都坚持了这么久。故事的结尾是哈德罗与妻子莫琳牵着手渐渐走向海岸,两个小小的身影映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伴着浅浅的笑声越走越远重拾爱情、亲情与友情的哈德罗在这一刻是极华蜜的。生命并不胆怯距离,甚至距离是体现生命本质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些被疏远的感情,被撕扯的回忆都是装饰生命的一部分,它们从来不会丢失,假如你找不到它们了,跨过那一段被现实迷雾覆盖的距离,你会清楚地看到它们,而这一段距离,须要你用生命去丈量。我信任,有距离的生命会更美,当有一天我们老了,站在岁月的终点回望,你会觉着用双脚、专心、用信念走过的距离和生命熠熠生辉。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4我始终喜爱徒步,喜爱行走。

13、乍看一个人的朝圣书名,以为是关于远行与信仰的。翻开看,是讲解并描述一个老头儿由寄信引发了徒步行走到英国另一端去探望癌症晚期旧友的故事。而隐于此表面情节背后,是老头哈罗德对自己一生的回思。以及在一个信念的支持下他徒步行走87天,途行627公里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而这个信念,是他信任只要自己真的可以坚持徒步穿越整个英国,出现到好友的身边,她的癌症就会痊愈,就会活着。最终,他真的做到了,而故事的结局温情而感人。徒步行走的哈罗德此时已经年迈,在途行的过程中经验了种种磨难。他回忆了自己过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时就离家出走的母亲,酗酒的父亲,与儿子戴维深深的隔阂和戴维的自杀,与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阂,导致后来的分居

14、。这些回忆都深深的熬煎着哈罗德,或许他的出行,某一种程度上是潜意识想逃离这一切。在遇上了行行色色的路人,听他们讲解并描述各自不同的故事。哈罗德发觉,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幸或不幸的剧情,但原委能拥有怎样的生活,得看自己如何演绎。他在行走中放下了对旧事的心结,重新唤醒了内心深处对妻子深深的爱。而当妻子驱车前来希望他回家时,她看到了这个男人的变更:“他当然没有长高长胖,但看着这个满面风霜的男人,黑色牛皮一样的皮肤、卷曲的头发,她突然觉得自己像张白纸一样平平无奇,不堪一击。是他那种生命力使她颤抖,似乎他最终成了早该成为的男人。”看到这里,我闭上眼想象哈罗德脸上焕发的光彩,莫琳眼中悲喜交加的神情。是什么让

15、他变更?我变成哈罗德的随行者,跟着他的脚步,感受路面的坎坷;随着他的目光,辩识草丛间各式植物;和他一起听路过的人们谈笑的声音;然后,我倾听哈罗德内心的声音。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一个人的朝圣,与其说走在路上,不如说这是一场心和灵魂的行走。跳出平凡庸俗的生活,在行走中找到自己的存在。用自己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用自己的感受去体验所发生的一切。英勇面对内心,面对曾经不情愿触碰的心结,将它打开,释放。原来,行走是为了找回自己。哈罗德最初并不这么想,他只是突然间冒出这样的念头,确定立刻行动,不借助其他交通工具,徒步走到好挚友面前,他觉得只要他做到了,好挚友奎妮也肯定能够做到。他就这样坚决信念,始终在内心中深

16、深信任,最终来到奎妮的病床前。奎妮并没有因为哈罗德的到来而痊愈,但她在等待的过程中,瘦弱的身体里似是被注入了强大的力气,让她也执著地等待,最终安稳地离去。哈罗德也与妻子最终偕行,如初遇般,相视而笑。我想,在我们一生中,或许都已有了一个固定模式的剧本,每天按部就班地上演。久而久之,我们便自然而然地觉得这一切都理所应当。可能会忘了自己曾有过的幻想,不记得多久没有和自己对话,现在的活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吗?我想,我们间或也须要“出走”一次,去找寻真正的自己。去追寻内心的声音,尝试一次为信念而执著行走。一本好的小说,能够吸引读者阅读的欲望,能够引起读者的深思,能够让人期盼不同的生活,产生与以往不同的想法。一个人的朝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