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民俗文化影视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568976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民俗文化影视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云南省民俗文化影视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云南省民俗文化影视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云南省民俗文化影视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云南省民俗文化影视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民俗文化影视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民俗文化影视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民俗文化影视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新建云南少数民族民俗影视拍摄基地暨恢复保护秧田村传统彝族村落的项目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 云南九田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总 论 (一)、项目规划建设提要 1、项目名称: 新建云南少数民族民俗影视拍摄基地暨恢复保护秧田村传统彝族 村落项目 2、项目规划建设单位(企业): 云南九田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3、项目规划建设地点: 初步选址在安宁禄缥镇 4、项目规划建设内容:在选址区域范围内,征购土地100亩以上,用于建设云南少数民族民俗影视拍摄基地暨恢复保护秧田村传统彝族村落项目 5、项目规划建设性质: 新建,为私营企业。 6、项目规划建设期: 在15

2、年内,分阶段对项目进行规划建设,力争在2013年以前完成本规划重点项目的建设,建成之后逐步做大做强使其成为云南省文化产业的特色企业。 7、项目规划建设总投资: 计划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产业基地建设3000万元,流动资金3000万元。 8、项目规划建设资金来源: 在总投资内,自筹3000万元,争取国家、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性扶持2000万元,金融贷款等其他渠道筹资1000万元。 9、项目规划建设单位:云南九田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10、项目规划编制日期: 2011年4月 (二) 项目规划建设编制背景、依据、必要性及其意义 1、项目规划建设编制背景。(1)概述在“十一五”期间,省委、省

3、政府已作出部署,在全省实施“文化产业建设工程,即:组建10大文化产业集团、建设72个文化产业基地、推介和实施60个大型文化产业项目、扶持和发展上百个民营文化企业、打造30个知名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具有产业范围广、可塑性大、适应性强、无污染等发展优势,被公认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经济以制造业为中心;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以服务业和知识为基础;21世纪则是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内容产业经济,文化内容将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许多专家都认为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文化上的强国将成为经济强国,有着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的国家占据有利地位。目前,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内容需求

4、呈爆炸式增长,此时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创造出自己的文化内容而使本国的内容资源不足的话,将遭遇严重的文化独立性危机。这是比经济上或政治上的依附更为严重的问题。国家在“十一五”时期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周边与多国接壤,同时又是少数民族集居最多的省份,26个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和谐相处,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千百年来,特别是解放以后,各民族在语言文字、互通婚姻、相互学习,经过长期的积淀、传递,得以绵延、发展,影响渗透到各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云南安宁是昆明通往滇西的咽喉重地,也是内地面向东盟的重要驿站,如何很好推介云南的民族民俗文化,云南少数民族民俗影视拍摄基地暨恢复保

5、护秧田村传统彝族村落项目的筹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2)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都普遍高于1 0,美国则高达2 5以上。据统计,我国2004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996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1.32,实现增加值3440亿元,占当年全国GDP的21 5。2006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上升至1132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比重的14 8,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上升至24 3,2008年,文化已占GDP 的5%以上。国家”十二五”旅游文化发展纲要对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以上数据来看,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总体上呈快速发展之势,在国民经济中的

6、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但对于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文化大国来说,跟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水平相比还相差很远,因此,我们应加大力度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文化产业也正在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引擎。(3)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2006年年初云南正式提出了推动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的战略思想,主要目标是在今后几年,保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发展实力跃居西部地区领先地位。自2003年至2008年,云南共有3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超过5

7、20亿元。已经占到云南省GDP的5以上。就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由上年的262.9亿元增加到300亿元,增长14.1,占全省GDP总量的5.8(“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文化产业增加值要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10%,),接近支柱产业的份额。继卷烟、矿产、旅游、动植物资源和能源五大传统支柱产业之后,一种新生的经济力量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推进云南发展的第六大支柱产业。(4)云南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云南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前沿,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充分利用地缘、民族和亲情优势,打造一个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向世界进一步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及和谐

8、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具有较独特的资源和有利条件。云南堪称文化富矿区,是歌舞的海洋、民族音乐的殿堂。目前,云南已基本形成围绕民族特色做主线,旅游业为主体,以影视、新闻出版、民族文艺演出、文化娱乐、体育、会展和民族特色文化的多层次发展的文化产业和市场。将民族文化资本化,使文化产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主导发展,出现了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文化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云南现象”,并逐渐形成“云南模式”。在云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一定文化知名度和吸引力的七个领域:音乐创作、原生态文化、民族歌舞、影视作品、民族戏剧、拍摄外景地、文化市场品牌,安宁作为昆明通往东南亚的重地,却没有一个民族文化响亮的品牌,不能不说

9、不是一个缺憾!二、项目规划建设编制依据 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2009-2015) 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041 5号)。 云南省、昆明市及各县(市)作出的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三、项目规划建设的必要性(一)云南民俗文化产业的调研分析(1)葫芦丝产业情况调查生产销售: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葫芦丝生产商和销售商1万余户,每年销售1亿余支。云南有近400家葫芦丝加工厂,但都以家庭作坊为主,年产量在30万只左右,中高端产品大概在5万只左右。昆明地区有大大小小的葫芦丝生产厂家200

10、多家,而其中80%以上的厂家都是没有注册的“地下作坊”。每月总共3万支的销售总量中,90%的葫芦丝为1040元的低端产品。而就天津静海某乐器厂年产葫芦丝30万只,巴乌12万只,实现利润3000多万元。另一个较大的葫芦丝生产基地在湖南,主要生产低端的葫芦丝,年产300万只,每只成本6元5左右。杭州也是一个较大的葫芦丝产地,年产量大概在100万只左右。由此可见,云南作为葫芦丝的发源地,其生产和销售规模在全国占了不到1%的市场份额,一方面说明我们云南的市场的开发程度很低,市场的开拓能力还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只要我们能组织起有效的宣传和销售,葫芦丝市场之于云南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11、。 传承: 葫芦丝文化起源于云南,经过一代又一代音乐人的传承至今,借助高科技新技术的文化传播手段,使葫芦丝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葫芦丝穿越了时空与地域的限制,受到海内外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四川将葫芦丝的教学列为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走在全国的前列,江苏省的某市也将葫芦丝作为特色教育在全市中小学校推广,其他省市也陆续成立了葫芦丝艺术学校。昆明葫芦丝培训市场却远远没有达到省外有些城市的水平。西山区金银葫芦丝艺术沙龙是昆明市比较有名的葫芦丝培训学校之一,不少省外爱好者常常慕名而来。据沙龙的负责人介绍,目前,葫芦丝在省外很火,山东、河南、北京、湖南等地学习的人非常多,培训市场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其规模远超昆

12、明。目前全国约有400多万人在学习葫芦丝,而云南也有近10万人的爱好者队伍。相比而言,云南的葫芦丝的推广的力度还不够大,葫芦丝的培训教学只是由一些业余的、小规模的培训学校在进行,而广大的爱好者却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地方和教师。更有一批潜在的爱好者也急需通过一条渠道进入这扇大门。作为源自云南的地道民族乐器,葫芦丝在省外受到了市民的热捧,一个学校上千人学习葫芦丝随处可见,各种葫芦丝的演奏会层出不穷,葫芦丝销售量更是节节攀升。而在云南昆明,“葫芦丝”却是不温不火,很多业内人士称之为“墙内开花墙外红”。我省许多资深葫芦丝专家认为,作为葫芦丝的发源地云南,葫芦丝表演往往作为“调料”登场,并没有引起太

13、多的关注。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省外,类似葫芦丝的专场音乐会非常多,相当受欢迎,电视台甚至全程跟踪采访,档次和规模远高于云南。(二)云南发展葫芦丝文化产业的优势和条件(1)地源优势:云南梁河县作为葫芦丝的发源地,已成功申报为“中国葫芦丝之乡”。葫芦丝已经成为云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德宏已成功举办两届葫芦丝文化艺术节,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2) 人才优势:多年来,德宏造就了哏德全、龚全国、李仲培、龚家铭等一批造诣较深的葫芦丝演奏大师,其声誉和影响享誉全国乃至海外。葫芦丝的制作大师冯绍兴,哏德全先生的启蒙老师李仲培先生仍然活跃在葫芦丝领域;音乐创作大师曹鹏举先生也为葫芦丝音乐创作出了一大批国内外

14、知名的经典乐曲受到广泛传播和关注。(3) 原材料优势:制作葫芦丝的原材料主要是葫芦、紫竹和簧片。葫芦的主要原产地在云南,省外80%的葫芦由云南发出。云南许多地州已规模化种植葫芦。只是还需要科学的种植技术指导,使自然生态葫芦能达到品牌葫芦的标准。紫竹的原产地虽然是福建、江西,据说云南曲靖某地的紫竹也是上品。云南的水竹文化是竹文化的高级阶段,在葫芦丝的故乡培育最适合制作葫芦丝的管材应该不是件难事,而德宏目前正在做这件事。簧片作为葫芦丝的关键部件,决定着葫芦丝的品质,在傣寨散落着以冯绍兴为代表的民间葫芦丝制作艺人,他们用世代相传的工艺手工制作葫芦丝,达到了收藏级的水平。(4) 资源优势:德宏州作为葫

15、芦丝的发源地,州委州政府也积极扶持葫芦丝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葫芦丝的规模化种植,紫竹的优化培育,并有了规模化生产的“古歌”牌葫芦丝,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赞誉,温家宝总理视察德宏,州委、州政府送给他的礼品就是“古歌牌”葫芦丝。“古歌”葫芦丝在冯绍兴、李仲培等具有五十年以上制作经验的著名葫芦丝演奏、制作大师的严格把关下,受到海内外同行的高度赞誉和一致好评,著名作曲家曹鹏举也加盟德宏弘韵葫芦丝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三)云南葫芦丝文化发展的分析:根据对葫芦丝产业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云南虽然是葫芦丝的发源地,但在全国市场上只占了不到1%的市场份额,而在占全省GDP总量的5.8%文化产业中,葫芦丝基本没有份额。对云南发展葫芦丝所具有的优势分析来看,建设云南文化产业葫芦丝基地是有条件和资源的,不仅可以扩展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领域,也能促进云南区域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同时可以带动民族制造业,加工生产业,种植业的发展,还可以使她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为云南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是一个有空间、有前途的产业。只是我们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