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行业研究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56897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医疗行业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移动医疗行业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移动医疗行业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移动医疗行业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移动医疗行业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医疗行业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医疗行业研究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移动医疗行业研究报告(移动医疗App报告)龙文价值管理研究中心2015年1月14日第一章 移动医疗行业概况1.1行业定义1.2行业分类第二章 移动医疗行业发展特性2.1移动医疗是趋势不是主题2.2行业成长空间广阔 老龄化加剧监测市场扩容2.3产业链焦点在移动App和可穿戴设备2.4 盈利模式日渐清晰:药企付费市场比个人付费市场空间大2.5 线上竞争注重用户体验,线下竞争重医疗资源整合2.6 商业模式为王,细分领域深耕垂直整合模式优势更明显2.7 移动医疗当前存在的问题第三章 移动医疗App公司竞争格局分析3.1 移动医疗App需求与供给分析1)移动医疗App主要分为四大类2)保健养生类App为

2、用户第一诉求3)综合类、保健类、药品信息类App下载最多4)行业先发优势效应明显,投资正当时3.2移动app行业先发优势竞争者分析3.3 移动医疗app估值方法1)市盈率价值法2)App活跃用户估值法3)Apptopia估值工具 3.4 互联网大佬来势汹汹涌入移动医疗第四章 移动医疗风投正劲4.1 移动医疗一级市场风投偏好4.2 上市公司移动医疗布局 第一章 移动医疗行业概况1.1 行业定义移动医疗(mHealth,Mobile Health):通过移动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智能手环、无线植入式器械、检测器以及可穿戴医疗设备等和卫星通讯提供医疗或健康信息和服务.图:移动医疗示意图 数据

3、来源:互联网,龙文金融1.2行业分类目前,移动医疗服务主要是针对于周边医疗服务所开展的,不具备“硬实力”,未来想要实现核心医疗服务的移动化还需要包括智能设备和移动交互等技术的长久发展。硬件、软件、数据构成了移动医疗的闭环,行业的核心是数据,入口可以是软件方案,也可以是硬件方案。图:移动医疗不同入口与优劣势和细分类资料来源:龙文金融软件方案主要包括:信息化系统和个人用户平台。信息化系统:目前,医院管理系统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未来发展空间受限,不过未来基于医院获得的大数据优势会使得相关公司在数据服务领域拥有较大的优势,如东软集团、卫宁软件的先发优势将进一步巩固。个人用户平台:该类平台中多为App为

4、载体的创业公司,盈利模式是首先将产品在用户中进行推广,获得用户粘性之后,对其提供的资讯以及连接服务、数据衍生的服务进行收费。主要分为连接型用户平台和自用型用户平台。连接型用户平台:为连接医患的平台,这类软件目前还没有与数据对接的服务,主要是针对连接服务进行收费,同样可以做成社群商业模式。自用型用户平台:为医生以及患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指导的平台,不需要在多方之间构成连接,这类软件发展较快,目前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盈利模式(多为广告),而这类非连接型的软件平台未来的出路在于构建“社群商业”。硬件方案:当前的硬件方案,本质功能是体征数据的搜集,目前市场上硬件能够监测的数据包括运动、姿态、血压、血糖、血

5、氧、心率、心电、体温、体重九大类。图:满足不同需求硬件方案数据来源:方正证券,it桔子第二章 移动医疗行业发展特性2.1 移动医疗是趋势不是主题如果一个行业能以更好地方式解决社会既有的矛盾,它的蓬勃发展则是一种趋势。移动医疗重要价值在于降低患者就医成本、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提高医院运营效率。根据患者/潜在患者的移动医疗需求链条,可以满足不同主体的诉求:图:围绕患者/潜在患者的移动医疗需求价值解读数据来源:IT桔子,方正证券,龙文金融移动医疗并非主题投资,近年的爆发是有着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技术进步,移动互联网变革低效行业的必然结果。互联网自90年代末期先后冲击纸媒通

6、讯零售旅游金融教育等等。 2)中国老龄化危机加重,导致医疗资源缺口加大。3)中国医疗资源配置错配,加大医疗资源缺口,为移动医疗提供发展空间。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长期无法解决,医保联网欠缺以及分级诊疗制度不合理,分级诊疗制度始终难以落地。优质医疗资源被“小病”占据,而基层医疗资源却被闲置(患者只信任三甲医院)。3)移动互联网发展等硬件软件技术环境的成熟。智能终端普及、传感器技术进步、互联网基础设施改善为互联网医疗提供爆发式增长的土壤。4)政府为应对老龄化和医疗资源匮乏分布不均有推出政策支持的动力。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称:“互联网每年可以节约1100亿到61

7、00亿元人民币的医疗卫生支出,这笔费用将占2013年到2025年医疗卫生成本增长的2%到13%。卫生部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将推出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预算达到611亿元,是历年来政府医疗信息化预算最多的一个工程。据易观国际预测,加上地方配套资金估计能超过1000亿元。2.2行业成长空间广阔 老龄化加剧监测市场扩容虽然,由于政策、技术等种种壁垒及发展时间尚短等原因,目前中国的移动医疗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近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服务市场正在快速发展。艾媒咨询预计,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图: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数据来源:艾媒咨询,2014年5月GSMA和普

8、华永道联合预测,全球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从2013年的45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230亿美元。在众多移动医疗的细分领域中,检测服务将主导全球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到2017年,监测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50亿美元,诊断和治疗将成为仅次于监测服务的第二和第三大市场。其中,监测服务市场大部分来自独居老人的贡献。图:全球移动医疗健康服务市场分布(2017年) 数据来源:PwC analysis,艾媒咨询,龙文金融2.3 产业链焦点在移动App和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产业链主要由运营商、医疗器械厂商、医院、系统集成商、互联网公司以及医疗健康公司组成。产业链上各方依据自身的行业特点提供完整移动医疗环节上的某种特

9、定服务,一般由医院委托系统集成商提供解决方案,互联网公司做出信息系统平台,然后集成医疗器械商与医疗健康公司的服务,由电信运营商提供网络平台化的服务,形成一套完整的移动医疗产业链。图 :移动医疗产业磨刀霍霍的参与方数据来源:易观国际,龙文金融根据行业网站it桔子的统计数据,当前移动医疗App领域目前主要为创业型公司,从风险投资的集中领域可以看出:行业热点主要集中在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和移动医疗App方向。2.4 盈利模式日渐清晰:药企付费市场比个人付费市场空间大根据移动医疗的互联特性,将产生七种连接方式:1、患者-患者:健康管理互动平台2、医生-患者:就医平台(线上问诊/慢病管理)3、医生-医生

10、:医生社群4、医院-医生:远程医疗5、医院-医院:医院信息化6、药企-患者:医药电商 B2C/O2O7、药企-医保:PBM(一种专业化的细致的控费解决方案,是介于保险机构、制药商、医院和药房之间的管理协调组织)国内移动医疗领域的盈利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根据目前国内的数据分析,移动医疗行业可划分为五种盈利模式:图:当前国内移动医疗App企业的五种主要收费模式数据来源:It桔子,龙文金融据方正证券2014年6月的估算,到2020年,上述五种盈利模式中向医院收费、向药企收费、向患者收费模式未来的成长空间最大。届时,向医院收费模式的市场将有2014年的23亿增长到859亿,向药企收费模式的市场规模将从

11、2014年的37.1亿元增长到558亿元。图:不同商业模式的细分领域规模 (亿元)数据来源:龙文金融2.5 线上竞争注重用户体验,线下竞争重医疗资源整合目前行业的竞争要素主要分为线上与线下的竞争。线上竞争:国类硬件生产和研发一直都是仿照国外技术与生产,壁垒不高。App本身没有技术壁垒,且行业同质化严重。用户体验勉强可以算是软件技术的壁垒。线下竞争:1)虽然互联网医疗真实的逻辑是“得医生者得患者”,在当前医生作为一种资源无法自由职业的情况下“得医院者得医生”。2)整合线下医疗资源还包含了对整个医疗服务链条的整合,在互联网医疗产品上能够形成完整的闭环和良好的客户体验:充分利用就医过程中产生的“流量

12、”(包括病人流、医生流和数据流),产生价值。率先在区域打通行业价值链的企业将产生极强的先发优势和壁垒。互联网行业没有老二。综合而看,目前国内做移动医疗的企业,考验的就是线下资源整合的问题,商业模式为王。2.6 商业模式为王,细分领域深耕垂直整合模式优势更明显目前移动医疗行业围绕以患者,医生,医院三者为中心,着重发展医疗行业的细分行业。因此在细分领域深耕垂直整合一站式解决用户完整需求的模式将成为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即重度垂直的发展趋势。一个完整的“重度”服务,将抢夺高粘性、高单价、高频次的优质用户。能够形成重度垂直的趋势的病种必须符合:1 )治不好(慢病)(2)必须治(致命,痛苦)(3) 高单价(

13、4)高频次( 5)多环节( 6)重时效( 7)基数大。图:互联网医疗行业中“重度垂直”平台完胜“大而全单环节”平台的商业逻辑根据互联网投资案例及海外案例,成功的移动医疗投资该有四个方面:1)用户离不开的需求是盈利基础2)沉淀数据多寡决定公司发展空间3)社群带来用户沉淀4)整合线下服务链是竞争壁垒2.7 移动医疗当前存在的问题国内移动医疗迎来爆发式增长,百度、腾讯、阿里等巨头纷纷杀入,但行业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1.安全监管由于目前移动医疗领域并未能提出完善的法律法规,通过在线问诊和开药一旦出现问题,患者无处维权。因此,加强安全监管是让用户能够接受移动医疗的一个当务之急。2.盈利模式目前国内移动医

14、疗市场刚刚迈入发展阶段,盈利主要来自医疗周边服务甚至与医疗无关的广告服务等。因此未来盈利模式仍有待探索,尤其是围绕核心医疗服务为中心的盈利模式,与技术发展关系模切。3.核心医疗服务核心医疗服务包括问诊、身体检测等无法实现移动化,移动仍然仅限于一些医疗保健、药物信息等低风险内容。用户移动端获取的信息不能有效解决病患的核心问题,真正帮助患者治疗疾病的手段仍然局限在医院和诊所。4.信息沟通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确能够获取大量用户身体健康信息,但信息与移动医疗其他包括医院、医生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交互,医患实时交流,患者信息实时监测等方面有待开发。此外,还包括分级诊疗的制度性缺陷、医生多点执业政策尚不明确、医疗

15、商业保险环境的弱势、医生的保守主义作风、政府的监管过度、私人诊所和民营医院尚未完全放开等问题。第三章 移动医疗App公司竞争格局分析3.1 移动App服务需求与供给分析1)移动医疗App主要分为四大类据统计,中国内地现阶段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根据连接属性,移动医疗App可以分为四大类:即信息类,健康类,医患沟通类,医联平台类。数据来源:it桔子,龙文金融2)保健养生类App为用户第一诉求据生物谷2014年的一份统计,相较于专业医疗核心服务相比,用户更关心一些易于操作且风险小的保健养生类信息获取。图:用户对移动医疗App各类需求占比数据来源:生物谷,速腾网,龙文金融3)综合类、保健类、药品信息类App下载最多从相关机构的医疗类App下载排行中我们可以发现,寻医问药类的应用独占一半,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