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6年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解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56859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2016年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合肥市2016年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合肥市2016年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合肥市2016年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合肥市2016年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市2016年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2016年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市2016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具有学习的能力。人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时间中的桥梁记忆。在动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一个小

2、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的。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

3、投影,即时间的选择累积。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联串的“当前”。但是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如果记忆消失了,我们的“时间”就可以说是阻隔了。人有此能力是事实,人利用此能力,发展此能力,还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须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人的学习是向一套已有方式的学习,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这套方式并不是每个人个别的创制,而是社会的遗业。小白老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体情境里,从“试验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个别的经验,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验,互相学习。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

4、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构筑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构筑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3分)A人类的学习是依靠记忆能力,经过反复磨练,改造自身那些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适应新方法的过程,就是要打破个人的今昔之隔。B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鼠走迷宫本质上是一样的,凭借记忆打破今昔之隔,从而学得一套新的生理反应,找到新捷径,养成新习惯。C人类的学习有别于动物,依靠“词”的帮助,通过时间的选择累积,可以在个别的、片刻的情境中获得普遍的、对于未来的认知。D人类的学习就是累积自己的、别人的乃至社会共同的“过去”,沟通个人和社会的今昔,是“当前”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答案】B【原文】“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

6、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普遍的概念,从而从过去走到当前,从当前走到今后,在和时间的接触中,克服阻隔,延续历史。B人类依靠独特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发展了学习的能力,保留且互相传递了过去的累积,形成共同经验,构成人类文化赖以维持的基础。C动物的学习简单地依靠本能,在具体情境里不断“试错”,得到的仅是片刻的、个别的经验,不能实现累积,不能相互传递。D我们必须不断发展记忆力,累积个人和群体的经验,形成文化,才能维持人类的生存,促进社会的发展,享受当前的生活。【答案】D【原文】“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构筑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

7、代之间也得构筑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所谓时间上的阻隔包含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人靠记忆留住过去,打破时间阻隔;而其他动物因为不存在时间阻隔问题,所以只存在简单记忆。B每个人的“当前”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也是民族“过去”的投影;认识这一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认识我们的时代。C传统经典源于我们民族的共同经验,我们学习传统经典,可以在社会的世代之间构筑桥梁,实现文化的传承。D社会共同经验的累积就是文化,人类当前的文化是靠记忆保留下来的历史累积。“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说的也是历史

8、的文化价值。【答案】A【原文】“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联串的当前。”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刁彦yan4能,字德明,上蔡人。父礼,遇乱徙家宣州,彦能少孤,事母笃孝,家贫,无以养,乃事节度使王茂章。茂章叛吴归吴越,彦能以帐下当从,乃使家人扶其母俟于道左,彦能泣告茂章曰:“彦能有老母在此,不能舍而从公,敢请死。”茂章哀其意,许之,乃弛还宣州,而城中已乱,彦能登城,以剑招之曰:“我从王府来,大军已近,尔辈无亡动。”众信之,稍定。义祖闻而嘉之,以为军校,事其子知训于广陵。知训狂恣,彦能每切谏,不听,然亦不加罪

9、。牙将马谦以众拥吴主登宫门,将杀知训,彦能从朱瑾入,手斩谦以献。赏赍ji1甚厚,然彦能警敏,观知训必败,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赏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烈祖悟,亟起去。又尝从知训宴烈祖于山光寺,复欲加害,弟知谏摘语烈祖,烈祖亦驰去,知训取佩刀授彦能,使追杀之,及于途,举刀示先主,乃还。以不及告,及知训死,义祖见彦能谏书,叹异,复使事知谏于润州,迁裨pi2将。烈祖代吴,入为环卫,迁至天威军都虞侯、左卫使。金陵数大水,秦淮溢,东关尤被害,彦能请筑堤为斗门疏导之,水患稍息。元宗嗣立,出为饶州节度使,徙信州,又徙建州留后,抚州节度使。彦能好读书,在镇委文吏,颇有治称。好

10、作诗,尝与李建勋相答赠,建勋因燕见及之,元宗笑曰:“殊不知彦能乃西班学士也。”性矜庄,燕居容服不少惰,时贵宴饮,或蓬首裸袒,彦能在坐,则皆肃然,保大末年卒,年六十八。子珩heng2,事后主为秘书郎、集贤校理,以文翰见知。擢直清辉殿,阅中外章奏。国亡,入朝,仕至兵部郎中、直秘阁、崇文院检讨,淳淡夷粹,恬于仕进。暇日鼓琴围棋,不交人事。珩孙约,亦名士,久在三馆。晚筑室润州,号藏春坞,王安石、苏轼皆尊爱之。(节选自陆游南唐书)【注】义祖:指徐温,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臣,南唐烈祖徐知诰(李舁)的养父。朱瑾:南唐将领。摘语:私语。三馆:唐以统文馆(即昭文馆、修文馆)、集贤殿书院、史馆为三馆。4下列对文中画

11、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B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C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D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答案】C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孤一般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文中单指父亲去世。古人成年后死了父亲或父母双亡就不能称“孤”。B节

12、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其僚属由节度使辟举,上报朝廷批准。C“卒”是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原本适用范围很广,后专指平民百姓死。而古代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D郎中始于战国,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在文中属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答案】C【解析】大夫死为“卒”。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刁彦能侍奉母亲十分孝顺。他因为家贫无以奉养至亲而人仕,后来又因为要侍奉母亲而离开了王茂章。B刁彦能遇事临危不惧。在宣州大乱之时他挺身而出,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此举深受义祖认可

13、和嘉奖。C刁彦能机警敏捷,有很强的预见力。在知训和烈祖的斗争中,他多次设法庇护烈祖,使其幸免于难。D刁彦能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既懂得通过疏导来消除水患,又是一位被大家所熟知的文采出众的大学士。【答案】D【解析】原文的“殊不知彦能乃西班学士也”可知D项中“又是一位被大家所熟知的文采出众的大学士”错误。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义祖闻而嘉之,以为军校,事其子知训于广陵。【答案】义祖听说之后嘉奖他,让他担任军校,到广陵侍奉自己的儿子知训。【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2分;“嘉”“以为”“事”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时贵宴饮,或蓬首裸袒,彦能在坐,则皆肃然。【答案】当时权贵们

14、在一起聚会饮酒,有的人披头散发,袒胸露腹,(如果)刁彦能在席,(大家)就都会恭谨庄重。【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2分;“或”“坐”“肃然”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岑参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补充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黄花酒:菊花酒。会:契合,相一致。昔闻:以前听说的。霜威:威严如霜。亚相:此处指封常清。杀气:秋日肃杀之气。傍:依附。征雁:南飞的大雁。荷:承受恩惠。吾君:对封常清的尊称。2【作品译文】重阳之日,大家一起喝菊花酒、登高山

15、,这与传统的习俗是一样的。封将军治军威严峻厉,常让人感到一股肃杀之气。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降落。边廷上,幸喜没有战事,承蒙您的恩惠,戍守的人们得以放怀欢乐、醉舞军中。【注】封大夫即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中军:此处指代主帅。8本诗后面两联,整理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请简要赏析。(5分)【答案】间接抒情。颈联借欢聚场景的描绘间接表达边塞将士欢聚佳节的愉悦之情,同时含蓄地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直接抒情。尾联“幸”字直接抒发对边境安定的欣喜之情,“荷”字直接抒发对封大夫的爱戴之情。【评分标准】答出“间接抒情”并分析给3分,答出“直接抒情”并分析给2分。9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将军形象相比,本诗中的封大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本诗描写了封大夫特有的“霜威”“杀气”,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将士们的纵情醉舞、感荷“吾君”,表现了他治军有方、深受爱戴的特点;而登高饮酒、聆赏笛歌,也暗示了他高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3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