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568558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浸透的策略研究【摘要】:p 】:德育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开始接触语文学习,德育教育的浸透对语文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德智体美劳是我国小学生开展的根本要求,德育处于首要位置,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丰富德育素材,具有一定教育优势。在我国教材改革形势下,语文教学中浸透德育教育可以显著提升小学生道德思想程度,促进小学生全面开展,德育教育的浸透是落实我国小学教育素质的首要方法。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浸透的策略,指出其中存在的缺乏,以及教师过度关注成绩忽略德育拓展等问题,分析p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浸透应坚持准那么。 小学语文 德育浸透 策略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

2、指出,小学生应注重道德品质及审美角度培养,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应特殊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促进小学生形成完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德智体全面开展。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德育教育素材,因此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更充分理解语文教材,更好认识自身,彰显德育教育的魅力。但现实教育中,学校语文教师比较重视学生成绩,而学生家长工作繁忙,导致学生课外活动不充分,忽略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在语文教学中浸透德育教育,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课外生活丰富多彩,显著进步小学生德智体共同开展程度。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浸透的根本特征德育浸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内的只是内容和教学素材通

3、过与思想互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教学工作,领略自身道德品质的过程,并通过课本教学中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转化成自身思想道德标准,有效提升小学生自身的道德思想程度。其本质是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内部的德育知识的同时,不断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进步的过程,是学生全面实现德智体美劳共同开展。在语文教学的详细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心理素质特征判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借助多种渠学平台和教学介质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可以保证以正确的心态承受道德标准和思想观念,从语文教学中逐步浸透德育教育工作。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浸透工作具有多种特征,其中包括隐蔽性、循序性、持久性、渐进性以及主动多样性等,因此

4、,德育教育工作意在无形教育,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工作融入进语文教学工作中,有效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语教育工作浸透就是通过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将德育教育重点充分融入进语文教材中,使道德思想精华与实际知识充分结合联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课程的影响和熏陶,通过不断创设学习环境和综合训练,有效帮助学生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从课本走入实际生活中,防止死读书、读死书,在学习过程中将德育知识吸收,做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我道德素质。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浸透的必要性1.新课标需求语文教学新课标中规定,教师必须将德育教育工作逐渐与语文课本互相交融,做到始终将知识贯穿

5、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小学生进展德育浸透工作,使学生无形中建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修正自己照亮别人。在学生学习语文课本的同时,教师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不但要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更要把学生打造成一个合格的德行兼备的优秀国家栋梁,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挖掘教材中具有借鉴意义的思想观念,并将这些思想观念向学生逐步灌输,使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小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转变成主动学习,将“要我学”实际转化成“我要学”,使学习变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有效提升课堂教学速率,实现新课标要求。2.素质教育拓展需求为了实现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教师必须将小学生素质教

6、育作为教学根底目的,有效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个性品质。我国目前多数学校中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为了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与新课标下素质教育拓展需求背离,阻碍学生道德修养的进步。因此,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必须积极进展道德素质培养工作,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建立良好的自身素质,促进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开展。3.小学生身心开展需求小学生正是处于建立良好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心智、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小学生自控才能较差,经常对一些事情缺乏判断力,走向歧途。教师作为小学生的启蒙教师,同时又是学生灵魂塑造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有义务和责任将学生引入正

7、确途径,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而小学语文教师都是通过层层选拔。最后,选择出人格、作风、道德修养的典范,因此,为了小学生身心开展的需要,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三、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德育浸透策略1.发挥教师独特人格魅力语文教师作为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引导者,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建立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良好道德观念,对学消费生一定的感染力。语文教学过程是一项教师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举动和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发挥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加强自身素质培养和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身,注重形象

8、,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心甘情愿听从教师指导,同时教师要正确树立教育观念,做到以人为本,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苛刻不严厉,及时表扬成绩有所进步的学生,帮助成绩下降学生。2.挖掘语文教材中德育素材德育素材是语文教材中的构造根底,也是教师对学生进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最正确载体。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重重选拔的精华,包含优秀思想道德品质,是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能手,因此,教师必须催促学生详细阅读课文,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逐渐承受德育教育工作,通过自主阅读提升自身修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同时,学生自主阅读后需要教师进展详细讲解,因此教师必须提早理解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9、,有效结合语文教学和德育素材,使学生自然而然进步道德修养,塑造魅力人格。3.创设语文教学德育浸透环境空洞的讲授语文教材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因此,必需要创设问题环境,对学生进展德育教育浸透,实现以情动人的目的。教师通过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为学生营造不同学习环境,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感受。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展,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进展知识讲解,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不由自主的喜欢学习、爱学习,进步德育浸透效果。4.适当开展课外活動为稳固学生语文知识,教师可在课外为学生适当开展课外活动,实现德育和素质有机结合,在课外活动中提升自身修养。教师在开展

10、活动的同时要注意全面性和针对性,课外活动内容要积极丰富,利于提升学生德育功能,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开展。四、总结小学语文课本是浸透德育教育工作的最正确载体,也是根底学科之一。针对我国小学教育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做出有效解决措施,不能将语文教学仅停留在外表,语文教师必须将德育教育工作与语文课本有效结合,利用教材向学生灌输思想道德标准,使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让德育教育充分融入进语文教学过程中。【参考文献】:p 】:1 宋瑞瑞,任美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语浸透J.现代教育科学,2022,01:73-74.2朱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浸透的途径与方法J.德育在线,2022,01:249.3曹忠远.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浸透J.群众科技,2022,03:200-202.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