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工复习资料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566980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净水工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净水工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净水工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净水工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净水工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净水工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净水工复习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净水工培训教学资料1在水处理过程中,如何正确选用助凝剂?助凝剂的投入必须根据原水水质青况慎用:(1)当原水碱度不足、PH值过低,而使混凝剂水解困难时,可投加碱类助凝剂如石灰、烧碱、苏打,以调整水的PH值,改善混凝条件。(2) 当原水受到污染,水中腐殖质、有机物、藻类等含量高时,浑浊度虽然不高,但不易去除,且色度也高,往往投加大量的混凝剂效果也不明显,在这种青况下,可选用氧化剂类助凝剂如氯气、漂白粉或臭氧,以破坏有机物的干扰。(3) 当水中的ph值偏高时,可考虑加大浑水加氯量。(4) 当矾花形成得细小而松散时,可考虑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当原水浊度较低而水温也较低时,可在原水中投入粘土或活性泥渣;当

2、原水浊度过高或过低时,可选用聚丙烯酰胺以加快矾花的形成和沉降。2、为什么低温水难处理?(1) 颗粒碰撞机率减少(2)混凝剂水解速度慢(3)水的粘度增大,阻碍矾花下沉(4)水的剪力大,易击碎矾花3、在自来水实际生产中,如何根据原水水质确定投加量?在实际运行中,投矾量的多少除了要根据原水浊度的高低来决定外,还应重视分析原水中杂质的成分:(1) 当原水中杂质主要成分是悬浮物杂质时,由于其特有的性质,基本上能够自然沉淀,虽然呈现的浑浊度较高,但并不耗矾,此时矾的投加量不一定需要很大。(2) 当原水中杂质主要成分是胶体杂质时,即使呈现的浑浊度不高,仍比较耗矾,此时矾的投加量应适当加大。(3) 当水中悬浮

3、物及胶体杂质各占的比例相差不大时,是水质最好处理的时节,此时应考虑节约用矾。(4) 当原水受到严重污染时,水中溶解物杂质多,他们阻碍了混凝工艺的正常运行,即便投加量很大,也不易取得好的效果。综上所述,作为一个生产运行人员,在确定和调整投矾量大小时,不仅要考虑原水浑浊度的高低,还要考虑含杂质的成份。4、混凝、沉淀运行过程中的现象分析:(1)现象:絮凝池末端絮体颗粒状况良好,水体透明,沉淀池中絮体颗粒细小,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出水明显带有絮体颗粒。原因:负荷过高;絮凝池末端有大量积泥,堵塞了沉淀池穿孔墙下部部分孔口,使孔口流速增大,打碎絮体,使絮体变小而不易下沉从而被出水带出;沉淀池积泥过高,一方面

4、堵塞了穿孔墙下部部分孔口,同时沉淀池过水断面减小,水流加快,影响沉淀效果。解决方法:停池清洗,并检查排泥设施是否完好和修复。(2)现象:絮凝池末端絮体细小,水体混浊,出水浊度偏高。原因及解决方法:a、混凝剂加注量不足。但加注量不足时,水中粘土颗粒无法粘结,絮体颗粒细小,不易下沉,造成出水浊度高。适当加大混凝剂的投加量。b、由于水质原因造成。测定水的PH值、碱度、游离氨和耗氧量。如果碱度不够,应考虑投加碱液;如果因水体受到污染而引起混凝效果不佳,应考虑投加氧化剂。(3)现象:絮凝池末端的矾花大而轻,沉淀池出水浊度偏清且有大颗粒带出。原因:混凝剂加注量偏大,使絮体中粘土成分减少,比重减轻,从而矾花

5、易被水流带出池外。解决方法:调整混凝剂的加注量。(4)现象:絮凝池末端絮体稀少,沉淀池出水浊度高。原因:因温度低,水中浊度低、颗粒少,碰撞机会少,混凝剂在低温下絮凝效果差。解决方法:投加助凝剂,改善混凝效果。(5) 现象:絮凝池末端絮体破碎,水体不透明,俗称“米泔水”,沉淀池浊度偏高。原因:混凝剂超量投加,使胶体带上反电荷,重新稳定不能进行凝聚。解决方法:更改投加量。(6) 现象:反应池出口矾花形成良好,沉淀池出水却超标。原因:排泥不及时所造成。解决方法:及时排泥。(7) 沉淀池严重“翻池”坏水的原因:a、异重流特别是浊度异重流的影响;b、投矾中断;c、排泥不及时,泥渣层膨胀;d、制水负荷变化

6、骤然或频繁,水流对泥渣层的冲动及混凝剂不能及时调整所致。(8) 造成沉淀水出水不均的因素:a、沉淀池和絮凝池之间的穿孔倒流墙分布不当,大型斜管沉淀池进水端布水均匀有困难,应对布水系统进行改造。b、沉淀池与絮凝池之间的穿孔导流墙积泥过高而堵塞,应停池清除。c、沉淀池出水堰口不在同一面上造成出水不均,应改造堰口。d、出水堰口运行不正常,堰口应保持水流的跌落状态,才能保持沉淀池均匀出水,且堰口上流速过大会引起已下沉的污泥向上翻。如果出现沉淀池出水总渠总无水流跌落现象,有可能是沉淀池负荷过重,应减轻负荷,或者出水堰口长度不够,应加以改造。5、脉冲澄清池“翻浑”的原因:由于水质突然恶化,或者加矾不够、断

7、矾,排泥周期过长,进水量突然增加,排气不畅,空气窜入悬浮层把泥渣带入清水区,充放比例失调等原因,都会引起脉冲澄清池“翻浑”。此时,应迅速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迅速排泥,增加矾量,减少水量,疏通排水管,以及调整充放比等措施。6、滤池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1)气阻A、现象:滤池反冲洗时,有大量气泡上升,叫“气阻”B、危害:增大了水流的阻力,而使滤池水头损失增加得很快,工作周期缩短;使滤层产生裂缝;大量跑砂漏砂。C原因:滤层滤干后,砂面裸露,未经反冲排气又再过滤使空气进入滤层;工作周期过长,水头损失大,使砂面上的水头小于滤料层的水头损失,从而产生负水头,使水中送出的空气存于滤料中。

8、d解决方法:适当缩短过滤周期;采取调换表面滤料,增大滤料粒径,提高滤层空隙率,降低水头损失值以降低负水压幅度;增加滤速,使整个滤层内截污较均匀;采取清水倒压,赶跑滤层中空气后再投运;加大滤层上部水深,防止滤层滤干;经常检查清水阀密封程度,以防止因清水阀泄露而造成滤池滤干。(2)滤层产生裂缝A、原因:由于滤料层含泥量过多,滤层中积泥不均匀引起局部滤层滤速快,而局部滤速慢。B、危害:产生的裂缝多数在滤池池壁附近,也有在滤池中部出现开裂现象。产生裂缝后,使过滤水直接从裂缝中穿透使滤后水水质恶化。c解决方法:适当提高冲洗强度;缩短冲洗周期;延长冲洗历时;也可设置辅助冲洗设施如表面冲洗设施;检查滤池配水系统是否有局部受阻现象,一旦发现,要及时维修排除。(3)滤层出现泥球A、原因:冲洗强度不够或滤池运行后冲洗不彻底;沉淀池出水浊度较高,滤池负担过重;配水系统集水分布不均匀或局部受阻,使得反冲洗不均匀,长期出现“死角”而产生泥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