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56671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一、纳米微粒的结构 二、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 热学、磁学、光学、动力学、表面活性、光催化性能一、纳米微粒的结构*纳米态:物质的第?态!区别于固、液、气态,也区别于“等离子体态”(物 质第四态)、地球内部的超高温、超高压态(物质第五态), 与“超导态”、“超流态”也不同。纳米态的物质一般是球形的。物质在球形的时候, 在等体积的条件下,它的界面最小、能量最低、自组织 性最强、对称性也最高,有着很好的强关联性。超微颗粒的表面与大块物体的表面是十分不同的, 若用高倍率电子显微镜对金超微颗粒(直径为2nm)进 行电视摄像,实时观察发现这些颗粒没有固定的形态, 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自动

2、形成各种形状(如立方八面体、 十面体、二十面体等),它既不同于一般固体,又不同于 液体,是一种准固体。在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照射下, 表面原子仿佛进入了“沸腾”状态。尺寸大于10 纳米后 才看不到这种颗粒结构的不稳定性,这时微颗粒具有稳 定的结构状态。纳米微粒一般为球形或类球形,可能还具有其他各 种形状(与制备方法有关)。纳米微粒的结构一般与大颗粒的相同,内部的原子 排列比较整齐,但有时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别:高表面能 引起表层(甚至内部)晶格畸变。二、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1. 纳米微粒的热学性质固态物质在其形态为大尺寸时,其熔点是固定的; 超细微化后发现其熔点将显著降低,当颗粒小于 10 纳米 量级

3、时尤为显著。600-568910110CH1000-900-800-700-600-400-300-200-100-Au的熔点Particle Radius nm粗晶粒:1064弋 粒度 10nm: 1037C 粒度2nm: 327C大块Pb的熔点为600K,而20nm的的球形Pb微粒熔点降低 288K。 Ag的熔点:常规粗晶粒为960。纳米Ag粉为100弋 Cu的熔点:粗晶粒为1053。;粒度40nm时为750。* 纳米微粒的熔点降低:由于颗粒小,纳米微粒的表面 能高、比表面原子数多,这些表面原子近邻配位不全、 活性大,因此纳米粒子熔化时所需增加的内能比块体材 料小得多,使纳米微粒的熔点急剧

4、下降。-应用:降低烧结温度。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 压制成块材后的界面具有高能量,在烧结中高的界面能 成为原子运动的驱动力,有利于界面中的孔洞收缩,空 位团的湮没,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就能达到致密 化的目的,即烧结温度降低。(烧结温度:指把粉末先用 高压压制成形、然后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使这些粉末互 相结合成块、密度接近常规材料的最低加热温度。)2. 纳米微粒的磁学性质材料磁性的分类 抗磁性( Diamagnetism) 顺磁性( Paramagnetism) 铁磁性( Ferromagnetism) 反铁磁性( Antiferromagnetism) 亚铁磁性( Ferrimagnet

5、ism)H Strength of magnetizing signalRemanence: a measure of the r&maining magnetization when the driving field is dropped to zero.MSaturationSaturationCoercivity: a. measure of the reverse field needed to drive the magnetization to zero after being saturated.人们发现鸽子、海豚、蝴蝶、蜜蜂以及生活在水中 的趋磁细菌等生物体中存在超微的磁性颗

6、粒(实质上是 一个生物磁罗盘),使这类生物在地磁场导航下能辨别方 向,具有回归的本领。小尺寸的超微颗粒的磁性与大块 材料的有显著不同。i)超顺磁性:纳米微粒尺寸小到一定临界值时进入超顺 磁状态,这时磁化率X不再服从常规的居里-外斯定律。例如:a-Fe、Fe3O4 和 a-Fe2O3 粒径分别为 5nm、16nm 和20nm时变成顺磁体。Ni粒径小于15nm时,矫顽力 He 0,说明进入了超顺磁状态。不同种类的纳米磁性微粒显现超顺磁的临界尺寸是 不相同的。超顺磁状态的原因:由于小尺寸下,当各向异性能减 小到与热运动能可相比拟时,磁化方向就不再固定在一 个易磁化方向,易磁化方向作无规律的变化,结果

7、导致 超顺磁性的出现。*超顺磁性:铁磁性的特点在于一个磁化了的物体会强烈地吸引 另一个磁化了的物体,即铁磁性物质对磁场有很强的磁 响应,在磁场撤去后仍然保留磁性;而顺磁性则是当把 物质放到磁场中时,物质在平行于磁场的方向被磁化, 而且磁化强度与磁场成正比(极低温、极强磁场除外), 也就是说顺磁性物质只有很弱的磁响应,并且当撤去磁 场后,磁性会很快消失。超顺磁性则兼具前两者的特点,超顺磁性物质在磁 场中具有较强的磁性(磁响应),当磁场撤去后其磁性也 随之消失。ii)矫顽力:纳米微粒尺寸高于超顺磁临界尺寸时通常呈 现高的矫顽力 Hc。如用惰性气体蒸发冷凝的方法制备的纳米Fe微粒, 随着颗粒变小,饱

8、和磁化强度 Ms 有所下降,但矫顽力 却显著地增加。大块的纯铁矫顽力约为 80 安米,而 当颗粒尺寸减小到 20nm 以下时,其矫顽力可增加 1000 倍;但若进一步减小其尺寸到约小于 6nm 时,其矫顽力 反而降低到零,呈现出超顺磁性。* 高矫顽力的解释: 一致转动模式:当粒子尺寸小到某一尺寸时,每个 粒子就是一个单磁畴,每个单磁畴纳米微粒成为一个永 久磁铁,要使这个磁铁去掉磁性,必须使每个粒子整体 的磁矩反转,这需要很大的反向磁场,即超顺磁状态的 纳米微粒具有较高的矫顽力。球链反转磁化模式:球链使磁性增强(球面缺陷将 削弱磁性)。利用磁性超微颗粒具有高矫顽力的特性,已作成高贮 存密度的磁记

9、录磁粉,大量应用于磁带、磁盘、磁卡以 及磁性钥匙等。而利用超顺磁性,人们已将磁性超微颗 粒制成用途广泛的磁性液体。iii)居里温度:由于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而导致纳米 粒子的本征和内禀的磁性变化,因此具有较低的居里温 度。* 纳米微粒内原子间距随粒径下降而减小,将导致电子 交换积分 Je 减小,因此使反映交换作用强弱的居里温度 随粒径减小而降低。iv)磁化率:纳米微粒的磁性与它所含的总电子数的奇 偶性密切相关。偶数电子数 颗粒具有抗磁性; 奇数电子数 颗粒具有顺磁性。电子数为奇或偶数的粒子的磁性随温度变化还有不 同的变化规律。3. 纳米微粒的光学性质 纳米粒子的一个最重要标志是其尺寸与物理特征

10、量 相差不多。当纳米粒子的粒径与超导相干波长、玻尔半径以及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时,小颗粒的量子尺寸效应十 分显著。与此同时,大的比表面使处于表面态的原子、 电子与处于小颗粒内部的原子、电子的行为有很大的差 别,这种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对纳米微粒的光学特 性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使纳米微粒具有同样材质的宏观 大块物体不具备的新的光学特性。主要表现有:i)宽频带强吸收:大块金属具有不同颜色的光泽,这表 明它们对可见光范围各种颜色(波长)光的反射和吸收 能力不同。当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各种金属纳米微粒 几乎都呈黑色,银白色的铂(白金)变成铂黑,金属铬 变成铬黑。它们对可见光的反射率极低,通常低于1

11、%, 大约几微米的厚度就能完全消光。利用这个特性可作为 高效率的光热、光电等转换材料,应用于红外敏感元件、 红外隐身技术等。ii)蓝移和红移现象:蓝移现象(普遍存在):与大块材料相比,纳米微粒 的吸收带普遍存在“蓝移”现象,即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 解释: 1)量子效应:已被电子占据分子轨道能级与 未被电子占据分子轨道能级之间的宽度 (能隙)随颗粒直 径减小而增大,这是产生蓝移的根本原因(对半导体和 绝缘体都适用); 2)表面效应:由于纳米微粒颗粒小, 大的表面张力使晶格畸变,晶格常数变小,第一近邻和 第二近邻的距离变短,键长的缩短导致纳米微粒的键本 征振动频率增大,结果使光吸收带移向了高波数

12、。红移现象(当其起因强于蓝移因素时出现): 表面效应:由于纳米微粒颗粒小,内应力增加n电子 波函数重叠加剧n带隙减小n吸收红移iii)量子限域效应:当半导体纳米微粒的半径小于激子玻尔半径时,电 子的平均自由程受小粒径的限制而局限于很小的范围 内,空穴很容易与它形成激子,引起电子和空穴波函数 的重叠,这就很容易产生激子吸收带。激子的振子强度、 进而激子带的吸收系数随粒径下降而增加,即出现激子 增强吸收并蓝移,这就称作量子限域效应。-纳米半导体微粒增强的量子限域效应使它的光学性 能不同于常规半导体:如吸收光谱发生改变。* 激子:hv Eg (半导体禁带宽度)时,入射光可能 从某些原子中激发出电子、

13、同时留下空穴。由于同处一 个原子上, e-h 对的相互作用很强,构成一个系统,称 为激子。激子实际上是固体中的一个激发态,它是由于 吸收了光的能量而形成的。iv)纳米微粒的发光:当纳米微粒的尺寸小到一定值时可在一定波长的光 激发下发光。1990 年,日本佳能研究中心的 H.Tabagi 发现,粒径 小于 6nm 的 Si 在室温下可以发射可见光;随粒径减小, 发射带强度增强并移向短波方向。当粒径大于 6nm 时, 这种光发射现象消失。* 解释:大块 Si 不发光是由于它的结构存在平移对称 性,由平移对称产生的选择定则使得大尺寸Si不可能发 光。当Si粒径小到某一程度时(6nm),平移对称性消失

14、, 选择定则失效,因此Si微粒出现发光现象。或者:e-h (载流子)的量子限域效应:吸收光二形成激子n e、h复合发光v)纳米微粒分散物系的光学性质:纳米微粒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分散物系 (溶胶), 纳米微粒在这里又称作胶体粒子或分散相。在溶胶中胶体的高分散性和不均匀性使得分散物系 具有特殊的光学特征。如让一束聚集的光线通过这种分 散物系,在入射的垂直方向可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 这种现象是在1869年由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所发现,故 称丁达尔效应。这个圆锥为丁达尔圆锥。旨 纳米微粒形成的溶胶才有明显的Tyndal效应 溶胶Tyndal效应的规律:乳光强度I *粒子体积的平方*粒子的数密度* 粒

15、子与介质的折射率之差* 1/ 九44. 纳米微粒分散物系的动力学性质i) 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Brown)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悬浮在水 中的花粉颗粒作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其他的微粒在 水中也有同样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由于介质分子热运动造成的,是溶胶动 力稳定性的原因之一。寺1905年4月15日:爱因斯坦在向苏黎世大学提交的 博士论文中估计一个糖分子的直径约为 1 纳米,首次将 纳米与分子大小挂上钩,并证明了分子的存在。这是 20 世纪初物理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爱因斯坦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他的这篇博士论文竟 会是一个世纪后发展起来的纳米科技的一个源头。ii)扩散:是在有浓度差时,由于微粒热运动(布朗运动)而引 起的物质迁移现象。一般以扩散系数(表示物质扩散能力的物理量)来 量度。微粒愈小,热运动速度愈大,扩散系数也越大。iii)沉降和沉降平衡:对于质量较大的胶粒来说,重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如果粒子相对密度大于液体,因重力作用悬浮在流体中 的微粒下降。但对于分散度高的物系,因布朗运动引起 扩散作用与沉降方向相反,故扩散成为阻碍沉降因素。 粒子愈小,这种作用愈显著,当沉降速度与扩散速度相 等时,物系达到平衡状态,即沉降平衡。粒子的质量愈 大,其浓度随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