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库房管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566480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品库房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药品库房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药品库房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药品库房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药品库房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库房管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色标管理 为了有效控制药品储存质量, 应对药品按其质量状态分区管理, 为杜绝库存药品的存放差错, 必须对在库药品实行色标管理。药品质量状态的色标区分标准为:合格药品一一绿色;不合格药品一一红色;质量状态不明确药品一一*。按照库房管理的实际需要,库房管理区域色标划分的统一标准是:待验药品库(或区)、退货药品库(或区)为*;合格药品库 (或区)、中药饮片零货称取库 (或区)、待发药品库(或 区)为绿色;不合格药品库(或区)为红色。三色标牌以底色为准,文字可以白色或黑色表 示,防止出现色标混乱。(2)搬运和堆垛要求 应严格遵守药品外包装图式标志的要求, 规范操作。 怕压药品应控制堆放高度, 防

2、止造成包 装箱挤压变形。 药品应按品种、 批号相对集中堆放,并分开堆码, 不同品种或同品种不同批 号药品不得混垛,防止发生错发混发事故。(3)药品堆垛距离药品货垛与仓间地面、墙壁、顶棚、 散热器之间应有相应的间距或隔离措施,设置足够宽度 的货物通道, 防止库内设施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 保证仓储和养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药 品垛堆的距离要求为:药品与墙、药品与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小于30 厘米,与库房散热器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 30厘米,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 10 厘米。另外仓间主通道宽度应 不少于 200 厘米,辅通道宽度应不少于 100 厘米。(4)分类储存管理企业应有适宜药品分类管理的仓

3、库, 按照药品的管理要求、用途、 性状等进行分类储存。可 储存于同一仓间, 但应分开不同货位的药品有: 药品与食品及保健品类的非药品、 内用药与 外用药。应专库存放、不得与其它药品混存于同一仓间的药品有:易串味的药品、中药材、 中药饮片、特殊管理药品以及危险品等。(5)温湿度条件 应按药品的温、 湿度要求将其存放于相应的库中, 药品经营企业各类药品储存库均应保持恒 温。对每种药品,应根据药品标示的贮藏条件要求,分别储存于冷库(2-10 C)、阴凉库(20 C以下)或常温库(0-30 C)内,各库房的相对湿度均应保持在45% 75%之间。企业所设的冷库、 阴凉库及常温库所要求的温度范围, 应以保

4、证药品质量、 符合药品规定的 储存条件为原则, 进行科学合理的设定, 即所经营药品标明应存放于何种温湿度下, 企业就 应当设置相应温湿度范围的库房。如经营标识为15-25 C储存的药品,企业就应当设置15-25 C恒温库。对于标识有两种以上不同温湿度储存条件的药品, 一般应存放于相对低温的库中, 如某一药 品标识的储存条件为:20 C以下有效期3年,20-30 C有效期1年,应将该药品存放于阴凉库中。( 6)中药材、中药饮片储存 应根据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性质设置相应的储存仓库,合理控制温湿度条件。对于易虫蛀、 霉变、泛油、变色的品种,应设置密封、干燥、凉爽、洁净的库房;对于经营量较小且易变 色

5、、挥发及融化的品种,应配备避光、避热的储存设备,如冰箱、冷柜。 对于毒麻中药应做到专人、专帐、专库(或柜) 、双锁保管。中药饮片作为药品中的一个特殊分类,由于其形态、成份、性能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在储存 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异的几率、程度相对较大。 因此, 中药饮片储存养护的方法、标准及技术 要求也相对较高,其应用的手段也具有多样性。按照不同品种养护目的不同和季节的变化,企业应在养护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合理措 施。为防止霉变腐败,可采取晾晒、通风、干燥、吸湿、熏蒸、盐渍及冷藏等方法:为防止 虫害,可采取曝晒、加热、冷藏、药物熏蒸等方法;为防止药性的挥发,可采取密封、降温 等方法;为防止变色、泛油,采

6、取避光、降温等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药品养护中对新技术、 新方法的应用日益广泛, 中药饮片 的现代养护技术主要有降氧、远红外干燥、微波灭虫、离辐射等方法。 对中药饮片的养护应 做好记录。小知识:主要环境因素对中药饮片的影响温度:温度在 20C以上时,对含脂肪、树脂类、芳香气味的饮片有影响。适合阴凉库储 存。湿度:一般中药含水量为 7 15,当空气中相对湿度超过 70,极易发霉。 空气: 某些中药的某些成份易被挥发, 如薄荷的变色和气味散失等。 有些化学药制剂易被 氧化,如维生素 C 等。日光:日光对某些中药的色素有破坏作用。如黄芪晒后变白,槟榔片晒后变红等。 如何贮藏养护中药饮

7、片?由于中药饮片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品种繁多,性质各异,有的怕热,有的怕光,有的怕 冻,有的易吸湿,应根据各种饮片特性妥善养护。如养护不当将会发生虫蛀、发霉、变色、 泛油、 腐烂等变质现象。 为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必须熟悉各种饮片的性能, 摸清饮片贮藏养 护规律,并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常用的饮片养护方法有石灰干燥法、酒精防虫法、 化学 药品灭虫法(硫磺熏蒸法) 、气调法、对抗贮藏法和冷藏法等。中药饮片库房一般要求干燥 通风,避免日光直射,室内温度不超过20C,相对温度 45%-75%饮片含水量控制在 13%以下(特殊饮片除外) 。 现分述如下: 1 对含淀粉多的药材,如泽泻、山药、葛根、黄 芪

8、等切成饮片后要及时干燥,贮存在通风、干燥、凉处,防虫蛀、防潮。2 对含挥发油多的药材,如薄荷、当归、木香、川芎等切成饮片后,干燥温度小于30C,如大于30C则损失有效成分, 贮藏时环境温度不能太高, 否则易散失香气或泛油, 温度太高易吸湿霉变和 虫蛀,应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3 对含糖分及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如肉苁蓉、熟地黄、天 冬、党参等,炮制后不易干燥,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极易变软发粘,易被污染,应防霉、 防虫蛀,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4 种子类药材经炒制后增加了香气,如紫苏子、柏子仁、 莱菔子、薏苡仁等,应贮藏缸、罐中封闭保管,防虫害及鼠咬。5 凡酒制饮片,如当归、常山、大黄等, 醋制饮片,

9、如芜花、 大戟、香附、甘遂等均贮于密闭容器中, 置阴凉处。 6 凡 盐炙的饮片,如泽泻,知母、车前子、巴戟天等,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湿气,易受潮变软, 若温度高,其中水分散失则盐折出,贮于密闭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以防受潮。7 经蜜炙的饮片,如款冬花、甘草、枇杷叶等,炮制后糖分大,较难干燥,特别容易受潮变软或粘 连成团且易被污染,虫蛀、霉变及鼠咬,应贮于缸、罐内,尽量密闭以免吸潮,置通风干燥 处保存养护。 8 某些矿物类饮片,如硼砂、芒硝等在干燥空气中,容易失去结晶水而风 化,故应贮于密封的缸罐中,置于阴凉处养护。泛油中药的筛选与养护: 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季节、 养护、 储存方式不

10、当经常会有中药材“泛油” 的现象,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走油”。 某些含植物油脂较多的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 如柏子 仁、桃仁、杏仁、火麻仁、郁李仁、白果等,常出现果仁内外色泽暗淡,油脂渗透表皮,并 时常产生“哈喇”气味;某些动物类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如九香虫、鸡内金、蕲蛇、蛤蚧 等,常出现肢体残缺,色泽加深,表面出现油脂样物质,“哈喇”气味较为强烈;某些糖分 含量较多的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如当归、枸杞子、党参、牛膝等,常出现药品质地变软, 表面发粘, 表皮内外色泽加深等现象。 我们一般把这种中药材及其饮片所含的油脂成分在一 些自然因素作用下溢出表面,在表面出现油润状态或者质地发生变化及内外色泽加

11、深暗淡, 或者产生“哈喇”味的现象称之为“泛油”。在零售药店的实际工作中, 如果不注意各种易“泛油”中药饮片的养护与处理就可能出现 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 零售仓库及门店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储存条件和销售状况合理处理易 “泛油”中药饮片的品种和数量,并进行分类筛选储存及科学调理。筛选检查“泛油”药的方法1 、眼观:一般是通过目测来发现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内外色泽的细微变化,表面是否有 油质物溢出,有无干枯、粘连等现象。如枸杞子,如果枸杞子表面色泽发暗、发黑,互相粘 连,糖分溢出,基本上就可以从目测中得知已经“泛油”了。2 、手摸:一般是用手来直接检查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的疲软程度,表面有无油腻感及发

12、 粘等现象。 如党参, 如果表皮内外色泽暗淡, 断面有油溢且手感疲软粘乎, 即为“泛油”现 象;如乌梢蛇, 如果蛇体呈灰暗色或者色泽暗淡, 折之疲软不易断开, 即是“泛油”的特征。3 、鼻闻:通过鼻闻如果闻到中药材及其饮片发出“哈喇”味或者其它异常的刺激性气味 时,也可以此判断此中药材或中药饮片已经“泛油”。 如刺猬皮, 其发出的气味应是特有的 腥香味,如果产生其它异常气味,就可能已经“泛油”了。储存“泛油”药的条件及方法“泛油”的产生不仅会导致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内部组织破坏、 糖分和蛋白质流失、 脂肪 酸败, 而且更会严重地影响药物应有的疗效, 使药物的疗效降低或消失。所以,我们的零售 仓库

13、及门店应在仓储工作中合理储备、定期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对易于“泛油”的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应当采取分库、分类储藏。储藏条件应为干燥、 阴凉处, 并有温、湿度控制及调节设备, 以保证易“泛油”中药符合干燥、 阴凉的储存条件。 所采用的器皿应为干燥卫生和密闭性能较好的容器。对“泛油”药的调理 对于已经“泛油”的中药材及其饮片应当根据具体的“泛油”程度和中药材及其饮片自 身所具有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调理。一般使用:1 、晾晒法:常用于植物类药材,易“泛油”的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受潮时,一般都采用 晾晒的方法。如当归、防风、党参、黄芪、牛膝、麦门冬、柏子仁、枸杞、太子参等。如柏 子仁, 当

14、“泛油”程度不严重时,可以晾晒几小时,待凉后再装包储藏;如果程度较为严重 则可采用冷藏处理。2 、烘干法:烘干法的使用应分别对待,对含挥发油较多的中药材及其饮片应将温度控制 在50C以下;对于昆虫类、动物类药材应控制温度,防止出现烘焦、肢体断裂等。3 、炒炙法:九香虫如出现“泛油”,可以使用炒炙法。把九香虫放入铁锅内加热轻炒, 出锅后放入绵纸上待其吸附部分油脂后,密闭保存。4 、酒润回色: 此法常用于不能用水而又易“泛油”走色的中药材及其饮片,如枸杞子等,枸杞子疲软变黑色后,可用适量的酒喷淋表面,待枸杞子回润后,再合理以硫磺火闭薰,取出后枸杞子表面即鲜红亮堂。注意事项:“泛油”多发生于夏季高温

15、、 潮湿季节, 或者因某些中药材及其饮片储藏过久引起。 所以 说,零售仓库与门店在制定采购计划时, 一定要根据具体销售情况进货, 对库存量进行合理 有效的控制,以减少因货物积压而产生的“泛油”。药品入库验收是保证质量的关键, 在鉴别中药饮片为真品的前提下, 对其净度、 片型、 色泽、 气味、水分、包装等都应进行严格检查。1 净度即中药饮片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净度不符合要求的中药饮片会减少病人的用药 量,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因而药库人员在验收中药饮片时必须按标准检查其净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 试行的通知规定 :根、根茎、藤木类、 叶类、 花类、皮类、菌澡类含

16、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果实种子类、全草类含药屑杂质不超过3%;动物类、矿物类含杂质不得超过 2%;树脂类含杂质不得超过 3%;炒黄品、米制品等含药屑不得 超过 1%;炒焦品、煅制品等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炒炭品、土制品、煨制品等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 3%。2 片型 中药饮片要求片型应均匀、整齐、表面光洁、无连刀片等,饮片的厚度也有一定要求,片 型合格的饮片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3 色泽 中药饮片的色泽常作为判定其炮制程度及内在质量变异的标志之一,在生甘草片面黄白 色、经蜜炙后应是老黄色。黄芩发绿、白芍变红均说明其内在成分已发生变化。4 气味 中药饮片经切制或炮炙,应具有原有的气和味,不应带异味或气味散失,如薄荷辛凉气、 檀香清香气等。5 水分 水分对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具有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