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高级中学模拟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566407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资高级中学模拟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资高级中学模拟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资高级中学模拟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资高级中学模拟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资高级中学模拟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资高级中学模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资高级中学模拟题及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资高级中学模拟题及答案教资高级中学模拟题教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开展独立阅读的才能的详细目的,以下要求不恰当的是( )。A.擅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p 判断。B.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C.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D.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构造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1.【答案】C。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课程目的中明确提出开展独立阅读的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

2、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擅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p 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展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构造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ABD符合要求,而C是阅读与鉴赏目的的第一点。2.阅读滕王阁序教学反思,按照要求答题。教学滕王阁序这篇著名的骈文后,教师进展教学反思写到:“开课了,开始的时候很顺利,诵读,理解重点词语,把握诗人情感。一切按我原来的设计进展。然而到赏析名句这一还节,虽然我已经提示了角度,但一大部分学生仍然露出茫然的神情,感觉无从入手,有些冷场。这时,我只好另辟蹊径,用杜甫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

3、行白鹭上青天”作为范例,来引导学生分析p 景物描写语句,至此,学生才有所领悟,顺利答复,最后归纳总结。”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p 不正确的选项是( )。A.教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B.教师注重引导,语言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考虑。C.教师指导详细,有教学机智,灵敏性较强。D.教师指导赏析名句,有助于进步学生鉴赏程度。2.【答案】A。解析:没有表达合作的学习方式。3.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备课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张教师:此课我想用一课时完成。陈教师:我也是这样设想的。你的教学怎样设计呢?张教师:我想第一手复习新闻知识,第二是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让学生学_写的表

4、达技巧,第三是与学生共同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李教师:我想重点应落在“现实场景的再现”上。陈教师:“现实场景的再现”抓得很好,但我觉得还要注意“历史材料的运用”,描绘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忆,使作品增加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对上面教师的做法,评价正确的选项是( )。A.陈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侧重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与真实性。B.陈教师的做法关注学生在新闻阅读过程中精神的活动和生命的活动。C.张教师把新闻知识作为教学的引子,把阅读文本作为解释和印证新闻写作的范本,这种做法比较好。D.陈教师这样处理语言教学更实在。3.【答案】C。解析:这是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5、提出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一切着眼于人的开展。假设以新闻知识为教学重点,在“立人”上就会显得苍白。张教师设计的“与学生共同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有点虚,这种以新闻知识介绍为主要方式的教学,需要调整和改变。像陈教师这样选择“现实场景的再现”和“历史材料的运用”作为教学的重点,既可以交代和回忆新闻的相关知识,又能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和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考虑和认识”,比较好地表达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4.在成语的辨析中,学生应结合语境检验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以下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你是学数学的,又不懂设计,不要总是

6、对设计师指手画脚。B.李小明关于小区内私自占有共享单车等问题的解决非常妥当,无可厚非。C.郑恺边开车边学李晨说话,模拟得惟妙惟肖,被戏封为“模拟帝”。D.保护学校公物,保持校园整洁干净,我校每一位同学都责无旁贷。4.【答案】C。解析:“惟妙惟肖”意为模拟得生动逼真。与之前“模拟得”语意重复。故此题选择D项。5.阅读文本材料和详细要求,完成习题。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7、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那么群聚而笑之。问之,那么曰:“彼与彼年相假设也,道相似也。位卑那么足羞,官盛那么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

8、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那么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课文介绍该课文为某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第一课,同单元的选文还有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这些散文中,有议论治国得失的,有总结军事经历的,有讨论学习和人才培养的。聆听其中的济世忠告,感受古人的襟抱与睿智,我们会更加体会到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珍贵,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章,还可以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明

9、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阅读时要多琢磨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的力量。同时还应该有点质疑问难的精神,大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进步考虑才能和议论才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经济文化底蕴奠定根底,学习从历史开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理解并树立常见文言文实词、文言文虚词、文言句式或用法,注重在阅读理论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10、。学生情况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班级45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可以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可以投影实物。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并说明根据。【参考答案】(1)教学目的(10分)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1分),虚词“以、也、那么、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分),区别古今异义词语(1分)。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才能(2分),进步文言文的记诵才能(2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_的精神和勇气(1分)。认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的途径,端正学习态度(1分)。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

11、道理(1分)。(2)设计根据(10分)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高中学生应“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擅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p 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展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构造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3分),“在阅读鉴赏中,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根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p 和理解作品”(3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理解并梳理常见的

12、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理论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2分)另外,结合本单元教学目的和教材自身特点(2分),可以确定以上几点为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才能知识点(一)间接经历与直接经历相统一(间接性规律)直接经历指的是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间接经历是前人积累下来的经历。直接经历为学生提供理论根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理论才能;间接经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学生主要通过教材获得知识。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直接经历与间接经历相结合,以间接经历为主,直接经历为根底。1.俗语及名言1)陶行知:接枝如接知2)毛_:人不能事事直接经

13、历,事实上多数只是都是间接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和外域的知识。3)卢梭:世界以外无书籍,事实以外无教材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5)牛顿:假设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远一些,那是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2.有关理论1)强调直接经历与间接经历关系的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根据直接经历与间接经历相结合的规律,提出了直观性、理论联络实际的教学原那么3)赫尔巴特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与杜威经历中心、活动中心的对立4)杜威:从做中学(二)掌握知识与开展才能相统一(开展性规律)掌握知识是开展才能的根底,知识纯熟到可以运用就能转化为才能;才能开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一般才能(即智力)的开展可以进步知识学习

14、的效率,更好地掌握知识。1.俗语及名言2.报名条件一、报考对象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分别参加相应类别的教师资格考试。1.具有江西省户籍或持有效期内的江西省居住证,获得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者,可报名参加考试。2.在江西省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居民,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_指导,坚持社会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自愿原那么,持有我省签发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五年有效期_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有效证件可报名参加考试。3.江西省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及以上在校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含在读研究

15、生),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专科在校毕业年级学生,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全日制在校三年级学生,可在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考试。4.2023届及以后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施行方案的通知要求执行。教师资格证条件及入口二、报考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或在我省学习、工作和生活并持有有效证件的港澳台居民;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3.未到达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身体安康;4.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即:(1)申请参加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2)申请参加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3)申请参加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4)申请参加高级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毕业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5)申请参加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