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学之物种多样性参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565862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生物学之物种多样性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海洋生物学之物种多样性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海洋生物学之物种多样性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海洋生物学之物种多样性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海洋生物学之物种多样性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洋生物学之物种多样性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生物学之物种多样性参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生物种类多样性。2介绍舟山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内容一、海洋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不断加强,全球环境持续恶化,生物多样性正以空前的速度消失,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国际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中国既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又是生物多样性受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海洋是生命的诞生和孕育之地,它不但占了地球表面71%面积,生物栖地体积的99%,同时更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不但提供人类食物、交通运输,也同时主宰着地球

2、的气候变化、物质循环及整个生态系正常的运作,如果海洋受到污染破坏,陆地上的生命也就会跟着灭亡。但不幸地因为人类为陆生动物,不认识、不关心海洋,对海洋生物的了解约只有陆地生物的1/7,且不认为海洋生物 (小型) 为野生动物需要保护。所以“海”一直被误认为有广大的涵容能力,可倾倒废弃物。且资源丰富,可以予取予求,因而肆意破坏,巧取豪夺。有关海洋保育的研究更是远远落后陆地达2040年之久。从生物多样性的观点来看,也很少人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其实远比陆地上的来的更为丰富珍贵。如目前所发现的34个动物门中,海洋其实就占了33个门,而且其中有15个门的动物只能生活在海洋的环境,包括约卅年前才在深海热泉所发现

3、的须腕动物,和这几年才在龙虾触须上找到的环口动物。相反的,34个动物门里只有13个门可以栖居陆地,而其中只有一个有爪动物门是只分布在陆地上。这个悬殊的比例显示其实海洋才是保存了地球上绝大部份生物多样性的地方。它所能提供人类未来探索学习的机会,和利用这些多样性的潜力,要远比陆地上的生物多样性来的更大。这是因为血缘关系愈远的生物,它们彼此间基因的歧异度和生物的特性差异就会更大的缘故。最近随着深海采样工具的不断进步和一些最新的探勘报告,科学家已预测在大陆棚的海底或更深的海域所孕育的物种可能高达百万种之多,这不禁令人想起前人所云:人类对“内太空”的了解恐怕还不如“外层空间”来的多。这些经长期演化而来,

4、丰富多样化的海洋生物不但提供人类食物、医药与休憩等多功能的需求,也藉由保护海岸、分解废弃物、调节气候、提供新鲜空气等等,成为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维生系统。这些多样性极高的海洋生物大多分布在俗称“海中热带雨林”的珊瑚礁或是红树林、陆棚、海草床及河口等沿岸地带,而这狭窄的沿岸地区,却又最容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与破坏。据估计到2020年人类对沿岸及海洋环境之需求,包括再生性资源、废弃物处理,生活空间及农工业之发展等更会达到目前的两倍。因此维护海洋生态已是目前各国皆有的共识。为了积极拯救海洋人类共同的资产不再恶化,为了地球生态能够永续生存,以及人类更繁荣的未来,国际间纷纷提出许多相关的宣言、条约及行动。譬

5、如1992年的里约宣言及二十一世纪议程 永续发展行动计划中第十七章即为海洋及海洋环保课题。并在1994年联合国第四十九届大会中正式宣布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二、舟山渔场的海洋生物资源舟山渔场水产资源丰富,共有鱼类365种。其中属暖水性鱼类占49.3%,暖温性鱼类占47.5%,冷温性鱼类占3.2%;虾类60种;蟹类11种;海栖哺乳动物20余种;贝类134种;海藻类154种。带鱼、小黄鱼、大黄鱼、绿鳍马面鲀、白姑鱼、鲳鱼、鳓鱼、蓝点马鲛、鲐鱼、鲹鱼、海蜇、乌贼、太平洋褶柔鱼、梭子蟹、细点圆趾蟹和虾类等,鱼类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鳓鱼(鲞鱼)、银鲳(鲳扁鱼)、海鳗(鳗鱼)、蓝点马鲛(马鲛鱼)

6、、鮸鱼、黄姑鱼(黄婆鸡)、白姑鱼、褐毛鲿鱼(毛常)、棘头梅童(大头梅童)、石斑鱼、鲐鱼(青鲇)、蓝圆鲹(黄鲇)、舌鳎鱼、绿鳍马面鲀(马面鱼)、虫蚊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河豚鱼)、黑鮟鱇(鮟鱇)、鲻鱼、鲥鱼、黄鲫、鲚鱼、鳀鱼(烂船钉)、沙丁鱼、龙头鱼(虾潺)、白斑星鲨、双髻鱼、扁鲨、犁头鳐、黄魟、弹涂鱼等。甲壳类有三疣梭子蟹、哈氏仿对虾(滑皮虾)、鹰爪虾(厚壳虾)、葛氏长臂虾(红虾)、中华管鞭虾(大脚黄蜂)、中国毛虾(糯米饭虾、小白虾)、日本对虾(竹节虾)、细鳌虾(麦杆虾)、鲜明鼓虾(强盗虾)等。头足类有曼氏无针乌贼(墨鱼)、中国枪乌贼(踞贡)、太平洋褶柔鱼(鱿鱼)等。腔肠类有海蜇等。爬行类有海龟

7、、棱皮龟。哺乳类有海豚(拜港猪)。根据运动方式、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的不同,可将海洋生物分为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浮游动物:舟山渔场以1997年10月调查为,浮游动物共有141种,精致真刺水蚤占22.50%,帽形真哲水蚤占10.91%,太平洋纺锤水蚤占6.75%,长刺小厚壳水蚤占6.28%,微刺哲水蚤占4.94%浮游植物:舟山渔场以1999年7月调查为例:共有50种浮游植物,细长翼根管藻占61.88%,洛氏角毛藻占15.33%,地中海指管藻占6.54%,窄隙角毛藻占4.22%,拟弯角毛藻占3.21%底栖生物:舟山渔场以2000年1月调查为例,底栖生物76种,高骨片沙鸡子占23.53%,鹰

8、爪虾占12.95%,欧努菲虫占7.24%,白色吻沙蚕占5.14%,日本美人虾占4.14%三、舟山渔场 - 四大渔产地理、水文、生物等优越自然条件,使舟山渔场及其附近海域成为适宜多种鱼类繁殖、生长、索饵、越冬的生活栖息地。其中,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为舟山渔场捕捞量最多的资源群体,被称为“四大鱼产”。大黄鱼被称为“四大鱼产”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由于70年代以来大批机动渔船轮番滥捕等原因,先后出现生长型和补充型群体数量减少过度,破坏了这些资源的生态平衡。全市“四大鱼产”产量占海水鱼产量的比重:19701975年占7080%以上,其中1972年占86%;9761983年下降至5070

9、%之间;1984年起继续下降至50%以下;1988年仅占32.31%。1大黄鱼汛期自立夏至夏至,鱼发在农历四月初、四月半和五月初三个大潮期,,八月桂花飘香时捕获的又称桂花黄鱼。宋时,渔场在洋山海域。清康熙年间,渔场移至马迹山、寨子山至鱼山一带海域。道光年间又移至岱山、衢山两岛之间的岱衢洋,岱山东沙角成为渔船集中地和鱼货加工主要基地,直至解放初期。19501956年,舟山渔民主要在猫头洋、大目洋、岱衢洋和黄泽洋捕捞,年产量逐年增加,1956年产2.92万吨。1957年,温州地区发展敲鼓作业,全年敲鼓产量达9.65万吨,致大黄鱼后备资源受损,造成舟山大黄鱼产量下降。19581963年,全区年均产2

10、万吨,其中1962年仅1.28万吨。196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禁止敲鼓作业的命令,敲鼓作业基本上停止,舟山大黄鱼产量又开始回升,19651966年,全区年均产6.5万吨。1967年起,大批机动渔船迎捕进入舟山渔场产卵大黄鱼,舟山渔民当年捕获10万吨,使产卵场大黄鱼产量明显减少,19681973年,年均产量又降至6万吨左右。1974年春,沿海各地一批渔轮和2000多对机动船集中到舟外、江外渔场“围歼”东海越冬大黄鱼,舟山1200对机动船产量达9.5万吨(全年产13.3万吨),使翌年春夏汛进入舟山渔场产卵的大黄鱼大大减少,从1975年起产量又直线下降,19751982年,年均产量仅4.29万吨。从

11、1983年起,大黄鱼已形不成渔汛,19831987年,年均产量减至4263吨,1988年仅产177吨。2小黄鱼有三个汛期,中秋前后至立冬称“早冬汛”,春分至清明称“南洋旺风”,清明至立夏称“北洋旺风”。宋时,渔场在洋鞍附近海域,清同治、光绪年间,大对作业兴起,渔场扩大到北至嵊山,南至渔山一带海域,沈家门渐成为渔船集中停泊和鱼货集散地。民国6年(1917)开发佘山渔场后,舟山渔民捕小黄鱼盛极一时。30年代间,洋鞍、佘山渔场遭日本渔轮掠夺,资源减少。19501954年,舟山渔民主要在洋鞍、佘山渔场生产,年产1万吨左右。1955年春,组织2对机动渔船去吕泗渔场试捕成功,1956年春起,全区1000多

12、对大对渔船去吕泗渔场生产,连续3年平均年产量2.7万吨。1959年春,吕泗渔场遭风灾,产量降至7700吨。1960年春重振旗鼓恢复吕泗渔场生产,产量又回升到2.6万吨。1961年后,因日本、南朝鲜和我国渔轮过度捕捞产卵场和越冬小黄鱼,吕泗渔场资源遭破坏,一直未能恢复,19611966年,年均产量降至1万吨以下。1967年后,舟山渔民已不去吕泗渔场捕小黄鱼,仅在舟山渔场生产,19681987年,年均产量1640吨,1988年仅产368吨。3带鱼汛期自立冬至大寒,俗称“冬汛”。渔民有“小雪小捕、大雪大捕,冬至前后旺发”之谚。民国初,仅嵊山渔民用小对船在附近海域捕捞,早出晚归。民国914年(1920

13、1935),大对作业和背对作业先后投入带鱼汛生产,渔场从嵊山周围扩大到海礁、浪岗、中街山一带海域,年产1.5万吨。抗战期间,产量下降。19501955年,在嵊山渔场生产的小对、背对作业逐年增加,年产恢复到1.4万吨。1956年起,冬汛渔场扩大到北至佘山、南至大陈,19561965年,年均产量上升到6.7万吨。60年代中期起,投入冬汛生产的机动船不断增加,渔场进一步大到洞头。底拖网作业普遍推广后,带鱼渐成为沿海机动船常年最主要捕捞对象,在春夏秋季大量拖捕产卵带鱼和幼鱼。从19661978年的13年中,除19681970年因武斗影响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下外,其余10年的年均产量为15.2万吨,其中1

14、974年最高达21.4万吨,但捕获的带鱼体长缩短,幼鱼增多。1979年起,机动船底拖网作业实行710月禁渔期后,带鱼产量保持稳定,19791982年,年均产量为16.7万吨。后因秋季底拖网作业禁止不彻底,对产卵场带鱼未规定限额捕捞,加之近海张网桩头连年增加,大量杀伤幼带鱼,使19831987年的年均产量降至13.8万吨,1988年又降至11.2万吨。4乌贼汛期自立夏至小暑。解放以前,渔场在中街山列岛、嵊泗列岛外缘岛礁浅海区,用小拖船拖捕。民国911年(19201922),年产1300余吨。解放初,作业渔场未变,小拖船增多。19511957年,年均产1.17万吨。机动船发展后,夏汛在产卵场外围捕怀卵亲体,冬汛捕带鱼时又兼捕越冬乌贼,19581980年,年产一般23万吨,少时1万吨,1979年最高达3.7万吨。因长期捕捞怀卵亲体和越冬乌贼,资源受损。1980年后,产量明显下降,19811987年,年均产量降至1万吨左右,1988年仅产3416吨。活动参观海洋博物馆,学生可以选择舟山海洋科技馆,岱山的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嵊泗海洋生物馆等,观察并记录各种海洋生物,了解并认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六横中学傅依娜)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