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10-95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565316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8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GJ/T10-95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JGJ/T10-95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JGJ/T10-95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JGJ/T10-95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JGJ/T10-95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GJ/T10-95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GJ/T10-95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umping constructionOf concreteJGJ/T1095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10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的通知建标1995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建设部(90)建标字第407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业经审查,现批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JGJ/T1095,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

2、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年2月27日目 次1 总则2 主要符号3 泵送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 3.1 泵送混凝土原材料 3.2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4 泵送混凝土供应 4.1 一般规定 4.2 泵送混凝土的拌制 4.3 泵送混凝土的运送5 混凝土泵送设备及管道的选择与布置 5.1 混凝土泵的选型和布置 5.2 配管设计 5.3 配置布料设备的要求6 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 6.1 一般规定 6.2 混凝土的泵送 6.3 泵送混凝土的浇筑7 泵送混凝土质量控制附录A 粗、细骨料最佳级配图附录B 混

3、凝土泵最大水平输送距离计算公式附录C 模板最大侧压力计算公式附录D 常用混凝土输送管规格和管径与 粗骨料最大粒径的关系附录E 泵送混凝土压力泌水试验附录F 本规程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 总则 1.0.1 为促进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发展,提高混凝土泵送施工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及其他类似工程中的普通混凝土泵送施工。 1.0.3 混凝土泵送施工应有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且应在前项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 1.0.4 混凝土泵送施工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混凝土泵送施工时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防火等要求,必须符合有关规定。3 泵送

4、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3.1 泵送混凝土原材料 3.1.1 拌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应符合下列国家现行标准: (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2)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3.1.2 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时,对碎石不宜大于13,对卵石不宜大于125;泵送高度在50100m时,宜在1314;泵送高度在100m以上时,宜在1415。 粗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 粗骨料的最佳级配,可按附录A中图A-1图A-4选用。 3.1.3 细骨料应符合国

5、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细骨料宜采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15%。 细骨料最佳级配可按附录A中图A-5选用。 3.1.4 拌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 3.1.5 泵送混凝土掺用的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混凝土泵送剂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泵送混凝土宜掺适量粉煤灰,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3.2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 3.2.1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除必须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外,

6、尚应使混凝土满足可泵性要求。 3.2.2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并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泵与混凝土输送管径、泵送距离、气温等具体施工条件试配。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泵送混凝土配合比。 3.2.3 混凝土的可泵性,可用压力泌水试验结合施工经验进行控制。一般10s时的相对压力泌水率S10不宜超过40%。 3.2.4 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选用。对不同泵送高度,入泵时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按表3.2.4-1选用。混凝

7、土经时坍落度损失值,可按表3.2.4-2确定。 3.2.7 泵送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00kg/m3。 3.2.8 泵送混凝土应掺加适量外加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泵送剂的规定。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宜由试验确定,不得任意使用。 3.2.9 掺用引气剂型外加剂的泵送混凝土的含气量不宜大于4%。 3.2.10 掺粉煤灰的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经过试配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等有关规定。4 泵送混凝土供应4.1 一般规定 4.1.1 泵送混凝土的供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

8、求。并应根据施工进度需要,编制泵送混凝土供应计划,加强通讯联络、调度,确保连续均匀供料。 4.1.2 泵送混凝土宜采用预拌混凝土;也可在现场设搅拌站,供应泵送混凝土;不得采用手工搅拌的混凝土进行泵送。 4.1.3 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办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自拌混凝土的供应手续,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1.4 泵送混凝土的交货检验,应在交货地点,按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进行交货检验;现场拌制的泵送混凝土供料检验,宜按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执行。 4.1.5 在寒冷地区冬期拌制泵送混凝土时,除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外,尚应制订冬期施工措

9、施。4.2 泵送混凝土的拌制 4.2.1 拌制泵送混凝土的搅拌站(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采用的搅拌机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搅拌机技术条件的规定。 4.2.2 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并应根据原材料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配合比。 4.2.3 拌制泵送混凝土,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对各种原材料进行计量,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4.3.8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给混凝土泵喂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3.8.1 喂料前,中、高速旋转拌筒,使混凝土拌合均匀; 4.3.8.2 喂料时,反转卸料应配合泵送均匀进行,且应使混凝土保持在集料斗

10、内高度标志线以上; 4.3.8.3 中断喂料作业时,应使拌筒低转速搅拌混凝土; 4.3.8.4 上述作业,应由本车驾驶员完成,严禁非驾驶人员操作。 4.3.8.5 混凝土泵进料斗上,应安置网筛并设专人监视喂料,以防粒径过大骨料或异物入泵造成堵塞; 4.3.9 严禁将质量不符合泵送要求的混凝土入泵。 4.3.10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喂料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拌筒并排尽积水。5.2 配管设计 5.2.1 混凝土输送管,应根据工程和施工场地特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配管。宜缩短管线长度,少用弯管和软管。输送管的铺设应保证安全施工,便于清洗管道、排除故障和装拆维修。 在同一条管线中,应采用相同管径的混凝土输送

11、管;同时采用新、旧管段时,应将新管布置在泵送压力较大处;管线宜布置得横平竖直。应绘制布管简图,列出各种管件、管连接环、弯管等的规格和数量,提出备件清单。 5.2.3 混凝土输送管应根据粗骨料最大粒径、混凝土泵型号、混凝土输出量和输送距离、以及输送难易程度等进行选择。输送管应具有与泵送条件相适应的强度。应使用无龟裂、无凹凸损伤和无弯折的管段。输送管的接头应严密,有足够强度,并能快速装拆。常用混凝土输送管规格,应符合附录D中表D-1和表D-2的要求,且应有出厂合格证。 5.2.4 垂直向上配管时,地面水平管长度不宜小于垂直管长度的四分之一,且不宜小于15m;或遵守产品说明书中的规定。在混凝土泵机Y

12、形管出料口36m处的输送管根部应设置截止阀,以防混凝土拌合物反流。 5.2.5 泵送施工地下结构物时,地上水平管轴线应与Y形管出料口轴线垂直。 5.2.6 倾斜向下配管时,应在斜管上端设排气阀;当高差大于20m时,应在斜管下端设5倍高差长度的水平管;如条件限制,可增加弯管或环形管,满足5倍高差长度要求。 5.2.7 混凝土输送管的固定,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2.7.1 水平管宜每隔一定距离用支架、台垫、吊具等固定,以便于排除堵管、装拆和清洗管道; 5.2.7.2 垂直管宜用预埋件固定在墙和柱或楼板顶留孔处。在墙及柱上每节管不得少于1个固定点;在每层楼板预留

13、孔处均应固定; 5.2.7.3 垂直管下端的弯管,不应作为上部管道的支撑点。宜设钢支撑承受垂直管重量。 5.2.7.4 当垂直管固定在脚手架上时,根据需要可对脚手架进行加固;. 管道接头卡箍处不得漏浆。 5.2.8 炎热季节施工,宜用湿罩布、湿草袋等遮盖混凝土输送管,避免阳光照射。 5.2.9 严寒季节施工,宜用保温材料包裹混凝土输送管,防止管内混凝土受冻,并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5.2.10 当水平输送距离超过200m,垂直输送距离超过40m,输送管垂直向下或斜管前面布置水平管,混凝土拌合物单位水泥用量低于300kg/m3时,必须合理选择配管方法和泵送工艺,宜用直径大的混凝土输送管和长的锥

14、形管,少用弯管和软管。 5.2.11 当输送高度超过混凝土泵的最大输送距离时,可用接力泵(后继泵)进行泵送。接力泵出料的水平管长度应符合本规程第5.2.4条的规定,且应设置一个容量约1m3,带搅拌装置的贮料斗。 5.2.12 应定期检查管道特别是弯管等部位的磨损情况,以防爆管。 5.3 配置布料设备的要求 5.3.1 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施工工艺、布料要求和配管情况等,选择布料设备。 5.3.2 应根据结构平面尺寸、配管情况和布料杆长度,布置布料设备,且其应能覆盖整个结构平面,并能均匀、迅速地进行布料。. 布料设备应安设牢固和稳定。6 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6.1 一般规定 6.1.1 模板的设计和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1 设计模板时,必须根据泵送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大的特点,确保模板和支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6.1.1.2 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根据混凝土的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