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导学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56436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醉翁亭记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醉翁亭记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醉翁亭记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醉翁亭记导学案设计者:罗秦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其背景。2、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学习重点难点1文言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积累部分文言常用词语。2翻译全文三、学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四、预习导学1、查一查: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写出你所知道的与课文及作者相关的知识。2、重点字词学习(1)、积累生字,注音环滁皆山也()林壑尤美()琅琊也()()饮少辄醉()林霏()岩穴暝()伛偻提携()()泉香而酒汐L()山肴野裁_()()觥筹交错()颓然乎其间()树林阴愛()晦明变化()宴酣之乐()潺()酿()2多音字注音组词中

2、偻3古今异义古义今义时芳意提携4解释重点词句(1)词(解释)晦明变化者:云归而岩穴卩L: 林壑尤美:泉香而酒型:颓然于其间者: 已而夕阳在山: 蔚然而深秀者 环滁皆山也 佳木秀而繁阴 环而攻之而不胜 蔚然而深秀者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霪雨霏霏太守自谓也 野芳发而幽香 太守谓谁 醉翁之意不在酒人知丛太守游而乐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 句子(翻译)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5.掌握出 自 醉翁亭记 中的几个成语(2 )、(3 )、(4 )、(5 )、四、指导诵读1、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若将本文细加揣摩,描述景物之也,应有陶醉语气,介绍人名之 也,应是得意语气。2、本文还用了 25个而”字,用法归纳如下:A、与“已”合用,表时间短不久B连接两个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表并列C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表承接D连词,表递进 E连接状语与中心词,表示修饰关系F连词,表转折可是、去卩、然而。读时要分

4、辨轻重,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 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五、学生自由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做到流利朗读。六、学生讲解课文大意。七、学生齐读课文。八、随堂检测1、完成思考与练习第三题2、判断下列“而”字的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2)日出而林霏开()(3)临溪而渔()(4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5)往来而不绝者()(6)水落而石出者()(7)而年又最高()(8)朝而往,暮而归()(9)溪深而鱼肥()(10)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3、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 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结构,把握内容。2、领略文中的“景美”和“人乐”。3、

5、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二、学习重点难点1、 领略文中的“景美”和“人乐”。2、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三、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四、整体感知理清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段): 一层(至):二层(至):第二部分(第段)第三部分(第段)第四部分(第段)五、合作交流(一)、领略文中的景美1提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自号为“醉翁”?2、醉翁的 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太守为什么而醉?3、课文中那些句子 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A. 山水之景:B. 朝暮之景:C. 四时之景:4、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

6、?画面:顺序:(二)、领略文中的人乐。1第三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2、 文 中 写 出 了 谁 “乐”? 他们 为何而乐? 3、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4、文中写了作者的山水之乐、宴饮之乐、与民同乐,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找出文中相应的 议论语句。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5、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五、随堂练习1积累写景的名句(写出作者及出处)2 根据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填空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

7、查个 不可。3、完成思考与练习第二题4、探究拓展训练 沧浪亭记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 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沧浪亭的环境特点是(用文中八个字回答)沧浪亭所在园林的地理特点是(用文中四个字回答)解释划线字的意义 东顾草树郁然 () 杂花修竹()不类乎城中()坳隆胜势()选出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 A本 文作者采用移步换形的写作手法 B. 访诸旧老”的诸”兼有之乎”两字的意义 C.光影 会合于轩户之间”的会合”与现代汉语 会合”意义相同D . o E.水之阳又竹”的阳”即阳 光”之意。 翻译句子 三向皆水也。三课时一、学习要点1学习本文写作手法。2、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二、学习重点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四、整体把握: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2、分析本文写作特点四、拓展延伸醉翁亭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它与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两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什么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