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562744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1一、真情实感,融入教学。任何的情感都是如此,只有自己真正沉浸在其中,才可以感动别人。作为一名老师,对于语文首先要自己乐在其中,对语文教学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语言。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才有可能感染学生、带着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到语文的教学中去。在对本文的教学中,我结合自己对雪景的感受,设计各种情景,引导、开发学生对雪景的想象。同时,搜集了各种雪景的图片和资料,穿插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新大纲强调指出:要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语言的形式很丰富,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蕴含着丰富而美丽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我选择课文关键段落,

2、进展充分的讲解后,再让学生朗读。在朗朗的书声中,学生们的思绪也融入到茫茫的雪景,缩短了与课文的情感间隔 ,对雪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从而更深化地理解课文。二、学生为本,活力课堂。新课程改革处处表达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积极地响应这个主题,以学生为本,创立充满活力的课堂。一直以来我都在设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本文的教学中,老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从学生的视角和需求出发,筹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和全体学生一起来上好一堂充满着活力和童趣的课程。在课堂上,我始终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亦师亦友,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比方在教学本文的难点“

3、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时,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对这句话的理解。在这种气氛下,学生的自主意识被唤醒,各种不同的理解纷纷得以展示。然后我再对这句话进展分析p 和解释,使得学生们可以真正地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修正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教学一方面保护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考虑,另一方面也使知识得以更加柔和的传播,因此也就更加容易深化人心。知识可以被传授,而智慧却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力求防止灌输式教育,而应以循循善诱,启发为主。尊重学生,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潜力,重在自悟,开启学生自身智慧的天窗。要使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带着浓重的兴趣,保持活泼的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4、去,就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以使每堂课都让学消费生新颖感,使他们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老师就必须在设计课程的各个环节时都要下足工夫。在本文的教学中,在感受山村居民对雪景的喜欢一节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想象,在学生们的七嘴八舌中,雪景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得以全景式的展现,学生们也因此对雪的认识更加完好和饱满。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2一、教学目的:1、学习6个生字及局部新词,理解课文的内容。2、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的写和方法。3、初步体会北国风光的宏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的写作方法。难点:理解局部新词

5、。三、教学准备:小黑板、幻灯片、找表示时间的词。四、教学过程:(一)揭题1、(出示课题)齐读,注意“瑞”的翘舌音。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瑞”的意思是。那么瑞雪呢?2、过渡:课文是怎样描写下雪的?(二)初读课文1、听录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那么写雪景的是哪几段?写人物的又是哪几段?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文,读完后完成作业本第7题。(请一生做在投影片上,校对、改正)看作业本连说课的主要内容。3、检查生字新词读音。(三)回忆本单元学习提示,说说默读的要求是什么?(出示投影片)(四)学习第1段1、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出示活动投影片)同桌讨论怎么整理,是按什么顺序整理出来的?(指

6、名整理答复)2、默读第1段,用“”划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霎时间”表示时间很短,它是表示时间的词,但它跟其他四个词又有别。齐读“昨天中午、下午、黄昏、整整一夜”,我们都能说出它们详细指的是什么时候,并有先后顺序,而“霎时间”只表示“一会儿、一瞬间”,你能说出它指的是什么时候吧?它没有先后顺序,因此不能划上)3、引读:昨天中午,天气有什么变化?黄昏,天气又发生了变化,开场,大雪下了完成作业本第5题的13格(出示小黑板)指名写,校对改正。4、结合小黑板上的表格看看书,说说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男、女生分读刮风、下雪的句子,理清刮风和下雪的关系。5、学习第1句。(1)自由读,用“”划出描写风大

7、的词句。(2)理解“凛冽”,“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说明风不停地刮,刮的时间。(3)指导朗读:语速稍慢,“凛冽”读重音。(4)小结学习第1句的方法:读、划理解朗读6、自学2、3、4句(分组)7、检查、反应。(1)看板面理解“大片大片”、“纷纷扬扬”、“白蒙蒙”、“覆盖”(什么把什么罩住了)。(2)朗读指导在极短的时间内,山上白了,树上白了,屋子顶上白了,田野上也白了,一切都被白蒙蒙的大雪覆盖住了,这真是一场大雪啊!(读)这场雪不公大,而且下得时间也很长,从哪看出?应该怎样读?8、齐读第1段,小结这段话先写昨天中午刮风,刮了一个下午,再写黄昏下雪,下了整整一夜,是按时间顺序写的。9、看板书说话请你

8、按时间顺序说说从刮风到下雪的过程。五、课堂总结六、生字书写指导七、教后感:本文的重点是学习按时间顺序写的写作方法。我通过整理句子、理解时间顺序,找出理解、辨析时间的词,填表格上的表示时间的词等一系列过程来落实,较好地到达了谈中学写的预期目的。同时,还充分利用板画来理解“凛冽”、“覆盖”等难词。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3一、教学目的1、体会北国风光的宏伟和人们喜悦心情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意思3、理解“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4、默读课文后,能说出课文第1段中各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段,能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第1段弄清表达

9、顺序2、教学难点:理解北国风光的宏伟壮丽和农谚:“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三、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四、教学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1、揭题,读题2、解题,瑞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1、默读2、这是什么地方的大雪?是一场怎样的大雪?为什么成之为瑞雪?三、学习生字1、自学2、检查A、指名分段读课文B、分析p 字形:凛、罩、蒙、巍、眉C、辩字组词瑞例馒端冽漫D、解释词语纷纷扬扬、白蒙蒙、茫茫、巍巍、一望无际、眉开眼笑、覆盖E、写出近义词凛冽、昏暗、分外、追逐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体会北国风光的宏伟

10、2、默读课文后,能说出课文第1段中各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教学过程一、复习:认读生字新词二、第1段1、默读,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3、这一段共几句,分别写什么?4、4句中哪几句写下雪5、哪些词语写出了雪大6、下雪前刮风有哪些特点?7、朗读三、第2段1、指名读2、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3、哪几句详细描写雪后的景象?找出来读一读4、哪一句抒写作者的感情?A、指名读B、北国风光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哪些景物?C、为什么说雪后的风光是宏伟壮丽的?D、大雪不仅带来了迷人的风光,还带来了什么?E、“好一派、好一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F、朗读指导四、作业1、齐读1、2段

11、2、摘录课文第1段中反映风大雪大的词语3、朗读课文第三课时教学目的1、体会喜降瑞雪后人们的喜悦心情2、理解“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段,能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2、课文第1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怎样按时间顺序写的?二、第3、4段1、默读2、这两段分别写谁?3、老农和小孩的心情一样吗?同样是喜悦,表现有什么不同?理解眉开眼笑、连声、清脆的笑声、传遍4、老农和小孩快乐的原因一样吗?有什么不同?A、指名读农谚B、理解被比喻什么?三层被形容什么?来年什么意思?枕着馒头睡是怎样的情景,形容什么?前半句和后半句什么关系?为什么“今年麦盖三层被”,就会“来

12、年枕着馒头睡”?5、指导朗读三、总结1、齐读全文2、为什么称这场大雪是为瑞雪?3、背诵课文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4瑞雪是一篇写雪景的文章。文章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喜人的瑞雪图,展现了壮丽宏伟的北国风光,赞美了雪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欢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积累了一定的字词,朗读的才能也正在不断加强和训练。袁老师屡次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课文、反复品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字背后蕴涵的美感,进而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时可谓水到渠成。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会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

13、方法。袁老师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根底上,用各自的理解去朗读文本,进而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另外,袁老师对于教学目的的落实非常到位、扎实,教学环节层层深化,自然流畅。袁老师整堂课从课题入手,紧紧围绕“人们为什么把这场雪叫做瑞雪”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分别从“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三个方面进展深化细致地挖掘,最后回归到这个问题,不仅让学生真正理解了“瑞雪”的含义,同时也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全面的把握,可谓扎实而到位。在教学中,袁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将一幅幅美丽的雪景图交替呈现,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使学生真切

14、地感悟到了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感受到了雪大、景美、人乐,受到了热爱生活、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熏陶。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袁老师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学情,在自由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巡视,快速指出正误,在与学生对话、互动过程中适时调控教学节奏,不断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作为新老师的我需要不断学习的。最后,让我非常感慨和敬仰的是袁老师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课堂上生动的媒体资料和极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充分地表现了袁老师对教材的深化解读和充分的课前准备。作为一名经历丰富的老师,袁老师并不凭借经历行事,他对文本反复推敲,对教材耐心细致的解读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我想这也是任何一名优秀老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瑞雪教案及教学

15、反思5设计理念“披文入景,披文入情。由词及句,由句及篇。”研读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反复揣摩语句,培养语感,实现语言积累的过程。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把这场雪称做“瑞雪”的原因,体会北国风光的宏伟和人们的喜悦心情。2、学会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分”,理解“瑞雪、凛冽”等词语的意思。3、知道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的特点。4、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媒体准备雪景多媒体课件一个。课时安排二课时教案说明加“”为老师主要导语 ;加“”为拟定的学生答复。第一课时课时目的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理清脉络,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3、初步感受北国雪景的壮美。4、引出研读专题。教学过程一、侃雪赏雪 导入 新课1、侃雪:板书“雪”(一起读“雪”)“雪”(喜欢雪吗?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中描写过雪?请你背上一两句。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一走进白雪世界,去赏雪好吗?)2、赏雪:欣赏课件(告诉大家你欣赏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