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559324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游褒禅山记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有碑仆道仆:倒下。B.有怠而欲出者 怠:懒惰。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安全。D.长乐王回深父 父:对老年人的尊称。解析B项,懈怠;C项,平坦;D项,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尊称。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解析A项古义为“求学的人”;B项古义指“不平常”;D项古义指“十分之一”。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醒能述以文小人之过也必

2、文B.仰则观象于天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C.卖炭得钱何所营进退不得,为之奈何D.舍南舍北皆春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解析B项,均为动词,看,观察。A项,分别为名词,文章/动词,掩饰;C项,分别为动词,得到/动词,能够;D项,分别为名词,房舍/动词,停止。答案B4.下列各句中的“其”的意义用法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解析D项“其”用作副词,表反诘语气。其他三项中的“其”都用作代词。答案D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句是()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

3、禅”B.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解析A项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动词;B、C两项中加点的词是动词作名词;D项加点的词是形容词作动词。答案A6.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褒禅山亦谓之华山C.此余之所得也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解析该句为一般陈述句。答案B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译文:(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文:(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译文:答案(1)华山洞下边

4、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2)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3)尽了自己的努力(志向)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8.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阐述了“志”“力”“物”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三个句子,形象地揭示这三个条件的作用。志:力:物:答案(示例)(志)是指引轮船航行的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力)是牵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物)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的光亮,人们就会迷路。9.请运

5、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风雨到来之前,燕子飞翔”这句话。要求能反映出事物的具体情形,如形、声、色、动态等。答:答案天空像罩着厚重的灰幔,树叶无精打采地垂着头。这时,一只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地叫着,飞翔着。二、文化传承与理解10.选出对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游褒禅山记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议论抒情,是属于散文的范畴。主要还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庐冢:也叫作“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这里指

6、慧褒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古时称山的北面,水的南面。D.临川王某记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者在“某”上冠姓,以后在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常保留“某”的字样。解析“阳”是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答案C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 (2)夫夷以近,_;险以远,_。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而人之所罕至焉,_。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亦不能至也。答案(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则游者众则至者少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3)至于幽暗昏

7、惑而无物以相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游东山记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坐久,闻鸡犬吠。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洐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

8、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皆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

9、“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营乐丘【注】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注】丘:坟墓。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B.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

10、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C.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D.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解析“烂然”是陈述“草木之葩”的,不能断开,排除A。“然”是形容词词尾,与“烂”不能断开,排除C。“不一类”不能断开,排除D。答案B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乙亥:干支纪年法。中国干支历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B.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C.传觞: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D.寒

11、食:指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解析“朔”指农历每月初一。答案B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D.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解析“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作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

12、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答案C15.【考点链接】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译文:(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译文:(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译文:解析第(1)句中的关键字是“识”“无用”和“怀”分别是“知道、懂的、明白”“不需要”“怀藏、怀揣”(如“怀其璧,从径道亡”)。第(2)句关键词为“窍”“作”分别是“凿孔”(“挖孔、钻孔”也可以)“发出”。第(3)句的关键词是“揖”“奈何”“与”,分别是“拱手行礼”“为什么”“给”。答案(1)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本书我没有用处。

13、”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2)立恭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3)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什么不肯为贫道赋诗?”【参考译文】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古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了一道山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