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教案语文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558508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教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教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教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教案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教案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教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教案语文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教案语文版作文指导 课 题:“倾吐心声”作文指导教学重点:学习如何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写出真情实感教学难点:学习选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行文。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工具:一般教具一、导入:面临毕业的我们,对老师给予的思想上的引导,生活上的指导,学习上的辅导,不可能无动于衷,会觉得感情的潮水在奔涌,积淀在心中的话儿要向老师诉说;十五六岁,脱去孩童的稚气,临近青春的成熟,父母亲友为自己的成长做过多少奉献,即使是一句话的鼓励或指正,一分钱的支持和帮助,也会有来自心灵的感激之语;初涉人世,遭遇危险或困苦,得人慷慨相助,你将从内心感叹社会的温暖,人间的美

2、好;目睹落后和假恶丑,你会是非分明,态度坚决,倾吐出追求进步,呼唤真善美的心声请以“说句心里话”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二、作文指导:1、题解:这个作文题从语法角度看,是一个动宾短语。动词“说”,即诉说、倾吐的意思;重心在宾语部分的“心里话”。“心里话”就是发自内心的话。作文时,要有“心里话”可说,怎样说出“心里话”,就得动动脑筋了。具体说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要有说“心里话”的载体。生活是思维反映的对象,人们常说的有感而发,就是说的对生活抒发感慨。如果没有通过对具体的人、事、物的叙写,而去空喊“我热爱”“我怨恨”“我感激”等话,那只能称作是假大空的口号,绝不是“心里话”。为此

3、,写作该题须选择一个能说心里话的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一段生活,可以是一段见闻,可以是一个情境,甚至可以是一次表扬,一次批评,一次肯定,一句深情的叮咛如此挥洒笔墨,全力写好倾吐出来的载体,以便于心里话自然而顺畅地倾吐出来。其二,要有说出“心里话”的契机。对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是因为社会生活的锻炼、学校老师的教育以及父母的辛勤哺育。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认识的增多,思想的成熟,会对惠及于自己的某些人或事产生一种由衷的感激之情。这些感激之情不可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出来,它需要某种暂离或暂别的特定时刻,某种特定情境的触及和碰撞,从而突然迸发出来。人是有思想感情的,谁个没有

4、“心里话”,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寻找到引出心里话的特定情境和契机。其三,要筹划好说“心里话”的形式。要使“心里话”说得尽情尽理,说得淋漓尽致,必须筹划好说“心里话”的形式。其形式至少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具体叙写一件事,一段相处经历,一段成长岁月并从叙写的某部分文字中,恰倒好处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倾吐出自己的心声。我们姑且将这种形式称作“局部倾吐法”;另一种是将自己的态度、情感蕴蓄于全部文字中,让自己的“心里话”洋溢于整篇的字里行间。这是用心语编织成的深情华章,是作者心声的共振共鸣。我们姑且将这种形式称作“整体倾吐法”。如果在作文时,先不筹划好说“心里话”的具体形式,盲目写作,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5、。2、本题求新求实快速破题的要领对“说句心里话”这个文题,我们已在审题、立意等方面作了大致的阐释,但要做到求新求实快速破题,还必须掌握以下要领: (1)本题求新的难点和重点应放在致力于提炼“心里话”的新意蕴方面。即使所倾吐的“心里话”只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但由于生发“心里话”的生活内容是新的,感情是新近触发的,也能使“心里话”具有新的意蕴。在“局部倾吐法”式文章中,因“心里话”渗透其间,故须在文章的各方面求新,以使整篇文章透射新的气息。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只要能提炼出有新意的“新意”即可。打开本题求新的门径是掘深掘透,矢志掘出全新意蕴的“心里话”。 (2)本题求实的难点和重点应放在以“实”为

6、标准的选材立意上。一是选材要“实”,用以倾吐心声的材料必须是现实生活,是亲身体验过的生活。虚构的生活是不会有实在的感受的,无实在感受的生活无法说出“心里话”。二是立意(即“心里话”的内涵)要“实”。说的“心里话”要让人感觉说得实在,是大实话,不是虚假之言,是生活的实话实说。打开求实的门径是以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从实事实情实境中提取出大实话。(3)本题破题的难点在于尽快确定诉说“心里话”的对象和哪类“心里话”。作为学生,生活范围多超不出学校和家庭。如果选择学校生活,诉说的对象就是老师、同学;如果选定家庭生活,诉说的对象只能是父母及亲属。诉说对象确定后,还要选择说哪类“心里话”。是选择“感激”

7、“怀念”一类,还是选择“怨恨”“厌恶”一类,必须快速选定。此后,最好还要考虑一下怎样倾吐心里话。至此,已万事俱备,便可以饱蘸笔墨,投入写作了。三、学生讨论:你准备如何构思本文?四、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教学后记:课 题:写作月光下的遐想教学目标:1.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2.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教学重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置身生活情境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齐朗诵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一下对月抒怀的情思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

8、月,低头思故乡。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为触发点,吟诗赋间的例子可谓俯拾即是:“烟笼寒水月笼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迷朦而清冷的秦淮秋夜图;“晓镜但愁云鬟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寄托了作者多么缠绵执著而又痛苦的情感,一轮寒月映衬出诗人心绪的凄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借中秋圆月抒发对亲人的思念,感情是多么深沉我们沐浴着月光成长,在月光下放飞理想。孩提时代,与月亮赛跑,羡慕在广寒宫喝桂花酒的吴刚;童年时期,我们在月光下玩耍,捉迷藏,想着嫦娥与我们共舞;如今的我们一定有更多的感悟、遐思。同学们,既然如此,那何不让我们也来观察月亮,走近月亮,用心去感悟月亮呢!二、自我感悟升格“遐想”类的题目

9、有一定难度,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作前,首先要审清题意。“遐想”,现代汉语词典上的注释是:悠远的思索或想象。怎样把自己感悟、遐想付诸文字,写出一篇情文并茂的习作呢?下面,让我们从古人的诗词,令人的文章中去感悟。以月亮作题材的好文章,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同样面对头顶的一轮明月,李煜发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哀叹,苏轼表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达观,王昌龄借月抒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慨叹!再欣赏一下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写月名段吧!月亮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春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罩着轻纱的梦。虽然是

10、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影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缀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铃上奏着的名曲。从古人的吟咏和朱自清的写月名段中,我们不难感悟到以下三点:一是立意要深刻、独到。所谓悠远的思索,讲的就是立意的深刻周到。就是说,我们的思维不能停留在浅层的感性认识上,对生活的分析,不能表面化,要深入思考事物的内涵,做到见人之所规,言人之所未言。二是构思要精巧、独特。文章的构思精巧、独特,这样才能达到“人人心中有,别

11、人笔下无”的效果。怎样做到构思精巧独特?本次作文,可采用的思路大体上有:1联想寄托。诗人们在“月”中寄托了无限情感,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寄托思乡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兄弟之情。可就这些感情展开联想,讲述月夜发生的故事,如中秋赏月,元宵月夜等;或通过月景赞美生活,或与亲人游子联系起来,以此表达主题。2想象升华。关于月,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等,可以从中取材,联系现实巧编故事。3变换视角。以月亮的全体视角虚构离奇故事,表达深刻主题,创作出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文章。三是抒情要自然、真切。写文章的目的就是抒发心中的感情,感情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12、如何在文中体现出来?(1直抒胸臆。2寓情于景。3融情于事。) 三、动情快速作文 举头望明月,李白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静夜思,苏轼吟出了“明月几时有” 那一轮明月,勾起人们心中多少往事,引发人们多少遐想!就让那洒进窗口的几缕月光,托起我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吧,以“月光下的遐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最好能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课后小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写完了,现在请你读一读自己所写的文章,是否注意了以下三点:一是立意要深刻、独到。二是构思要精巧,独特。三是抒情要自然,真切。评改时紧扣以下要点:1有无对月光下景物的描写?2“遐想”是否生动形象,避免思考,说理过多?3抒情是否自然真

13、切?布置作业:课后阅读有关月的诗文,提高鉴赏能力。教学后记:课题: 作文训练教学目标: 1掌握驳论文的文体知识 2掌握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写作,能用道理说服别人。 教学重点:掌握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如何教学方法:品析法 操作训练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20世纪30年代社会上某些人的荒谬论调,引发鲁迅深深思考,并撰文进行了有力批驳;一出旧戏,引出了邓拓关于“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的议论。生活中,即使是很琐细的事、很平常的现象,都可能会触动你,引发你思考。你不妨把自己对某件事或某一社会现象的感触和思考写下来,肯定也会是一篇漂亮的好文章。二、写作提示及要求。1、要针对某件事或某种现象

14、有感而发,不要空发议论。2、叙事应简明扼要,议论要有针对性,不仅仅就事论事,要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展开联想和思考。3、话题要广泛,思路要开阔,要有自己的见解。4、题目自拟,字数不限。三、写作方法讲解这一单元重点是写“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这类文章就是针对生活中的一件事、一种现象或一个故事,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一个道理。例如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有鲁迅针对当时国民党反动派认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错误论调进行反驳;有邓拓针对一出戏提出了历史的真实和舞台的真实是有距离的观点;有金克木从科学家牛顿养猫的故事中挖出新的道理;有卡尔萨根针对幼儿园或一年级的孩子爱问问题而高年级的学生不爱问问题

15、这种现象,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可见,针对性强是这类文章的第一个特点。针对什么来写呢?一般情况下,同学们应该抓住自己最熟悉,且感受深刻,有自己见解的小事来写。如果命题给出指定的材料,就针对指定的材料来写。一事一论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叙事要简明扼要,说理观点要鲜明,论证要有说服力。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叙事是议论的基础,叙事不要求生动、具体,而要讲究清楚、简约。一般情况下,叙事要根据说理的需要,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说理。说理首先要观点鲜明集中。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你对某件事是赞从或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一定要明确,不能含糊。也许你对某件事有几种看法,但也应该抓住其中某一种来阐析。怎样从事或材料中提炼观点呢?这一点很重要。一般来说,可以有三种方法:一是概括法。即通过对事或材料的分析、概括,抓住其中心和本质,从而提炼观点;二是引申法。即在分析概括材料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提炼出更深、更新的观点;三是类比法。给的材料如果是寓言故事或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对这类材料的分析就不能停留在就事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