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回顾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55830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回顾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回顾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回顾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回顾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回顾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回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回顾(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回顾 整理:刘畅第一章 人格释义1、怎样理解人格界定中差异与分歧?1、针对(心理和行为的)某一方面解释人格概括性较低,但对采取某一取向解决某一问题的效力较强。2、整合性解释最具理论性,但就目前的学科水来看,难以作出理想的整合。3、综合的或折中的解释试图将更多更合理的现存观点汇集一起,取百家之长,在现有的学科水上提高概括性。这类定义最常见。2、简析人格的心理学多维研究及其意义。多维考察的意义1、谁在关注人格研究?2、为什么关注人格?3、怎样关注人格?多维考察,有利于人们理解人格的实质。第二章 人格理论1、简述人格理论的标准。人格理论的标准1、基本原则(1)描述性清晰明了,对广

2、泛行为作一致性解释,对重要行为作出恰当说明等。(2)简约性以经济的方式解释各种不同的现象。(3)可验证性合理的推论及实验验证。2、具体标准(如奥尔波特的观点)(1)解释人的内部机制(行为的心理机制)如,项目鉴定中的不足。(2)探讨行为的动力(3)正确描述人格的变化(4)测量的单位应该是综合的单元特质(5)必须涉及自我意识2、简析人格理论的特殊性。(一)人格理论更关注人的差异,而不是人的共同之处。(二)人格理论更强调把人视为“整合”的个体,而不是各个部分的机能。(三)人格理论关注的重点在于稳定的特质,而不在于当时行为的外部刺激与情境,它力图寻找个人内部稳定的机制。3、简述人格理论的主要领域(1)

3、人性哲学即人性观,是人们对人的本质的思考与态度。(2)人格结构理论1.人格特质结构2.人格类型结构3.罗斯的人格系统理论(3)人格动力理论(4)人格形成理论(5)人格发展理论(6)人格改变理论(7)人格测量理论4、简析人格理论各主要观点的关系。1、六大流派及其观点(1)精神分析学说人的无意识心理对其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的作用。(2)特质理论人人都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3)生物学观点人的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造成人格的个别差异的主要来源。(4)人本主义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人格乃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6)认知理论个

4、体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导致心理行为的差异。2、有所联系而折中困难第三章 弗洛伊德的人格观点1、简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点。(一)心理分区观点1.意识2.前意识3.无意识(二)人格结构观点1.本我2.自我3.超我2、述评弗洛伊德的人格适应观点。(一)焦虑1.基本含义焦虑是自我在协调现实、本我与超我之间冲突时遭遇危险的信号,它促使个体警觉起来并作出相应的反应。2.焦虑类型(1)神经症性:本我威胁(2)道德性,超我(3)现实焦虑:现实(二)适应通过自我协调,个体可在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冲突中达到个体的稳定状态。(三)自我防御机制1.基本含义:自我应对焦虑以求稳定状态的基本策略2.主要形式(1)压抑(2)投

5、射(3)合理化(4)升华(5)补偿(6)替代或移置(7)否认(8)反向(9)倒退3.正确理解自我防御机制(1)自我防御机制的特点其一,一切防御形式均在无意识水平上进行其二,一切防御形式都是在伪装或歪曲事实,从而减轻个体的焦虑。(2)作用的两面性:积极:借此暂时解除痛苦和不安;消极:逃避现实3、简析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产生的背景。1、社会背景(1)社会剧变中的精神困扰(2)宗教禁锢下的本能压抑导致的紧张与冲突2、思想背景(1)哲学背景享乐主义哲学(亚里斯多德、伊壁鸠鲁等)与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叔本华、尼采(唯意志论、非理性的代表)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2)心理学背景布伦塔诺的心理意向说、莱布

6、尼兹的单子论、赫尔巴特的意识阈限思想与弗洛伊德的心理观、意识结构学说;费希纳的“冰山”假说与心理能量说等。(3)自然科学背景赫尔姆霍兹的能量守恒观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观;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弗洛伊德的本能论等。3、直接来源:心理病理学的研究与应用神经病者和精神病者的妖魔附体说;生理病因说:躯体病变,大脑器质障碍。心理病因说:性心理因素,催眠术。第四章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之相关研究第五章 荣格的人格观点1、简析荣格的人格结构观点。(一)人格结构模式人的心灵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1. 外层意识2. 中层个体潜意识3. 深层集体潜意识(二)人格结构中各成分1.意识和自我2.个体潜意识

7、和情结3.集体潜意识和原型(三)人格结构中的相互作用1.补偿作用2.对抗作用3.联合作用2、怎样理解荣格观点中人格特质的对立统一性?反相原则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立统一。在荣格的体系中,每一种概念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对立概念。如内向与外向,思维对情感,女性特征对男性特征等。一个人男性特点越多,其女性特点就会相对减少。生活的目的就是在这些对立、冲突的事物中寻求一种平衡。第六章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1、简析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主要内涵。1、寻找友好、追求和谐是个体生命、生活的主旋律。2、个体人生意义和未来理想对组织其人生至关重要。3、构成个体精神的各部分是可以协调为一个有机整体的。4、内心和谐、与人合作是个

8、体生活的基本目标。第七章 经典精神分析各人格理论的比较1、试论荣格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异同。(一)弗洛伊德的影响从观点本身看,有诸多的迹象表明,荣格并没有完全“背叛”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而是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修正和发展了精神分析。(二)两人人格理论的不同1、对人的意识水平分析方面的差异不同于弗洛伊德潜意识的笼统说法,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才是人类活动的根本力量。另外,弗洛伊德的潜意识里只有非理性的成分,而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概念是心理能量和智慧的根源,比较具有积极性。2、对力比多实质理解上的差异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即性欲本能;而荣格提出,力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3、对人格形成的解释上的差异弗洛伊德

9、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主要受过去经验的影响;荣格认为,人类行为是由个人及种族的历史和对生活的期望所形成的,即一个人的行为同时受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影响。2、试比较阿德勒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异同。(一)弗洛伊德的影响1、自卑超越方式与不完全性发展的补偿阿德勒提出的自卑超越方式,本来弱势的一面反而成为心理上力求得到补偿的源泉。这一看法,跟弗洛伊德宣称的人对不完全的性发展会采取补偿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2、男性反抗与阴茎嫉妒两者有些类似。但是,阿德勒认为,不论男女,都有一种要求强壮有力的愿望,以补偿自己不够男性化的感觉,目的是为了摆脱自卑感。(二)阿德勒与弗洛伊德之间分歧阿德勒 弗洛伊德1、强调意识心理

10、 强调无意识心理2、未来目标是形成动机的重要来源 未来目标无足轻重3、社会动机是重要的 生物动机是重要的4、对人类生存表示乐观 对人类生存表示悲观5、梦是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梦是用于探究无意识心理内容的工具6、人类至少能部分地由自己决定人格 人格完全在于遗传与环境7、轻视性的作用 高度重视性的作用8、治疗目的是促进形成一个 治疗目的是发现个体被具有社会兴趣的生活风格 压抑的早期记忆物第八章 霍妮的人格理论1、简析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产生的背景。(一)社会背景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时代背景的针对性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理论的时代,是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性压抑问题特别突出。此时,弗洛伊德泛性论精神分

11、析理论产生,即使不是一种简单迎合,至少也具有相当针对性。2、两次大战及经济危机带来人类处境的巨大变化(二)文化背景19世纪末,社会学、人类学相继独立。此类学科认为,人主要是社会的产物,人的行为主要是由其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塑造。一部分心理学者受此影响,纷纷对弗洛伊德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社会学科的发展,逐渐冲淡了弗洛伊德所强调的性及本能的因素,而强调以社会文化因素作为人类精神生活基础的新精神分析理论便应运而生。2、简析霍妮的人格结构观点。人格是动态完整的自我自我有三种基本的存在形态:(1) 现实自我个体在此时此地所拥有和表现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总和。相当于一般的自我概念。(2) 真实自我指个体的潜能

12、,是个体得以生长发展的主要内在力量,霍妮也称其为可能的自我。(3) 理想自我个体为了逃避内心冲突,寻求合理统一,而凭空在头脑中设想的一种不合理的自我形象。理想自我是一种病态的自我,是形成神经症和变态人格的主要原因,也称不可能的自我。3、简析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类型的划分。神经症的需要决定了神经症的人格(1) 亲近他人与顺从型人格(2) 反抗他人与攻击型人格(3) 逃避他人与退缩型人格第九章 弗洛姆的人格理论1、简析弗洛姆的人格理论产生的背景。一、个人投影家庭氛围、犹太教的影响、专业的医学背景的缺乏、精神分析的训练与活动二、时代折光1、两次大战2、2933经济危机3、法西斯的得势4、苏联“肃反”运动

13、(阶级斗争扩大化)5、冷战和军备竞赛:两大阵营的对立6、战后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与社会危机三、文化积淀弗洛伊德与马克思的影响:个体人格及社会政治的作用。2、简析弗洛姆关于精神疾病成因的观点。(一)精神疾病的成因1.父母的病态行为(如霍妮所说的基本罪恶)2.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想做的”变成“不得不做的”;阶级制度;商业行为;重复劳动;城市3致病机制:当人们天性中朝向自我实现和独立健康的动力受到这些因素的阻碍时,如果后者在冲突中占上风,就会产生精神疾病。3、简评弗洛姆的人格观点。一、理论贡献(一)对心理学研究视野的极大拓宽弗洛姆把心理现象放到广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背景下加以研究,大大拓宽了精神分析

14、及心理学研究的视野。(二)对社会中大多数人精神危机和困扰的关注(三)弗洛姆对释梦、自由和极权主义的理解有独到之处。(四)弗洛姆对生理驱力的承认,要比阿德勒完全否认行为的内在决定性要来得合理。二、理论缺陷(一)乌托邦式的社会变革论(二)定量分析和研究的缺乏,难以操作。(三)理论观点与治疗实践之间缺乏良好的对应性,说教意味突出。(四)弗洛姆没能提出一个全面完整的人格理论,他比较关注无法验证的推论,因此对现代心理学思想影响有限。第十章 沙利文的人格理论第十一章 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第十二章 对新精神分析理论的总体评价1、 新精神分析理论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一、强调自我的自主性及其整合与调节功能。经典精神分析重视先天自我的作用,而新精神分析则强调后天自我的价值。二、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重大影响。经典精神分析坚持本能论和泛性论,这是其反社会因素的生物化学倾向的集中表现。而阿德勒、霍妮、沙利文则从“社会生活逻辑”、亲子关系及人际关系角度探讨人格的来源。三、强调自尊心的培养和对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经典精神分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潜意识里充满了不可告人的罪恶性欲,坚持先天生物决定论的悲观主义态度,认为人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