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55816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单 元 教 学 计 划内容趣味拼塔-观察物体序号6单元知识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有了“观察物体”的体验。知道从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完全相同的,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吧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观察和视图关系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操作、思考过

2、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课时分配1课时 课 时 教 案课题观察物体教案序号6-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过程与方法:在实际的拼搭活动中,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教学重点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

3、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教学方法指导点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教具准备情境图、多媒体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 上面 教 学 过 程 一、 复习导入在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物体,请看(课件出示一个两个正方体拼在一起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从上面看呢?从侧面看呢?(板书:观察物体)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答案。师:看来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看,看到的形状不同。今天我们继续用正方体来拼拼搭搭。二、 教授新知 1.观察由3个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 课件出示信息窗1. (1)猜一猜。假如你是

4、小文,你看到的可能是什么图形?小丽呢?小刚呢? (2)摆一摆。生用小正方体学具独立摆成信息窗中的立体图形。(3) 看一看,说一说。 从正面看,你看到几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从上面呢?从右面呢?左面呢?(4)连一连。课件出示例1。把你看到的结果连线。指名学生到展台交流。 追问:为什么同样是3个小正方体,从左面只看到2个小正方形,而从前面看到的是三个呢?预设:因为从左面看时,有1个正方体被挡住了,而从前面看所有的小正方体都能看到了。追问:一个物体从正面看,看到的是 (你能确定有几个小正方形吗?)2. 观察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课件出示例2的三个立体图形。(1) 摆一摆。 这三个立体图形都是由4

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合作,用自己的小正方体摆一摆。 指名汇报摆的方法。 (2)看一看。在小组里依次从前面、上面、侧面观察这三个立体图形,你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生在小组里互相合作,看一看,说一说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并在纸上画下来。 (3)说一说。比一比,这三个立体图形从前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从上面看有什么发现?从侧面看又有什么发现?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由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分别从它们的正面、侧面、上面去观察,得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三、 巩固应用 1.课件出示75页自主练习第3题 。同桌两人合作摆一摆,从前面、上面、侧面看一看,再连线。2.

6、 完成76页第4题。要求学生直接看书上的图形去完成。3. 完成76页第5题。生先独立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互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四、 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单 元 教 学 计 划内容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序号7单元知识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加减混和运算,小数的运算律等。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

7、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法运算及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理解整数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弄清“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尤其是小数数位不一一对应的加减法。能运用运算律推广到小数中灵活进行简便计算。课时分配4课时 课 时 教 案课题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一)教案序号7-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

8、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的加减法计算以及法则的归纳过程,体验迁移、归纳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刻苦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要对齐。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谈话法等教具准备情境图、多媒体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一) 0.77+0.03= 0.8 (米) 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克隆”的信息。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头可爱的克隆牛的情况,看他们身上有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二、自主合作 探索新知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健健、壮壮出生时情

9、况记录。师:同学们观察信息窗1,看看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你都获得哪些信息?通过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来了解“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2、解决问题学生列式,说明意义。师板书:0.77+0.03= (米)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请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计算过程。3、优化算法师: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4、探究算理(1)自主探究,尝试计算。师:你能用竖式计算17.05+2.83吗?(2)组织交流,理解算理。a.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算理、方法和结果。b.典型错误纠正,在交流中,理解算理。c.你会验算吗?(3)抓出重点,总结算理

10、。师:计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强调数位对齐)师:得数末尾的0能不能够去掉?为什么?5、迁移算理(1)解决问题: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2)竖式计算。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得出减法的意义,让学生进行计算。在写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3)尝试验算。6、反思算理(1)想一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讨论)相同: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意义相同。计算法则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不同: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最后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应

11、去掉。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2)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1、自主练习1)计算:P79(1)2)计算并验算26.81+5.29= 1.92-0.71= 2、走进生活我们的数学书5.27元,数学同步练习6.80元,两本书一共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课后延伸师:我们这学期预交了150元课本费,学期末我们是要补交还是会退回呢?让我们课后一起算一算吧!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 时 教 案课题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二)教案序号7-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小数位数不对应的加减法的

12、计算方法,尤其是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和整数减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过程之中,学会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验算的习惯。教学重点小数位数不一样的竖式计算。教学难点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和整数减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谈话法等教具准备情境图、多媒体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二) 1.3-1.25=(米) 教 学 过 程一、直接导入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那老师这还有一个题有点不明白。不知道怎么来做,老师今天拿出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下看看怎么来解决这个难题。出示题:1

13、.3-1.25=预设:1、老师这个和我们学习的不一样。2、这个题应该怎么来对齐数位呢?3、我觉得小数点应该对齐后再计算。二、解决问题师:同学们的方法真是各有千秋,那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小数的加法、减法,那我们可不可以也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同学们独立尝试计算。师:谁来谁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回答预设:生1:我是这样算的 生2:我是这样算的 师:同学们的意见不一样,到底哪一种方法正确呢?你们能分别说说计算的理由吗?学生回答预设:生1:我是将小数末尾的数对齐,因为学习整数加、减法时我们都是这样做的。生2: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因为小数加减法也要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分位与十分位对齐,百分位与百分位对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