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锦瑟-厦门大同中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55723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商隐锦瑟-厦门大同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李商隐锦瑟-厦门大同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李商隐锦瑟-厦门大同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李商隐锦瑟-厦门大同中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李商隐锦瑟-厦门大同中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商隐锦瑟-厦门大同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商隐锦瑟-厦门大同中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商隐锦瑟诗美解悟厦门市大同中学 庄子凌引言李商隐的诗歌广纳前人所长,吸收了六朝骈文用典精巧、秾丽绵密的风格,承杜甫七律的沉郁 顿挫,融六朝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诡异幻想,并韩愈等人炼字着色瑰丽新颖的长处,形 成了他特有的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他用一生的经历感受啼泪成血,营造了一个丰富细腻; 感人至深而又包容万象的情感世界。素有“沉博艳丽”、“温婉”的评价。在现代中国诗歌界急切地引入所谓的西方现代派诗歌的时候,更没想到,西方现代派艺术许多 创作手法和艺术表现方法,如朦胧意象的塑造、象征的表现手法等,早在李商隐的诗歌里,就使用 的十分的纯熟、完美。距离产生美。诗意的朦胧化,一方面使得李

2、商隐诗歌在美学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开创了晚唐 诗“第三重境界”;另一方面也使得他的诗歌更让后人难以破解。梁启超先生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 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轻抹煞。”(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作家王蒙认为,像锦瑟这类诗“没有定解也就是可以有多种解。他认为:“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 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成果。”这就有点像历来人们看红楼梦和哈姆雷 特那样的见仁见智了。但是,越是

3、说不清道不白,往往越能激发后人推测追索的兴趣。以下所叙内容,为笔者心中所 理解的李商隐以及他的锦瑟。一,锦瑟诗意总述:锦瑟这首诗,李商隐以锦瑟起兴,由锦瑟中五十弦柱中的一弦一柱而生发对自身前尘影事 的“追忆”,锦瑟五十弦中的一弦一柱,像树的年轮一样,触动作者思忆几十年来的往事。并通过 颔联和颈联,用不同的意象,表征和传达了作者在前尘影事的当时亲经亲历中就已经存在的迷惘心“情”,这种迷惘心“情”,并非要等到事过境迁之后回首前尘,才感到“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 赢得是凄凉”也。(韩冬郎五更诗)正如苏轼凭吊欧阳修的西江月所说的:“莫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也就是说,李商隐在锦瑟诗中告诉读者,他在

4、“未转头”时就已经疑梦疑真了。需要注意的是,笔者这样分析,并不等于说一首锦瑟 ,只说得“前情如梦”四个字;也不等 于说,笔者同意锦瑟是李商隐“自伤身世”之作。应该说,锦瑟的主旨是“枨触人生,情怀历乱”,有着更高远、更深沉的意境。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虽有感伤,却不限于“自伤”。而对人生的感悟和迷惘,乃是人所共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正因 如此,反倒使锦瑟历久常新,具有永恒的魅力。二,“锦瑟”意象解读:“锦瑟”是什么?根据清代朱鹤龄李义山诗集菚注中的注释,“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 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周礼乐器图 )。由此延伸,我们从“锦瑟”这

5、个意象里至少解读出三个内容: 第一、“绘文如锦”的含义: 锦瑟是“绘文如锦”,即是有“文采华丽”的瑟。也许此处诗人只是取其字面的华丽而已。但 是关于这一点, “锦瑟”意象极有可能更是诗人的自比。自古而今,骚人墨客们,无论是真的才高八 斗的,抑或只是附庸风雅的,鲜有不自命清高的。李商隐一生才华横溢,用“绘文如锦”,即“文 采华丽”来形容自身最是恰当不过。倘若李商隐此处用“饰以宝玉”的珠光宝气、庸俗不堪的“宝瑟”或是其他的什么意象自拟, 显然是十分不符合诗人的个性和气质。第二、“五十弦”的含义: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 十五弦。”瑟声“悲,帝禁不止。

6、 ”说的是,五十弦的“锦瑟”的声音是悲哀到了极度的,以致于连天帝都 受不了。故而“锦瑟”这个意象本身就深深地印烙上了“悲”的色彩。不同年龄、性格、职业的人会喜欢不同风格的音乐样式,也会喜欢不同的乐器。 牧童坐在牛背上吹奏欢快的乐章用的一定是短笛;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那些乌克兰的 哥萨克骑兵时刻不离的是手风琴;我的一个海军朋友告诉我,世界各国的海军士兵都喜欢萨克斯, 因为它的声音一如蔚蓝宽广的大海;而当“泰坦尼克”号最终沉没的时候,电影的配乐一定少不了 箫的伴奏。而诗人此处用“富有文采却又凄迷伤感,清幽哀怨”的乐器意象自比,似乎要向古往今来的读 者们诉说一段怎样的人生经历,抑或是怎样的一段难以

7、释怀的情感,再或者根本就是一种人而共有 的人生情绪?第三、由“琴瑟和谐”的传统文化符号所联想到的:据诗经 小雅 常棣中有“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琴瑟一齐演奏 时候音韵和谐,来比喻夫妇情笃和好,感情和睦。即所谓的“琴瑟和谐”、“琴瑟和鸣”或者“琴瑟相调”:早在诗经中,就有大量关于“琴瑟”的描绘。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涉女,琴瑟友之。”又如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 莫不静好。”在中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史上, “琴瑟” 这个文化符号更是俯拾皆是。 元代的徐琰在其 青楼十 咏言盟:“结同心尽了今生,琴瑟和谐,鸾凤和鸣。 ”同时代的王

8、子一误入桃源四折: “今日 也鱼水和谐,燕莺成对,琴瑟相调。”明代的沈受先三元记团圆:“夫妻和顺从今定,这段姻缘 夙世成,琴瑟和谐乐万春。 ”清代的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二回: “少年夫妇,琴瑟和谐,女 貌郎才,如鱼得水。 ”等等那么,在李商隐锦瑟中,自古和谐的“琴瑟”为什么单单剩下了一个孤零零的“瑟”呢? 这点不难理解: 1,曾经年少时一往情深相爱的女子早已离开诗人,各自饮恨终身;2,而如今挚爱的妻子也抛却凡尘,夫妻情深意重,却阴阳两隔。所以,我们可以说, 锦瑟一诗一定和诗人的“情”密不可分。至于此处到底是“追忆情人” , 还是“感怀亡妻” 。涉及到我们对锦瑟诗歌内涵的个性化理解,不可以强迫

9、地说一定是哪一种解 释。好诗本无义,庸人强赋意。四、诗题“锦瑟”,当然也可能是由于诗人之妻生平善于弹瑟。 李商隐在王氏病逝后写了一首 房 中曲,其中云: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诗人抚玩爱人遗物,睹物思人,感慨锦瑟比人更长久。颇有“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意。又 有“人面不知何处去”之情。三,“庄生晓梦迷蝴蝶:”翻开庄子齐物论,我们看到这样的描述:“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 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栩栩然”:高兴自得,活泼生动的样子。 “迷”我的理解是“迷恋,眷恋”的意思。诗歌中的 原意是说 “庄子痴痴地迷恋着梦中化作蝴

10、蝶时欢快。 ”我们在此处最稳当的理解应该引申为 “李商隐 也痴痴地眷恋着自己曾经幸福甜蜜的时光。 ”诗人追忆“华年”的第一句引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似乎包含着这样的含义:昔日的理想和美 好情思,在现在的梦境中是如此的真切,让人心生眷恋。这些“昔日的理想和美好的情思”,也许是指童年时代快乐的日子,也可能是青年时代甜蜜的爱情,但是这美好的一切最终归于寂灭。因为,诗人提到了意味深长的两个字“晓梦” 。“晓梦”,即将要天亮的时分作的梦,比如早上五、六点钟方才开始做的梦,这样的梦必不能 长久, 幸福快乐的梦境只如电光石火。 真可谓“好梦易醒” !无论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或者说是青春时 期美好的初恋,都早早的就

11、打碎了。幸福,来的竟是如此的短暂!四,“望帝春心托杜鹃:”这是引据华阳国志中的记载。传说在几千年前的周朝末年,战国七雄称王,四川的君主杜 宇称帝于蜀,在位期间,他兢兢业业,四川后来不是天府之国么?后来当得知他的丞相鳌灵巫山治 水有功,深受人民爱戴。便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根据冯浩注,文选蜀都赋注中引蜀纪说:“杜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 化为子规。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但是,李商隐没有做过皇帝,诗人在此处又要借“子规啼血”这个典故诉说些什么呢?很多过去的研究者都认为,李商隐这里是在用“望帝亡国恨”来比拟诗人“爱情婚姻的破碎” 。 这固然是

12、说得通的。但是笔者认为,此处还有进一层含义。为什么这么说呢?据朱鹤龄注,引蜀王本纪 :“望帝使鳖灵治水,与其妻通,惭愧,且以德 薄不及鳖灵,乃委国授之。望帝去时,子规方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根据这条资料的记载,事情就是完全另外一种说法。文中所记的这位叫“鳖灵”的丞相,在今 天看来,想必是一位相貌英俊且十分有人格魅力的男性。他不但得到了蜀国上下百姓的心,甚至把 自己上司的爱妻也迷倒了。望帝杜宇“委国亡去”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其妻子与鳖灵私通,其次才是 “以德薄不及鳖灵” ,羞愧于自己的功劳不及鳖灵。以此说来,“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典故表达的不是“事业的败落” ,而是“情感上的疤痕” 。 望帝本

13、人的“春心”,是因为“使鳖灵治水,与其妻通。”那么,义山的“春心”呢?“别后同明月, 君应听子规。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频频在自己的诗歌中化用“子规啼血” 这个典故。左太冲说: “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魂。 ”李白蜀道难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 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顾况说:“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这当然是一个 美丽的神话。但是和“锦瑟”这个悲剧性主题极其吻合。清朝吴伟业说: “湘山木落洞庭波,杜宇深深唤奈何。 ”世间百态,幸福只有一种,悲却有万千。 中原大地历来便有许多伤感的事。娥皇、女英之死是失去了最心爱的伴侣,杜宇之啼血也是因为失 去了最心爱的女人的爱

14、。那么李义山作锦瑟呢?义山一生风流韵事极多。据考证,义山二十三岁于河南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 观里,有一位叫宋华阳的女道士,她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宋姑娘年轻、聪明、美 丽,因两峰之间的来往,很快就与义山双双坠入情网。当时李商隐和女道士宋华阳一个东山,一个 西山,两个人每次相会都要到两山之间一个叫玉溪的山谷里,中间要各自走三四公里的窄仄山路, 全不顾狼虫虎豹,如果没有深刻的感情和为爱献身的精神,是做不到的。当然,这种偷欢是不容于 礼教和清规的。恋情因女方怀孕而泄败曝光后,男的被逐下山,女的被遣返回宫。但真诚的相恋, 往往终生难忘。 (李商隐爱情诗解 ,学林出版社)后来,

15、诗人还经历了和柳枝姑娘抱恨终生的爱情;以及妻子先他而去等一系列事件。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正是“望帝春心托杜鹃”很好的脚 注。恋爱中的义山,深知“盖人生奇福,常恐消受不得也”。在滞雨尤云之时,一方面会十万倍地 珍惜欢娱之短暂; 另一方面不由得会因为想到“永好”之无望, 而怅然若失。 这便是尾联:“只是当 时已惘然。”而不必等数十年后“追忆”才会觉得“万缘皆空”的。不会有结果的恋情,换得的肯 定是终生的哀怨。“赢得更深哭一场”,宛似杜鹃啼血。“望帝春心托杜鹃” ,这句似乎传达了诗人的“华年”一定有着让人潸然泪下、刻骨铭心的故 事。但是即使教人心碎,诗人对他的“华年”仍然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 “春心” ( 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 ) 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 自己的悲哀。“望帝春心托杜鹃”,整句写的是一生中的爱情、怨恨和迷惘。五、“沧海月明珠有泪”如果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讲了“华年”中的爱情,那么,这一句讲的也许就是“华年”中的事业。博物志说:“南海有鮫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因而,“沧海”应是“珠”的出产地。恰如“蓝田”是“玉”的种植和生长地。据新唐书狄仁狄杰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