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上下册复习提纲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557141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上下册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化学上下册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化学上下册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化学上下册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化学上下册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上下册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上下册复习提纲(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3、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判断依据: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位置、质量等发生变化。特例:物质溶解、活性炭的吸附、电灯通电发光。 4、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缓慢氧化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食物的消化,铁生锈,也都是化学变化。 5、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但并不一定是每个化学变化都有这些现象。反过来,有这些现象产生的并不一

2、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电棒通电发光、向水中滴入红墨水。 6、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毒性、易分解等。 7、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水性、吸附性、潮解等。 8、物质的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区别。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易”“可”“会”“难”“不易”“性”“能”等字眼,而物质的变化叙述的是一个过程。 9、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通过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证明蜡烛中含有H元素;通过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证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10、在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中,我们通过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澄清的石灰水来证明CO含量的不同;通过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来证明O含量的不同;通过向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吹气来证明HO含量的不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1、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广口瓶中,取固体的仪器有药匙、镊子,取块状或密度较大固体时,应注意:一横、二放、三慢竖,取粉末状药品时应注意:一斜、二送、三直立。 12、取用细口瓶内的液体药品时,应注意: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倒。 13、使用量筒可以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祖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否则会出现

4、仰取多、俯取少的现象。如果取用少量的液体药品,可以用胶头滴管,使用时应注意:悬空、竖直、正上方;胶帽不能平放或倒置;用过后要清洗(滴瓶上的滴管不清洗)。 14、酒精灯的使用: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里的酒精不超过其容积的2/3;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15、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应注意: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先预热;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倾斜45角,外壁有水先擦干净;加热后不能用冷水冲洗;手持试管夹的长柄。 16、实验室里药品的取用规则:“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

5、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节约药品。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剩余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 17、用量筒量度液体的体积用ml作单位,用托盘天平称物质的质量用g作单位时,记录数据中的均保留1位小数。 18、洗涤仪器时,先倒掉废液,然后用水冲洗,若洗不净时,再用试管刷刷洗,最后采用化学方法清洗,仪器洗净的标志: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9、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右图所示,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为什么?);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要仔细找原因,如是否塞紧或更换橡胶塞,直至不漏气手才能进行实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6、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先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2、在右图所示的实验中: A、实验原理:通过燃烧红磷消耗O,使瓶内气压减小,从而VV。 B、集气瓶内试管先加入少量的水,其作用是:防止燃烧物溅落使瓶炸裂。吸收生成物PO,该实验应注意:红磷要过量;装置气密性良好。要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 3、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N:78%;O:21%;稀有气体:0.94%;CO: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4、空气各成分的作用: 氧气(O):供给呼吸。如:登山、潜水、医疗急救等。支持燃烧。如:富氧炼钢、金属切割等。 氮气(N):由于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可作保护气。如:焊接金

7、属作保护气、食品包装防腐。 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氪气、氙气等,它们的化学性质特别不活泼,但一定条件下也与某些物质反应。 5、空气污染的来源:气体和粉尘。其中污染空气的气体主要有CO、NO、SO等。空气污染的结果: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解决空气污染的途径:A、加强大气质量检测;B、使用清洁能源;C、植树造林。 6、物质的分类: 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就叫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7、氧气的检验方法:将

8、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8、木炭、硫、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对比: 在做硫、铁丝在O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试先放少量的水,其作用分别是:吸收SO,防止污染空气;防止生成物溅落到集气瓶底使其炸裂。 9、实验室制取O的方法有: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原理:2HO2HO+O 发生装置:如右图 该装置优点:可控制反应的速率。 加热KMnO或KClO的混合物。 原理:2KClO2KCl+3O 2KMnOKMnO+MnO+O 装置:如右图所示 注意事项: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实验结束,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

9、槽中水被倒吸而引起试管炸裂。 用KMnO制O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KMnO粉末堵塞导管。 制取O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收集及验满方法。 A、排水法(因为O不易溶于水)。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此时是空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当水槽中的集气瓶口出现大的气泡时,表示O已集满。 B、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一开始就收集,用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O已满。 10、工业上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O的。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N首先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

10、氧了。 1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也叫触媒。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1、电解水的实验: 实验原理:通过检验生成物的组成,来推测反应物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实验现象:两极都产生气泡,且V:V=1:2。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可燃烧。 2、关于H: H的物理性质: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H的化学性质:A、可燃性:2H+O2HO。B、还原性:H+CuOCu+HO。操作顺序:H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3、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

11、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隙(热胀冷缩)。原子的特点:原子的质量和体积也很小;原子也不停地运动;原子之间也有间隙。 4、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5、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6、有关物质的构成、组成、分子的构成。 A、物质(指纯净物)是由元素(和元素)组成的。 B、物质(指纯净物)是由分子构成的。如HO、CHOH、蔗糖、除稀有气体外的气体。 C、物质(指纯净物)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Fe、Cu等金属、稀有气体和固态非金属。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的。 E、分子是由原子(和原子)构成的。如:氧

12、分子由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注:分子虽然是由原子构成的,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F、1个分子是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7、如何用分子的观点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如果某物质中只含有1种分子,那么这种物质就是纯净物。 如果某物质中含有2种或2种以上的分子,不同的这种物质就是混合物。 8、如何用分子的观点来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距离或运动速率发生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它的分子。 9、常用的净水的方法有:静置、吸附、过滤、消毒、蒸馏。

13、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过滤时应注意:“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留气泡;“二低”,滤纸边缘比漏斗边沿低,液面比滤纸边缘低;“三靠”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烧杯紧挨玻璃棒,漏斗下端紧挨烧杯内壁。 10、硬水、软水。 A、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检验:可用肥皂水来检验硬水和软水,也可用加热的方法。 C、将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蒸馏。 11、我们要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如:用洗衣水拖地、冲厕所;淘菜、米水浇花等。 防止水体污染。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b、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c、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d、加强水质检测。第四单元 构成物质的奥秘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2、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又叫核电荷数。 3、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数+中子数。 4、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