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的作品与简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554750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竺可桢的作品与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竺可桢的作品与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竺可桢的作品与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竺可桢的作品与简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竺可桢的作品与简介竺可桢的个人简介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 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 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 的摇篮。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 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白然科学史研究 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白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 象学界的一代宗师。生平1890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一粮商之家。他幼时聪明好学,从2岁开

2、始认 字,15岁时进入上诲澄衷学堂。他身材瘦弱,被同班同学胡适讥笑说他活不过20岁。竺 可桢闻此话后下决心锻炼身体,风南无阻。后来他的身体始终健康。1910年,竺可桢以优异成绩取得赴美留学生资格后,认为中国万事以农为本,便进入 美国伊利诺大学农学院。1913年他毕业后,乂到哈佛大学地学系攻读其幼时即喜爱的气象 学。其间,父亲和长兄先后去世,竺可桢克服经济困难坚持学习,直到取得博士学位后于 1918年回国。他先后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等地教授气象学和地理学,为中国培 养了第一代地理和气象工作者,所编写的地学通论是中国第一本现代地理学著作。 1920年,他与当时中国第一个乘飞机上天的女性张侠

3、魂结婚。1928年,他被任命为中央 气象研究所所长,并于当年在南京建立第一个由中国人管理的气象台,打破了外国人对中 国气象事业的垄断。1936年,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任13年间,他为浙大建设倾注了全部心血, 提出“求是”二字为校训。抗战期间,浙大为避免陷入日寇铁蹄之下而向山区搬迁。竺可 桢为选校址在外奔波,妻子张恢魂与次子竺衡先后病逝,浙大师生闻讯后均为之感动不已。 抗战胜利后,竺可桢对浙大师生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爱国运动给F支持,所以在校内科学、 民主和进步思想始终占上风,以致国民党特务骂浙大是“共产党的租界”。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竺可桢拒绝国民党要他去台湾的要求,前往

4、上海等待解放。1949年 7月,竺可桢应邀到北京参加全国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在随后成立的中国科学院 任副院长郭沫若任院长。他首先着手组织成立了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乂主持完成了划分中 国白然区划、制定国家大地图案等工作。他还先后组织了多次大型综合考察活动,足迹遍 布全国各地。1962年6月,他以72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0年定居北京后,竺可桢开始着手研究物候学,于1963年出版物候学一书, 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晚年,他乂发表了集其毕生研究成果的中国近五千年来 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引起世界轰动。1974年2月7日,竺可桢病逝于北京,享年83 岁。竺可桢的作品物候学简介本书通俗易

5、懂,是中国少有的由科学家亲自写的科普读物。本书对北京的物候记载尤 为详细。目录:总序;一,什么是物候学;二;中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三,世界各国物候学的 发展;四,物候学的定律;五,预告农时的方法;六,一年中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动力;六,中 国发展物候学的展望。定义: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 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 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物候学系的科学物候的东西差异,主要由于气候的大陆性强弱不同。唐代钱起的诗赠阙下裴舍人:“二月黄莺飞上林”。黄莺是候鸟,农历四月才能 到黄河中下游。唐代二月的长安不会有黄莺。这个错误产生的原因在于礼记月令 “仲春仓庚鸣”的注中误以仓庚作黄莺,钱起因之而误。从这个例子要注意的是,从诗词中用关键字的方式来搜索史料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 种可能错误的情况。因为诗文往往用典故,而这些典故可能是由来已久的错误。若单是望 文生义,则最容易出这样的错误。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