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加工技术的比较及其意义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553715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加工技术的比较及其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加工技术的比较及其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加工技术的比较及其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加工技术的比较及其意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加工技术的比较及其意义一、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加工技术的比较1、传统加工技术传统加工指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利用机械力完成的零部件加工方法,包括成形加工和切 削加工。成形加工此处不做比较,主要比较切削加工。切削加工是指利用机械力,采用切削刀具切除工件余量的方法。它的主要加工方法有车、 刨、磨、钻、镗及齿形加工等。车:主要是加工轴类或者回转体零件,通过车刀的车削使其 达到应有的形状;铣:主要是加工平面,或者斜面,通过铣刀盘去掉平面;刨:主要是加工 平面或者曲面,通过刨刀去掉平面或者曲面;磨:主要是通过砂轮磨平面、外圆、内圆使其 达到表面粗糙度;钻:主要是通过钻头钻出孔儿来加工;镗:主

2、要是通过镗刀或者刀片镗削 内孔。后面两种主要是钳工的工作,钳工的基本操作有划线、锯削、锉削、钻孔、铰孔、攻 丝、套扣、刮削及研磨等。机器的装配、调试和修理也属钳工范围。2、现代加工技术现代加工技术主要包括数控加工、特种加工、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纳米加工等,此 处主要比较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数控加工,是指在数控机床上进行零件加工的一种工艺方法,是用数字信息控制零件和 刀具位移的机械加工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数控机床的运动和辅助动作均受控于数控系统发 出的指令。而数控系统的指令是由程序员根据工件的材质、加工要求、机床的特性和系统所 规定的指令格式(数控语言或符号)编制的。数控系统根据程序指令向伺服

3、装置和其它功能部 件发出运行或终断信息来控制机床的各种运动。一般来说数控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选择并确定 进行数控加工的零件及内容、对零件图纸进行数控加工的工艺分析、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 对零件图纸的数学处理、编写加工程序单、按程序单制作控制介质、程序的校验与修改、 首件试加工与现场问题处理以及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定型与归档。数控加工是解决零件品种 多变、批量小、形状复杂、精度高等问题和实现高效化和自动化加工的有效途径。特种加工,包括电火花加工和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是通过脉冲电源周而复始高频率地放电产生瞬时高温,将金属局部熔化甚至 汽化,形成凹坑,最终将工具的形状复制到工件上,形成所需的加工表面的加工

4、方法。电火花加工适合各种难切削材料的加工,可以加工特殊和复杂形状的表面和零件,其加 工过程中无明显的机械力,因此可以加工低刚度的工件及各种细微结构。另外,还可根据需 要调节脉冲参数,在同一台机床上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不过,存在电极损耗。 放电过程有部分能量消耗在工具电极上,导致工具电极损耗,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激光加工是将激光束通过光学系统聚焦成径小、高能、高温的光斑,当激光照射到工件 表面上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光斑区域中任何可熔化、不可分解的材料熔化、蒸发、汽化 而达到加工目的的方法。激光加工属高能束加工,其功率密度高,几乎能加工所有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又是非 接触加工,不需要刀

5、具,几乎没有机械力,无机械加工变形和工具损耗问题。它的加工速度 极高,生产效率高,且热影响区域小,热变形小,可在工件移动中加工,易于控制,便于与 机器人、自动检测、计算机数字控制等先进技术相结合,易于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加工。 此外,激光可以通过玻璃等透明材料对工件进行加工,可以经过聚焦,调节输出功率的大小, 从而达到很高的加工精度和产生较小的表面粗糙度。二、传统加工技术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必要性1、传统加工技术的必要性传统加工能加工大尺寸零件,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不高,不需要太多的专业培训。传统加工 对精度的要求相对较低,成本也低,适合加工精度要求不大的零件。并且由于主要依靠人工 操作,适合小批量生产。2、现代加工技术的必要性现代加工技术主要是伴随着高硬度、高强度、高韧性、高脆性等难切削材料的出现,以 及制造精密细小、形状复杂和结构特殊的零件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其他常规加工技术无法 比拟的优点,已成为航空航天、汽车、仪器仪表、微型机械、轻工、模具等行业的支撑技术 和关键技术。其未来发展趋势是广泛采用自动化技术,开发应用复合加工工艺、新工艺方法, 着重开展精密化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