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装备规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553525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装备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能源装备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能源装备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能源装备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能源装备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能源装备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装备规划(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能源装备规划随着我国将新能源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 重点支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进展机遇。 哈尔滨市是我国最大的发电装备制造基地,进展新能源装备 产业具有较强的基础和优势。为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推 动新能源装备产业迅速进展,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中新能源装备要紧包括核能、风能、水能、生物 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利用 装备以及新能源材料等。规划期为 2020 年至 2021 年,展 望到 2020 年。一、新能源装备产业面临的进展环境当今世界,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正在日渐减 少,而其所造

2、成的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专门变化却日趋严 峻。国际能源市场专门是能源价格的多次剧烈震荡差不多对 国际经济的健康进展造成了庞大损害。因此,许多国家不得 不将目光逐步投向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 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 靠。积极开发利用清洁、高效、可再生的新能源正在成为世 界各国的共识。在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新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被视为走出金融危机逆境、重振经济并在 以后经济竞争中取胜的法宝,新能源正在逐步从补充 能源向战略替代能源的地位转变。目前,全球核电装 机容量已达到3.6亿千瓦,估量到2030年各国核电站建设的 总投资将超过2000亿美元

3、;全球现有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 1.2亿千瓦,估量到2021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4亿 千瓦,比目前翻一番。世界新能源装备产业正在面临着庞大 的市场需求。我国在2005年就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 国家又公布了可再生能源进展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进展的配套政策措施,为新能源和可再 生能源产业的进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近年来,我国水电、核 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均实现 了高速增长。至2020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已达1.9亿千 瓦,核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万千瓦,风电装机已超过2000 万千瓦。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

4、电装机容 量将达到6000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9亿千瓦,风 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因此,我国新能源装备产业同 样孕育着庞大的市场商机。面对着新能源产业进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各省、市都 在集中优势资源竞相支持具有本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新能 源产业进展。这一领域的市场竞争已日趋猛烈,专门是风电 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已呈白热化,并已显现结构性产能过剩。 哈尔滨市作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发电设备研发制造基地,拥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智力资 源,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迎接挑战,将 新能源装备产业作为推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 新兴产业给予重点有力支持,使其

5、尽快成为我市经济进展新 的主导产业。二、哈尔滨市新能源装备产业的进展基础一产业现状及优势水电装备:大型水电装备制造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主导 产品有水轮机、水轮发电机两大类,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50%,研发制造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迄今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已形成年产 6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生产能力,其单机最大容量达 70 万千瓦,居国内首位。同时,能够制造各种 容量的混流、轴流、贯流、冲击和抽水蓄能等类型的水轮发 电机组。自20 世纪 50年代起,先后为台云峰、刘家峡、葛洲坝、二滩、三峡等大型水电站制造了水轮发电机组。其中,自主设计制造了 4台三峡右岸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目前,哈动股份正在进行 3

6、0 万千瓦等级抽水蓄能机组的技术 引进和自主创新工作。核电装备:我市从 80 年代即涉足核电装备制造技术的 研发,通过多年的探究和进展,在大型核电装备制造和基础 研发设计方面积存了丰富的体会,拥有较强的制造能力。哈 电气集团已具备AP1000和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主设备制造能力,在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机、汽水分 离再热器制造能力上具有较强的优势。哈尔滨空调股份、哈 电气集团哈尔滨电站阀门、哈尔滨电机厂交直流电机有限责 任公司等企业在核电站用空调机组、关键阀门、核电主泵电 机、核电反应堆冷却剂泵等设备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技术和制 造优势。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已先后为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岭

7、 澳核电站、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制造了汽轮机和汽轮发电 机、主泵电机、蒸汽发生器及汽水分离再热器、常规岛安全 阀等部分辅助设备。同时,该公司签订了浙江三门核电厂 AP1000项目蒸汽发生器、常规岛,山东海阳核电厂AP1000 项目常规岛,阳江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华能石岛湾 核电厂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发电机,桃花江核电厂蒸汽 发生器等多项核电项目。哈尔滨空调股份为巴基斯坦恰希玛 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提供了大型成套核电站空调 机组。中船重工第七。三硏究所为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和巴 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提供了汽机冷凝器设计。风电装备:我市风电装备研发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但 进展步伐一直

8、比较缓慢。目前,全市涉足风电装备领域的企 业有16家,风电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 5亿元。其中, 并网型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两家。哈电气集团发电设备工程研 究中心自主设计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1.5MW 直驱式 变速变桨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正在大庆瑞好风厂安装调试,首 台机组已调试成功并网发电。哈飞工业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公 司自主设计的 1.5MW 半直驱式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样 机现已集成组装成功,并在我省依兰风场安装并网发电。我市风电装备关键零部件企业有十余家。其中,哈尔滨 哈电风能设备曾经制造了由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 设计的国内首台 1.5MW 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为西安中钢 重工整机

9、组装,并已在河北省张北风电场正式并网发电。哈 尔滨九洲电气股份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产品软件著作 权的兆瓦级风力发电变流器及其软件操纵系统,达到国 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九洲电气目前拥有专业的兆瓦级并网 变流器试验平台,能够对风力发电变流器进行模拟、仿真试 验和实载测试,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并网变流器试验室之一。 哈尔滨首泉风电科技引进国外叶片技术,自主生产阴阳模 具,采纳先进的阴阳模真空灌注快干制造工艺已制造出第 1 片长37.5米的1.5MW通用型乙烯基风电桨叶。哈尔滨红光 锅炉集团兆瓦级风电塔架生产能力已达年产 500套,为东北 地区最大的风电塔架生产企业之一。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 哈尔滨变压

10、器厂等企业也初步实现了离网型风力发电机、风 电变压器等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除上述企业以外,哈尔滨市 还在风电轴承、齿轮箱、机舱、操纵系统等多个零配件方面 具有研发及配套能力。其他新能源装备及新能源材料:我市在太阳能、地热能、 生物质能、潮流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装备以及新能源材 料的开发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制造基础。如哈尔滨电气 集团、哈工程大学、诺方光电科技公司、哈尔滨光宇集团、 海格科技进展公司、哈工大奥瑞德光电技术公司等企业在抽 水蓄能机组研制、潮流能发电、海上风电、非晶硅光伏设备 制造、以秸秆等生物质原料开展沼气、供热、发电一体化技 术设备研制、地源及污水源热泵设备制造、电动汽车储能系

11、 统及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研制、半导体LED照明设备以及蓝宝 石 LED 衬底材料研制生产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科研基础 或产业条件。二科技研发优势我市在新能源装备和新能源材料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 优势,某些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如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拥有国内唯独的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在国内最早开展了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的研制和开发。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是我国大电机、水轮机行业技术归口单位和 重要研制单位,其拥有的水轮机转轮技术、大型空冷发电机技术等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哈尔滨工程大学是我国最早设 置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四所重点高校之一,在核动力仿真、安全性研究、强化传热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

12、水平。哈尔 滨玻璃钢研究所院是我国最早从事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的专业机构之一,在纤维缠绕成型技术、拉挤技术、先进复合材料预浸料制造及铺放技术、复合材料设备和高性能 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船重工第七。三硏究所在舰船核动力和核电氦气轮机方面,哈尔 滨焊接研究所在核电装备焊接工艺和材料方面都处于国内 领先水平。哈尔滨光宇集团在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领域的研发水平和生产规模上均居全国 领先地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在操纵、电力 和机械等专业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开发优势。三存在的问题我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尽管有较强的传统优势,在一些领 域也取得了长

13、足的进步,但相关于国内其他都市近年来在新 能源装备领域的快速进展,我市新能源装备产业正在面临着 严肃的市场竞争和挑战。要紧问题表现在:1.整体水平不高。哈电气集团核电装备研制尽管具有较强基础,但其要紧优势集中在核电站常规岛装备的设计和制 造领域,关于核岛内装备的研制开发与上海电气集团和四川东方集团相比,在产品系列、成套能力、装备及硬件设施等 方面均显不足。我市风电设备研发尽管起步专门早,但进展 十分缓慢,目前总体上仍停留在起步时期,至今还没有任何 一项整机或关键零部件产品投入批量生产。而目前全国风电 装备专门是15MW等级风电生产能力已显现结构性过剩,产 能扩张已受到国家政策性限制,我市风电装

14、备产业的进展将 面临严肃挑战。我市其他新能源装备目前还处于起步时期, 产业化步伐较慢。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市水电、核电、风电等新能源装备大多数以引进国外技术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受国 外企业对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封锁,产品更新换代较慢, 难以获得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受到局限。3.产业资源分散缺少整合。我市风电产业资源十分丰富, 但多数企业都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这与我市风电整机企 业长期徘徊于起步时期,难于进入市场形成批量,无法充分 发挥核心带动作用直截了当相关。零部件企业因缺少配套批 量无法将风电设备零部件生产作为主业,或转为外地企业配 套。资源分散导致我市风电产业的整体优势无法发挥,

15、产业 链也难以有效形成。三、新能源装备产业进展的指导思想、差不多原那么和 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国家振兴东北 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实施产业振兴规划和大力支持新能源产 业进展的机遇,将新能源装备产业作为我市的战略性新兴产 业,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取再创新并重; 积极整合本地区优势产业和科技资源,迅速提高产业核心竞 争力;重点支持优势整机核心企业做大做强,培养壮大规模 化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大力 进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把哈尔滨建设成国家重要的水电装 备、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和国内知名的风力发电装备制造基 地,使哈尔滨从传统能源的动力之乡

16、跃升为新能源的 动力之都。二差不多原那么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 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投资、决策的主体地位。制定和 落实新能源装备进展政策,支持技术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 用,形成政府和市场共同促进新能源产业进展的新格局。坚持进展整机与关键零部件相结合。充分发挥产业基础 雄厚的优势,努力培养以优势整机企业为核心,关键零部件 企业和一样配套企业积极参与,上下游衔接,域内自主配套 的规模化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实现进展速度和效益的最大 化。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取再创新相结合。以国际先进技 术为方向,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舞开展引进消化吸取 再创新。依靠哈尔滨江北科技创新城,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战略联盟和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健康可连续进展。坚持自我进展与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相结合。将新能源装备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