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校本教研案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553228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校本教研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校本教研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校本教研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校本教研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校本教研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校本教研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校本教研案例(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校本教研案例 语文校本教研案例 软件简介 立足文本,体验感悟 以猫为例进行专题教学探讨 灵溪一中教育集团语文教研组 执笔:叶宗安 校本教研动机 “体验”“感悟”是语文新课标中的关键词,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突出的位置。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和感悟,并且还要重视为学生设计体验感悟性活动,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并且不断探索出实施语文体验感悟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猫这篇文章所处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五篇文章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学习本单元,要在

2、理解内容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鲜明,言之有理,考虑到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因此把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确定为“立足文本,体验感悟”。考虑到灵溪一中本部第8周正举行县教坛新秀评比活动,因此,把本部教研活动移至南水头校区举行。 执教老师教学简历 林松竹 老师,女,从教十二年,县教坛新秀,县级优秀教师,现任七年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 林松竹老师执教猫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可爱的两只小猫”引入课文 师:有一种动物叫“猫”,你喜欢吗?今天我们学习郑振铎猫。文章主要写作者养猫的经历,一次比一次伤心。请打开课文阅读。 二、

3、快速朗读课文 师出示问题:1、说说这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 2、在写猫的结局时,文中哪些词语表现我的情感? 提示:运用圈点法将问题中的信息用不同符号标出。 生快速朗读课文,运用圈点法找出文本中信息,教师巡视指导,也提示思考。七分钟完毕,指名学生回答。 生简述来历:第一只猫从隔壁家要来;第二只猫从虹口舅舅家要来;第三只猫张婶拣来,是只可怜的猫。 生简述外形:第一只猫花白色,第二只猫浑身黄色;第三只猫瘦,毛色花白,烧过好几次更难看。 生简述性情:第一只很活泼;第二只更有趣,更活泼;第三只很不活泼,不惹人喜爱,天生的忧郁性。 生简述地位:第一只大家都喜欢;第二只认为是亲爱的同伴,很喜欢

4、;第三只不喜欢,认为是若有若无的动物。 生简述结局:第一只病死;第二只失踪,被人抱走;第三只被“我”打死。 生简述“我”的情感:第一只令人酸辛;第二只怅然、愤恨;第三只良心受伤害,极难过。 师追问:哪只猫最让“我”伤心? 众生争着说:第三只猫 师再追问:为什么? 生“我”误解了它,把它赶走; 生补充,因为“我”误解它,吃了芙蓉鸟。 师问:哪几段写芙蓉鸟事件 生:1729段 师要求再读17-29段,提示思考:“我”根据什么判断丑猫吃了芙蓉鸟? 生放声读完17-29段后回答 生芙蓉鸟被那只猫咬了。 师提示方法:要运用文中句子来回答。 生:17段写道:它对这只鸟特别注意,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 师追

5、问:“凝望”可以看出什么? 生:“吃鸟动机” 生补充:本来讨厌,有偏见 生:27段“嘴里好像在吃什么” 师追问:这里的“好像”和前面的“似乎特别注意”加点词去掉行吗? 生七嘴八舌地说:不行,它道明了误解的发生,悲剧的发生。作者的判断是无确切证据的。 师说:第三只猫的死,看来“我”是悲剧的制造者,心情十分难过。 师再问:如何难过,要读出难过,悲伤的感情啊,看文中哪几段写“我”难过心情? 生:30-34 师:怎么读? 生:低沉,缓慢地 师叫一生示范朗读,然后再全体学生读。要读出一份难过,一份伤心。 读毕师追问:“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和前面的“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两种感情有什么不一样? 生“好久”是怕

6、猫失踪而伤心,“永不”怕自己再冤死猫,再被“我”误解。 生因为作者还想那只猫,害怕猫失去,还是很伤心,而“永不”心情不同,“我”的良心遭受打击,作者愧疚,谴责的心情永远不能消除。 师:要把“永不养猫”的情感表现出来,该怎么读,生齐读 师:建议把“永不”词拉高,拉长。 生再读“我家永不养猫” 师:31段“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是它是不能说话,我将怎样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下面进入第三环节说话环节 三、说话环节 出示投影1、猫的自诉说“悲楚” 围绕“芙蓉鸟事件”结合17-29段中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或一个情节,展开想象,说出猫的心里话。 2、“我的表白”说“难过” 表明自己的忏悔,补救 例如:说“

7、凝望”一词当时丑猫心理。“主人,当你将芙蓉鸟带回家,我心中充满好奇,充满愉悦,“我”对它更加关注,所以“我”对着笼子凝望着。 5分钟圈点批注后,小组互相倾诉,前后左右四人小组说一说,组说:“悲楚”,组说:“难过” 生说“悲楚”:主人,我沐浴着阳光,正舒服着呢,你说我吃那只芙蓉鸟,可为什么嘴上没有血迹呢? 生说“难过”:当我感到错的时候,想到自己的妄判,想到我对你的误解和暴力,我想挽救过失,多给你一点爱,要给你快乐的环境,把你的家打扮漂亮点。 生说猫“悲楚”:主人,别人以为我畏罪潜逃,我真的好伤心,见过黑猫,我还跟它搏斗一番呢! 生说“我”“难过”:“我”不分青红皂白地暴打你一顿,今后我要好好对

8、待你! 生说“悲楚”:我为你家除大害,你在我心中多么重要。 生说“我”难过:当我拿木棒打你,我的良心也受遣责,猫啊,回来吧,我真的对不起你啊! 此时, 松竹 老师也把在试教时班级同学的好的发言稿读给同学听,全场师生深受震憾。 师小结:文中第三只可怜的丑猫,最后被冤死了,作者也深受良心的谴责,内心也非常难过,除此之外,前面还有两只猫,一只病死,一只失踪,还有一只吃鸟的黑猫,这几只猫是否有人的影子,是否也是人命运的写照呢?接着进入下一环节。 四、我悟我说 师:看谁悟得有道理,更深刻,思考2分钟。 生:猫和人一样都有生命,要保护它。 此时师板书 猫 珍视生命 信任关爱 生:偷猫的人可耻,而“我”冤死

9、猫更无情,“我”是悲剧的制造者。 生: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生:地球上有美丽的千万生灵,彼此间都是平等的,人不能随意掠夺他人生命。 生: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充满关爱 最 后 老师出示一段话,赠送给全体同学 请用你美好的心灵感受身边的真善美,这样的生命更美好。 最后在优美的抒情音乐声爱的奉献中结束了课堂教学。 教研活动记实 林松竹老师教后感悟 这堂课围绕本次“立足文本,感悟体验”的主题教研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整体感知,运用圈点法,了解三只猫的来历、性情,作者养三只猫的情感变化。 第二环节:重点阅读第三只猫片段思考,根据什么是丑猫吃了鸟。让生找出“凝望”“似乎”“好像”等词语体会“

10、猫”的心理,“我”的难过情感,再品读31-34段加深体会,区别朗读“好久不养猫”“永不养猫”体会作者内疚情感。 第三环节:说“猫”悲楚,“我”难过,假如要让“猫”说话,把“我”难过说出来,并且要让学生结合文中字词句,让他们对话起来,更能体会“我”的“难过”,“猫的悲楚”,同时也融入作者的情感,学生的体验。 疑感:限于学生层面,只能理解到“关爱生命,严于律己,知错就改”这一主题,可参考书上由猫联想到各类的人,主题要不要拔高?字词教学只是在分析课文时点一下,这样是否可以? 主持人叶老师 听了 林 老师的课及 林 老师本人的课后反思,我们深有感触,接着自学我下发的理论学习材料在多层面体验感悟中实现教

11、与学提示学习要点: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主动感知阅读材料,与阅读材料进行对话,与作者、作品产生心灵的共鸣,重要的是人生的体验和生命的感悟。“朱熹主张读书要:切己体察,体之于身”“体之于身,就是强调体验和感悟”更何况语文学科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多解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的自主感悟,但一切要从文本出发,尊重文本。如何感悟体验呢?策略有:在体验中感悟;在对话中感悟;在想象、联想中感悟体验;在活动实践中感悟;在拓展延伸中感悟;在续写体验中感悟;总之“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心灵感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

12、自学这篇理论材料后,请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观察及对教研主题的认识在校本教研记录单上写一写,时间5分钟。接着分初一、初二、初三三个校区三个年段分组讨论,推荐庄艳董成来杨业鸿卢立银四位老师发言。其余老师再作补充。 四位老师发言纪要 各组代表教后研讨评点记录 庄艳 老师: 林 老师在本课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对文本词句的留意体验,课堂上的发言也不让离开课本夸夸其谈,落实于文本中的词句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色。圈点法和批注法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很有帮助。 “立足文本,体验感悟”在本课教学中确实做到了,在对话中感悟,体验中感悟,想像联想中感悟等方法,使学生熟悉文本,深入文本。 课堂效率高,问题环环相扣,衔接

13、过渡自然,细节处也很到位,如问题的出示,重点词的品味,“猫的自述”环节抓关键细节的示例指导等。 朗读指导较为有效,如“我家永不养猫”当学生把“永不”一词读得表现不够作者情感时,又提醒学生把“永不”拉高拉长,对学生朗读指导具体,落到点上,避免朗读指导的过于空泛。 董成来 老师 林松竹 老师与“我”原是老同事,对她的成长我是深有体会的,可以说他的每一节公开课都在走向成熟,听了受益匪浅,这节课所表现出来的上课老练,基本功扎实,条理清晰,主题突出,方法得当是在座老师有目共睹的。 “立足文本,体验感悟”是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他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都是紧扣这一主题进行的,尤其是“第三只猫”重点环节,引导学生朗

14、读17-29段,抓“似乎”“凝望”“好像”等关键词体会小猫心理,以及作者的主观臆断冤死丑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效,用圈点法和批注法能让学生进一步走入文本,课堂上才有学生精彩的发言。 第三环节“我感我悟”把猫与主人对话,点拨,细致到位,情感很浓厚,使得主题得以升华。 不足:时间上有点仓促,能否把“猫”的表白自然地融入到文本中来,不必单独板块式列出来。 杨业鸿 老师 本课教学成功之处: 1、立足文本,走入文本,让学生很好地把握,理解文本,体验作者的情感。 2、走入文本,又不陷入文本,又能从文本中走出,学生能很好地从文本中感悟到关爱生命,自然和谐,平等相处这一主题来。 3、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对词语的

15、品析特别到位。深刻,如“好久”“永不”的比较,作者的感情不言而喻。 不足之处:“猫的自述”和“我的表白”如果能在小组内加以对白,效果会更好,总之,这是一节完美的课,“教是为了不教”在这节课得到很好地验证。 卢立银 老师 林松竹 老师以前的教学跟着名家走,今天发觉他在走自己的路,有自己的特色,这节课课堂处处出现美丽的风景。主问题立意高,如果把主问题隐化在教学中,教学中就能达到无痕状态。比如说“悲楚”环节,时间上仓促一些,如果融入到文本中,它很悲楚地。咪呜一声逃走了,这“咪呜”可能包含着就是悲楚内容,借此时机让生想象“悲楚”内容。 松竹 老师把教学重点定在“第三只猫”是对的,因为前两只猫是玩侣,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