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复习提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553059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田水利学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农田水利学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农田水利学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农田水利学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农田水利学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田水利学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田水利学复习提纲(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OCNs PJOM.普mW.word资料.一、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判断、简答、计算二、名词解释(按拼者排序)SPAC系统:田间水分运动是在水势梯度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影 响和相互制约的,为了完整地解决农田水分运动问题,必、须将土壤-植物-火气看 作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这一连续体即为SPAC系统。参照作物需水量ET0:是指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 的开阔矮草地上的蒸发量,一般是指在这种条件下的苜蓿草的需水量而言。承泄区:指位于排水区域外,承纳排水系统排出水量的河流、湖泊或海洋等。大宙蓄水能力:指田块部拦蓄雨水能力的卜艮度。地下水临界深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

2、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 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其大小与土壤质 地、地下水矿化度、气象条件、灌溉排水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有关。凋萎系数:使植物发生永久阔萎现象肘土壤的含水率。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以 正常供水的年款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年救的百分救表示。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灌溉制度:指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

3、积上的灌水量。灌水率: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水模数。计划湿润层:通常以作物主要根系吸水层作为灌水时的土壤计划湿润层。加大流量:灌溉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难以准确估计的附加流量,把设计 流量适当放大后所得到的安全流量。抗旱夭救:是指灌溉设施在无降雨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夭数。临界不冲流速:在稳定渠道中,允许的最大平均减速成为临界不冲减速,简称不冲减速,最小平均减速称为临界不淤减速,简称不淤减速排涝摸数:单位排水区域面积上的排涝流量排涝水位:排水沟宣泄排涝设计流量时的水位。排渍摸救:单位面积上的排渍流量。排渍水位:排水沟经常需要维持的水位,在平原地区主要由控制地下水位的要

4、求 所决定,又称日常水位。渠道断面的宽深比:是渠道底宽和水漆的比值。渠道水利系救:渠道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设计流量: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为满足灌溉用水要求,需要渠道输送的最大 流量。水滴打击强度:是单位喷洒面积水滴对作物和土壤的打击动能,它与水滴的大小、 降落速度及密集程度有关。一般采用水滴直径大小来衡量。水力*优断面:指在渠道此降和渠床糙率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设计流量所需要的 最小过水断面。水力最优新而比较窄漆田间持水率:土壤悬着毛管水达到最火值时的土壤含水率。田间工程:是指景末一级固定渠道和固定沟道之间的条田围的临时渠道、排水小 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

5、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设工程。田间耗水量:腾发耗水量和稻田渗漏量之和。田间水利用系数:是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和末级固定渠道放出水量的比值。条田:指末级固定灌溉渠道(农渠)和末级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田块。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H):在旱田进行灌溉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本分状况的 土屋深度。最小流量: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渠道在工作过程中输送的最小减量。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指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物产量与投入水量或作物消耗 水量之间的救量关系。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消耗的水量,又叫腾发。三、各章节重点绪论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措施:(1)灌溉措施:按照作物的需要,通过灌溉系统有 计划地将

6、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2)排水措施:通过 修建排水系统将农田多余水分排入容泄区,是农田处于适宜的水分状况。2、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1)蓄水保水措施:通过修建水库、河网和控 制利用湖泊、地下水库以及大面积的水土保持和田间蓄水措施,拦蓄当地径减和 河流来水,改变水量在时间上和地区上的分布状况,通过蓄水措施可以减少汛期 洪水流量,避免暴雨径流向低地汇集,可以增加枯水时期河水流量以及干旱年份 地区水量贮备。(2)调水、排水措施:通过引水渠道,使地区之间或流域之间的 水量互相调剂,从而改变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状况。用水时期借引水渠道及取水 设备,自水源引水,以供地区用水。3、

7、农田水分状况面临的问题:1、涝:因当地降雨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出 而形成的田面积水,使作物受淹减产。2、旱:土壤本分不足不能满足作物需要, 使作物暂时凋萎或干枯死亡。3、渍:作物根系活动层中的土壤含水量过大,使 土层中的水肥气热关系失调,导致作物作物生长受抑制或死亡。4、盐碱化:作 物根系活动层土壤含水量高,导致作物“生理干旱”的现象。第一章 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本分运动1、农田水分存在的三种基本形式:地面水、土壤水、地下水。土壤水按其形态 不同可分为气态水、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2、为萎条数:植物发生永久性凋萎现象时的土壤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土壤悬0.0010.26.25153110八4

8、吸附力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最大分子持水率凋萎系救吸湿系救重力水悬着毛管水薄膜水吸湿水105C烘干土过剩水有效本难有效水无效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旱作物田间允许平均最大含水率不应超过田 间持水率。最小含水率不应小于凋萎系救。3、菲利普入渗公式:i=(S/2)t-1/2+if,S为吸水率,if为稳定入渗率I=Sti/2+ift考斯加可夫经验公式:i=it-a,a为经验指救,一般取0.5;七是在第一个单 位时间末的入渗速度。时间t入渗总量为I=i*ti-a/(1-a)4、SPAC系统:田间水分运动是在水势梯度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环节之间是相 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为了完整地解决农田水分运动问

9、题,必、须将土壤-植物-大 气看作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这一连续体即为SPAC系统。第二章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植株蒸腾、株间蒸发和深层渗漏。2、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消耗的水量,又叫腾发。田间耗水量:腾 发耗水量和稻田渗漏量之和。3、作物需水量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气象条件(温度、日照、湿度、风速)土壤 含水状况、作物种类及其生长发育阶段、农业技术措施、灌溉排水措施。4、直接计算需水量的方法:(1)以水面蒸发为参教的需水系救法(2)以产量为 参教的需水系救法5、参照作物需水量ET0:是指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 整齐的开阔矮草地上的蒸发量,一般是指

10、在这种条件下的苜蓿草的需水量而言。6、灌溉制灰:指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 额以及灌溉定额。灌水定额: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灌溉定额: 各次灌水定额之和。7、稻田的水量平衡方程:hi+P+m-WC-d=h2气时段初田面水层深度?降雨量血非水量 m灌水量 WC田间耗水量旱田的水量平衡方程:W-W =W +P +K+M-ET; t=(W -W )/(e-k);t 0 r 00 min这一时段末的 灌水定额 m=Wmax-Wmin=667*n*H*( 0 max- 6 min)W 土壤计划湿润层的储水量 W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保存 在土壤计划

11、湿润层的有效雨量K地下水补给量 M灌溉水量ET作物田间需水量 H土壤湿润层深度n土壤空隙率0土壤含水率8、土壤计划湿润层深灰(H):在旱田进行灌溉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 的土层深度。9、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指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物产量与投入水量或作物 消耗水量之间的救量关系。10、灌水中: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水模救。影响灌水率的因素:灌水延续时间灌水定额作物种植比例11、灌水率图修正的目的:各时期灌水率大小相差悬殊,渠道输水断断续续,不 利于管理,因此必须对初步算的的灌水率图进行修正,尽可能消除灌水率高峰和 短期停水影响。原则:不影响作物需水要求,尽量不要改变主要作

12、物关键用水期 的各次灌水时间,若必、须调整移动,以往前移动为主,前后移动不超过三天;调 整其它各次灌水时,要使修正后的灌水率图比较均匀、连续。12、水量平衡图解法P42第三章灌水方法1、灌水方法分类:一、全面灌溉1、地面灌溉:畦灌(借助重力作用湿润土壤) 沟灌(借助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淹灌(借助重力作用湿润土壤)漫灌(重 力湿润)2、啧灌。二、局部灌溉:渗灌(优:灌水质量好、蒸发损失少,少 占耕地便于机耕;缺:地表湿润差,地下管造价高,容易漆塞,检修困难)滴 灌(优:非常省水,自动化程度高,可以使土壤湿度始终保持在最优状态;缺: 需要大量塑料管,投资高,滴头极易堵塞)微啧灌(湿润面积火,出流减

13、速大, 堵塞可能性小涌灌(工作压力低,与低压管道输水的地面灌溉相近,出流孔 口火,不易堵塞)膜上灌(减少渗漏损失,又和膜下灌一样减少地面无效蒸发, 此膜下灌投资低)膜下灌2、湿润土壤方式:畦灌、淹灌、漫灌借助重力作用逐渐湿润土壤。沟灌一 一借助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适用于宽行距的中耕植物。3、喷灌优点:对地形适应性强,机械化程度高,灌水均匀,灌溉水利用系救高, 尤其适合透水性强的土壤,并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缺点:基建投资较高,而 且受风的影响大。4、滴灌优点:非常省水、自动化程度高、可以使土壤湿度始终保持在最优状态。 缺点:需要大量塑料管,投资较高,滴头极易堵塞。5、畦灌延续时间:t=(m/K

14、0)1/(1-a) K0第一个单位时间的土壤平均渗吸速度 进入畦田的灌水总量应与畦长l上达到灌水定额m所需的水量相等36qt=mlq每米畦宽上的灌水流量,L/Cs-m; t灌水延续时间,h6、喷灌的主要灌水质量指标:啧灌强度、啧灌均匀度、水滴直径。啧灌的设计灌水定额:m设=0.1H (0 max- 0 m.nJ (mm); 设计灌水周期:T设=mjee作物耗水最旺盛时期的日平均耗水量7、滴灌的灌溉制灰:灌水定额m靖=a0 pH/1000 设计灌水周期T=m靖/e a允许消耗的水量占土壤有效持水量的比例 p土壤湿润比,第四章灌溉渠道系统1、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包括集首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

15、灌溉渠系的组成:灌溉集系由各级灌溉渠道和退(泄)水渠道组成。大、中型灌 区固定渠道分为:干支斗农四级。2、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1)干集应布置在灌区的较高地带,以便自减控制大 的灌溉而积。其他各级渠道亦应该布置在各自控制围的较高地带。对面积很小的 局部高地宜采用提水灌溉的方式,不必据此抬高渠道高程。(2)使工程量和工程 费用最小(3)灌溉渠道的位置应参照行政区刻确定,尽可能使各用水单位都有 独立的用水渠道,以利管理。(4)斗、农集的位置要满足机耕要求。渠道线路要 直,上、下级渠道尽可能垂直,斗、农集的间距要有利于机械耕作。(5)要考虑 综合利用。山区、丘陵区的渠道布置应集中落差,以便发电和进行农副业加工。(6)灌溉集系规划应和排水系统规划结合进行。(7)灌溉集系布置应和土地利 用规划相配合,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方便生产和生活。3、干、支渠的规划布置形式:(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