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管激励约束机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552356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高管激励约束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企业高管激励约束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企业高管激励约束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企业高管激励约束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企业高管激励约束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高管激励约束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高管激励约束机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来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约束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它们在公司的发展道路上产生了影 响。文章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的基本内容和现状进行研究,提出改 善我国高管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几点建议.关键字:上市公司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公司治理一、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基本内容通过对国内外上市公司的研究,可以将上市公司高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概括 为:报酬机制、控制权机制、声誉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一)报酬机制一个完整的报酬激励体系主要由基本工资、 绩效奖金、股

2、权激励和福利计划 等组成。它是目前国内外各上市公司运用最广泛,也是最主要的激励手段。 (1)基本工资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认为,基本工资报酬只属于保健因素, 不会引发被激励者内心积极性,只能算是一种“约束因素,约束职业上市公司 家工作中不出现可以导致结束其职业生涯的渎职行为和失误。(2)绩效奖金主要根据当期的公司业绩来确定这是一种短期激励措施, 往往容易导致管理层过度关注当期业绩、操纵利润 及行为短期化等问题.(3)股权激励股权主要是通过授予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或股票期权,将高管人员薪酬的一部分 以股权收益的形式体现,将其收入的实现与公司经营业绩和市场价值挂钩, 激 发高管人员通过提升上

3、市公司长期价值来增加自己财富,从而分享上市公司成长 收益。这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方式, 其实质是旨在建立上市公司的长 期自我激励与约束机制,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股权激励的形式大致有:股票 期权、股票增值权、业绩股票、强制持股、“期股+期权的组合模式以及员工持 股等。(4)福利计划高级管理者除了享有法定社会保险之外 , 还有高级培训机会、较长的带薪休 假、免费的全家旅行、退休金计划等。(二)控制权机制控制权机制的激励有效性和激励约束强度 , 取决于管理者的贡献和所获得的 控制权之间的对称性。“控制权回报”意味着以“继续工作权”和“更大的继续 工作权”作为对管理者“努力工作”的回报。掌握控

4、制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 管理者施展才能、体现其“上市公司家精 神 的自我实现需要, 满足控制他人或感觉优越于他人,享受自己处于负责地 位的权力需要;而最为重要的是使得管理者具有“职位特权”,享受“在职消费”, 给上市公司家带来正规报酬激励以外的物质利益满足。(1)声誉机制现代管理者, 并非仅仅是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还希望得到高度评价和 尊重,追求良好的声誉。 良好的声誉不仅可以保持其现有职位, 而且可以增加 其在劳动力市场上讨价还价的能力. 但是这种激励作用是动态变化的;有一种极 大的可能是:管理者一旦获得良好的声誉之后 , 其努力程度可能反而低于其事业 开始追求声誉的时候。(2)市场竞

5、争机制对管理者行为的市场竞争约束包括经理市场、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经理市场 存在的激烈竞争,使经营者始终保持“生存危机感,从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机 会主义行为。 资本市场的约束机理一方面表现为股票价值对上市公司家业绩的 显示; 另一方面则直接表现为兼并、 收购和恶意接管等资本市场运作对经营者 控制权的威胁。产品市场的约束机理来自产品市场的盈利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上市公司家的经营业绩 , 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所带来的破 产威胁会制约经营者的“偷懒行为”。二、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一)、治理总体平均水平有所提高,即使后进者也逐渐呈乐观趋势.相比 2009 年和2010 年,2011

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总体平均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并 且呈现了一个可喜的趋势,即领先者、居中者和后进者地公司治理评估分值都有 所提升.本年度评估中,公司治理得分的中位数仍然高于平均分,但是分差比上年 度减少,反映出后进者拉低总体得分的程度减轻,这表明,在领先者上市公司进 入了持续自我改进过程之后,一些后进上市公司也开始有所行动。(二)、中国上市公司的结构继续发生变化:金融上市公司处于领先的趋势 , 而国控行业仍旧落后.2009 年到 2010 年,金融上市公司公司治理评估得分与总 体平均分之间的差距是6。9,2011年度则扩大到 10。4。2009年与 2010年度, 属于国家控股行业的上市公

7、司数量分别是 31家和 23 家,本年度进一步下降到了 20 家.而 20 家内,属于国家控股行业的公司治理得分仍落后于 80 家其他行业中 的上市公司。(三)、高管薪酬稳定增长。2011 年度的评估数据显示,继 2009 年度的超高增 长和2010 年度的大幅回落之后,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总额增长了8。57。 高管报酬基本走出了前两年的大起大落,趋于稳定增长.下一步的问题已经不是 高管薪酬的增长多少的问题,而是这种增长是根据什么决定的,这种增长是否与 他们为公司和股东所创造的价值同步。中国有股东决定高管薪酬的县城制度,问 题在于中国公司高管和大股东之间存在人员和利益双重一枝花的问题,要使股

8、东 决定薪酬制度得到是小,也许需要对“派出”高管人员的控股股东在高管薪酬议 案上的投票权进行限制,或者干脆实行控股股东和非控股股东分开进行的股东大 会分类投票制度。(四)、内部控制的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响应五部 委联合发布的有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规范和指引,加大了风控的力度,使 得内部控制部分的平均得分由 09年地 39。6 分上升到了11 年地 51。5 分。与此 同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三个矛盾仍旧突出:上市公司文化、信息与沟通、 人才缺失。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成为董事会以及管理层应当思索的问题。加强内部 控制,对于公司抓住机遇,保持活力和创新动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及

9、意义。三、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随着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公司的所有权人与经营者利益不再一致,各 自为阵。双方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越演越烈,出现了许多对上市公司发展不利的现 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股东开始尝试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共同分享上市公司利益, 使经营者利益能与股东利益一致,保证上市公司能够持续经营下去。但是由于没 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激励方案,不同的上市公司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 况进行激励,“摸着石头过河难免就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一)公司经营者薪酬结构不合理目前许多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构成中期权等长期激励的比例过高 ,经营者的变 动薪酬占总薪酬的一半以上,出现了经营者在考核期

10、内采取“焚林而田,竭泽而 渔”的手段,利用社会舆论,释放虚假内部消息 ,抬高上市公司股票市价,完成 上市公司设置的目标,而忽视产品研发、核心竞争力培养等战略性问题 ,从中获 取高额回报;还有以辞职方式来取得抛售“高管股份”等短期行为给上市公司带 来严重损失.(二)公司经营者报酬与相应的责任不对称 在中国,由于公司治理的缺陷,出现了经营者自己给自己定薪酬的“天价高薪”, 经营者没有与自己的高薪相匹配的业绩,没有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这种与责任 对称的高薪体系尚没有形成.近两年,我国总体经济形势发展很好,“水涨船高, 在表面上看,上市公司效益好了,似乎是经营者的功劳。(三)激励结构较单一,激励方式

11、缺乏多样化以“经济人观”看待经营者,在这种观点支持下 ,我国上市公司往往简单地以 经济利益作为驱动经营者的唯一手段,而忽略了他们的归属需要和成就追求,不 重视上市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更不会想到利用客观存在的非正式组织提高组织 的凝聚力和效率.(四)激励过度与激励空缺同时存在 目前有的上市公司激励过度,可是结果并不理想,过了一段时间后,经营者的 积极性逐渐减弱,激励失效,但是如果减少激励程度 ,通常都会引起强烈反弹, 甚至罢工跳槽,管理层动荡不止,造成资源浪费;而有的上市公司却激励不够, 甚至没有采取激励措施,直接导致经营者消极怠工,跳槽频繁,不能形成核心竞 争力,不利于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五

12、)缺乏沟通,反馈不及时由于上市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很多上市公司中存在多层委托 -代理 关系,股东倾向于将上市公司与经营者的关系视为契约关系 ,重视工作,注重经 营者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多少利益,他们能够从中分享到多少好处 ,却不重视人 际关系,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相互沟通机制,大多数时候考虑问题都只从自己的 利益角度出发,而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对于激励偏好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样就很可能形成上市公司“吃力不讨好”,经营者不仅得不到激励,反而衍生 出许多新的矛盾,经营者对股东不满意是在情理之中的。四、我国高管激励约束机制的改进建议(一)引入基于 EVA 的企业薪酬激励模式。 即经济增加值

13、,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考虑了股东投入的 资本成本。这样使高管人员站在股东的角度进行决策 ,使得高管和股东的目标一 致学界推崇EVA红利银行和EVA虚拟股票期权激励两种模式。引入EVA对高 管业绩进行评价能够客观,可防止使用报表数据的不真实性,且两种激励模式使 得高管薪酬支付方式更有效。(二)重视非薪酬激励的约束作用.非薪酬激励包括公平机制、控制权机制、声誉机制、竞争机制、认可机制。如 声誉机制不仅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也具有约束作用,可减少或避免高管违规现 象,并且可促使其遵守职业道德。竞争机制亦有约束作用,高管人员的优胜劣汰能 够使得其更加从上市公司的利益着想,以上市公司价值

14、最大化为目标制定策略。(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监事会的监管力。 公司治理结构能对上市公司高管进行约束,应当明确各个主体的权、责、利。董事会代表多数大股东的利益对高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监事会较广泛的代表 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因此,对高管人员的行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此外,监事 会的成员要严格控制,避免关联关系,且保证其有充分获得的信息能力。(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约束高管的行为. 高管之所以辞职套现是因为法律未对辞职人员进行相关约束 ,因此,有学者建议可尝试考虑限定辞职后高管出售股权的期限, 2008 年“两会”的“一号提案 也有开征资本利得税的建议,另外,也有学者建议可修正现行法律规

15、定的高管“离 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股票”,将半年期限延长至一年或以上。这些措施都需要经 过反复的验证,考虑其局限性,在加强约束的同时不产生其他新的问题。五、结论由于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支撑整个企业的核心高级管理 人员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上市公司的独特性质决定了经 营目标当然就具有不同于一般行业企业的特点,高管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也必然 需要不同的设计。上市公司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又使其高管上市公司激 励约束问题的重要性更加彰显,因此必须切实地 改善高管薪酬激励与约束机制, 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健康、稳定、高速的发展。参考文献:1 刘奕岩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及问题分析2 辜位清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审计理论与实践3 王波基 于 EVA 的经理人薪酬激励模式财会月刊4 李媛 浅析我国企业高管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