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翠松舜发于畎亩之中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55180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翠松舜发于畎亩之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徐翠松舜发于畎亩之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徐翠松舜发于畎亩之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徐翠松舜发于畎亩之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徐翠松舜发于畎亩之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翠松舜发于畎亩之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翠松舜发于畎亩之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舜发于畎亩之中学教案遵化三中 徐翠松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反复诵读,理熟读成诵,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3、情感与价值: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学会正确看待挫折。学习重点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学会正确看待挫折学习难点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具选用 投影仪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能用普通话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准确翻译全文。学习重点 能准确翻译全文学习难点 读准节奏,熟读成诵学习过程一、导入: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

2、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国威;然而在此之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最终还是重蹈了吴王的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孟子的生于忧患这篇文章,一起去探究其中的原因吧。二、展示预习结果(15分钟)1、作者知多少: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后人总以“孔孟”并称,称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散文善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富有很强的说服力。2、正音释义:畎(qun)亩:田间水沟傅说(

3、yu)曾(zng)益:同“增”,增加胶鬲(g)拂(b 同“弼”)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f)乱:违反、阻挠3、检查朗读课文4、读出节奏(要求:字音读准节奏合理流畅自然)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三、合作探究:教师过渡: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小组合作,一个同学朗读原文,另一些同学翻译意思,这样,逐句说一遍。之后,教师指定学生在全班读一读,说一说。注意下列要求读:字音读准流畅自然节奏合理。说:意思明确条理清晰语言通顺(25分钟)

4、展示 1、重点词语释义常见实词:举于版筑之间:任用、选拔;本文指“捣土用的杵”名词举于士古代泛指官吏,本文指狱官。常用虚词: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而 而后作(表承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而死于安乐也(表并列)征于色(在)生于忧患(由于,在)一词多义:发: 发于畎亩(起,被任用)发于声(表现)拂: 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展示 2、注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a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b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 增加)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同横 梗塞指不顺)2、重点句子释意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然后

5、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展示 3、疏通全文:展示 4、反复诵读,争取熟读成诵a小组内自读b推荐读,小组竞争比赛c齐读d自由读,试着背诵四、达标测评(1)发 畎亩 举 版筑 举于士 市 故 任 于 是(2)词类活用:苦其心志 使痛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劳其筋骨使劳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饿其体肤使饥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空乏使穷困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所以动心使惊动(动词的使动用法)忍性使坚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行拂乱其所为使受到阻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人恒过犯错误、犯过失(名词活用为动词)五、课堂小结。组织学习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对本课上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彰,总结各小组分数。六、作业 背诵课文

6、七 板书八 反思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学会正确看待挫折。2、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学习重点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学会正确看待挫折学习难点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具选用 投影仪学习过程一、导入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的羚羊群进行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繁殖能力要比西岸的羚羊群强,而且奔跑速度也不一样,每一分钟要快13米,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差别呢?原来,东岸羚羊群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在他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羚羊群之所以弱小,是因为在他们缺少了一群天敌。用本文的一句话来评价,

7、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二、复习回顾背诵课文,教师作评价。三、小组讨论(10分钟左右)1、朗读第一自然段,作者列举了 舜等 六位名人的事例,想一想他们有哪些共同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参考:出身贫寒、都有才能、经历磨难、有所成就 排比2、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能发现一、二两自然段的关系吗?作者认为一个人才要担当“大任”要经历哪些方面的困苦?参考:“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可以看出他们要经历的困苦是多方面,其中思想上要“苦其心智”,生活上要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行拂乱其所为”讲的是行为方面。经历这种种困苦的磨炼,最后的结果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8、不能”。仔细体味,作者在这一段是想说要想有所作为,得经历一番磨难 。 (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师过渡:磨难真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们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作者是如何更深入地论述的?四、合作探究(讨论、展示20分钟左右)1、朗读第三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论述的?参考:其中“人恒过-而后喻”是从正面论述,“入无 -国恒亡”从反面论述。人犯错误后,“困于心,横于虑”“征于色,发于声”,结果怎样了?“有所作为并让他人了解自己了”。2、讨论:作者由一个人论述到一个国家,国家没有法家拂士往往灭亡,我们可以理解,但作者认为有敌国外患在一

9、定程度上也是件好事,你能理解吗?参考:有了敌国外患会让这个国家有危机感,从而会通过各种措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由此看来,正反两方面都体现了磨难的重要性。3、在第一课时,同学们就找到了中心论点,注意把握细节将中心论点写下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在论证时对这两方面有所侧重吗?主要侧重于论证生于忧患4、为了充分地证明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参考: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5、试着梳理一下作者的写作思路吧!先通过列举六位名人经历磨难后成就事业的事例,论证了苦难的重要性,然后又通过正反对比,由一个人论述到一个国家,再次体现了磨难的重要,最后得出全文所论证的中心论点。五、达标测评(一)、下面对所

10、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这篇课文,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自己编著的,收录的是他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B 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C“孙叔敖举于海”,指孙叔敖,隐居海滨。当时的君王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任命他为宰相。D拂,在“行拂乱其所为”中发“f”的音,而在“入则无法家拂士”中发“b”的音。(三)、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四)、孟子提出用艰难困苦的磨练来培养担当“大任”的人的育人主张,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对此,你的观点是怎样的?(五)、谈一谈本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六、课堂小结。组织学习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对本课上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彰,总结各小组分数。六、作业。1、作者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论证这个观点。2、请你举出能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和到理论举各一个。板书设计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