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初稿)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550796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初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初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初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论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初稿)一、 背景(一)内忧在中国整个社会形态下,我国人力资源建设与管理并不尽如人意,表现之一便是激励失灵。机制失灵就是指激励措施没有对员工的需要和动机产生影响,导致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例如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认为:员工应该尊重领导,领导是正确与权威的化身,却一直忽视了对员工的问候与关怀,从而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员工越来越难管理了,没有钱大家没干劲,有钱也不见得就能提高工作效率,真是左右为难啊!但是管理者们是否能扪心自问,他们对所有员工的需要了解多少?对员工做了什么?为员工提供了多少发展机会?其次,企业员工对激励的变化多

2、端,要求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理性和简单,想鼓励员工参与决策、策划职业生涯等等很多手段和方法在大多数企业都是难以持久的。还有,企业内部人事关系往往错综复杂,个别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凭个人好恶判断是非,在从经营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均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个别企业形式主义泛滥,所谓激励措施只是徒有其表。足见目前的激励机制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阶段。(二)外患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诸多企业组织业务低迷,业绩惨淡,很多公司无力提供金钱激励,使得高薪酬好待遇等“美丽的泡沫”相继破灭,取而代之的是,行色匆匆、脸色凝重的管理者、冻结薪水和晋升计划、期权缩水,甚至是减员、裁员、降薪、欠薪。员工的士气遭遇挫败、

3、人才保留放任不管,公司的境遇雪上加霜!然而据调查统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仍旧旺盛,特别是在化工、能源、电信、医药和一些高科技行业。并发现,员工对薪资的态度变得越来越现实,他们也深深感受到企业正在把节约开支和降低人力资源费用作为战略重点,虽然他们知道自己在人力市场上的价值仍在增值,但是过去那种把“要求涨薪”作为自己价值体现的做法已经一去不返了。毋庸置疑,劳资谈判的天平正向雇主一方倾斜。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经济形势大好时期过于倚重于金钱激励,现在一下子要转向非现金性激励,是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还是人才战略,很多企业都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企业需要创造性地思考自己的用人和激励人才的策略:企业组织要如

4、何振兴员工士气、如何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与主动性、如何激励他们和使他们自愿付出额外努力呢?基于这样一个现实现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壮大归根到底要依靠高素质、高绩效的核心员工,这些员工就是企业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企业要构筑自身强有力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必定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有效的培训机制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设计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满足员工有效需要和企业整体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因此,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让优秀的人才资源脱颖而出,激励这些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二、 人力资源管理

5、中的激励机制包含的内容(一)激励的含义。激励是指影响人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激励主要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简言之,激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激励涉及三个因素:努力、组织目标、需要。当一个人被激励时,他会努力工作。指向组织目标并且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努力是我们所追求的。“需要”意味着使特定的结果具有吸引力的某种内部状态。未满足的需要会造成紧张,进而在躯体内产生驱动,驱动产生寻求行为,寻找满足需要的特定目标。若目标达到需要就会满足,进而降低紧张程度。员工管理中的激励,就是激励者(主要是管理工作者)运用某种刺激为

6、刺激诱因,满足员工积极心理需要,引发他们奋发向上的行为动机,形成内驱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其本质是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使其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二)激励机制的含义。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励机制的内涵就是构成这套制度的几个方面的要素。根据激励的定义,激励机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诱导因素集合。诱导因素是用于调动个体积极性的各种奖酬资源。对诱导因素的提取,必须建立在对个体需要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然后根据组织所拥有的奖酬资源设计各种奖酬形式。2、行为导向制度。它是组织对个体所期望的努力方向

7、、行为方式和应遵循的价值观的规定。3、行为幅度制度。它是指对由诱导因素所激发的行为在强度方面的控制规则。通过行为幅度制度,可以将个人的努力水平调整在一定范围之内,并防止奖酬对员工的激励效率的快速下降。4、行为时空制度。它是指奖酬制度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规定。这方面的规定包括特定的外在性奖酬和特定的绩效相关联的时间限制,个体与一定的工作相结合的时间限制,以及有效行为的空间范围。5、行为归化制度。行为归化是指对个体进行组织同化和对违反行为规范或达不到要求的行为进行处罚和教育。激励机制是以上五个方面构成要素的总和。其中诱导因素起到发动行为的作用,后四者起导向、规范和制约行为的作用。一个健全的激励机制应

8、完整的包括以上五个方面、两种性质的制度。三、 激励机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一)导向作用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使被管理者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激励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告诉我们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引导员工与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去协调,使员工明确工作方向,督促教员工思想素质、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的共同提高,保证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动力作用科学表明,人是具有极大潜力的,能否充分挖掘出来,取决于激励机制是否有效。通过激励可以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哈佛大学心家、管理学家威廉詹姆士(

9、williamJames)教授的实验表明:一般员工仅需发挥出20%30%的个人能力,就足以应付日常工作;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其工作能力能发挥出80%90%,其中50%60%的差距是激励作用所致,可见激励的作用之大。(三)优化作用运用激励机制能够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进步,实现和发展,关键都在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优势,用激励的手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新的形势下,员工的积极性对提高企业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人力资源的个体员工的发展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采取符合员工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各种激励手段,就可以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

10、创造性,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四)稳定作用运用激励机制能够起到稳定人才的作用。的发展,势必导致人才的激烈竞争,从而加大了员工的流动和不稳定性。激励有助于形成一种竞争气氛,对整个组织有着至关重要的。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广泛开展评比竞赛活动。并运用各种形式,大力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大家的集体荣誉感,自觉为集体增光,为单位争荣,争先创优,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于一体,集体利益为先的大好局面,使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得到充分体现。(五)凝聚作用正确运用激励机制,能够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不断进步,在不断的追求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通过激励的,

11、能够为员工提供一个可以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环境,使他们找到超越的对象,从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也对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使员工以生活、工作在这样的集体、这样的组织中为荣,以为集体的荣誉、企业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乐。四、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图表可以看见,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反映在:薪酬、绩效和职业培训发展三个方面:(一)从激励意识看存在的问题企业缺乏激励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思想缺乏,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薄弱。首先,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人力资源是企业全球性行战略资源,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由于发展理念薄弱,过多依传统式管理模式

12、,缺乏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激励方法没有形成体系这些体制、历史和文化等诸多原因,大多数企业组织的人事管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人事管理,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是以事为中心,讲究企业和人员的调配,多注重于事的方法,使员工丧失了积极性,因此多见 “人浮于事”。它要求因事择人,过分强调人适应工作,而不重视员工潜能的开发和利用,更忽视了重视“资源”的战略意义。(二)从薪酬激励体系方面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1.薪酬激励机制缺乏公平性。公平理论认为人们都有一种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与他人的投入和所得进行比较的倾向,员工不只关注结果的公平,而且更加关注过程的公平;不仅关注内部公平,也

13、关注外部公平。在市场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剧增中,对于一般员工而言,许多企业实行的激励方式主要是薪酬,即工资和作为其补充形式的奖金和津贴。由于在界定高级别岗位与低级别工作岗位的薪酬水平差距上随意性大,容易导致“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无论是在各薪酬等级之间,还是各薪酬等级内部,均无法对员工有足够的吸引力与激励作用,公平性也就得不到充分保障。此外,这种设定不利于技术进步与创新。2.薪酬激励机制缺乏针对性。人员激励要发现和体现差别。由于许多企业组织的各种福利待遇实行的是基本平均制,人者有份,按照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划分属于“保健因素”,意思是:如果这种因素得不到满足,就会造成积极性的损失,产生不平衡的心

14、理,不仅不能起到积极激励的作用,还可能会出现消极影响。可见,如果企业使用单一的、僵化的激励方法,势必会使员工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不能各取所需,便降低了激励的效果。图解如下:(三)从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考核就是为了考核,激励措施流于形式,不能得到落实,从而失去作用。一些企业的领导人员特别是高层领导除对以“选拔”干部为目的的考核较为重视以外,对工作中员工的绩效考核与能力考核并不重视。在他们看来,考核仅仅是人事部门的例行工作罢了,与其他人事工作没有什么也没有必要联系,更与企业经济效益与发展不沾边。在这种思想认识下,在考核中往往敷衍了事,不负责任,走过场。在资料收集中,某企业在

15、统计员工考核结果时发现有些主管对下属的考核结果都是清一色的中等,不好不坏。更有甚者,有的主管委托下属替他填考核表,之后在考核表上签个字,完全把员工考核当成了差事来应付。另一方面,考核就是对员工的惩罚,没有激励可言,从而造成反面影响。一些管理人员认为,考核是作为一种对员工的控制手段而存在的,直接目的就是给员工挑毛病,借以惩罚员工,同时也多少展示一下上司的权威。这么不努力工作,不扣发你工资才怪、你表现得太糟糕了,还是另谋高就吧。在这种错误认识下,管理人员容易在考核工作中违背本应遵循的原则,甚至会错误地执行考核结果。员工则会惧怕考核,逃避和拒绝考核,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管理矛盾,最终会影响企业的士

16、气和战略发展。考核工作不充分,考核效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致激励无椐可依了。(四)从培训激励方式看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1. 培训内容缺乏创新,难有吸引力。主要体现在旧的东西多,新的东西少;死的东西多、活的东西少;照本宣科的多,创新思维的少;零散的多、系统的少;务虚的多,实用的少,致使培训内容难以吸引员工积极配合。2. 培训运作机制不规范,难有感召力。主要体现在多头管理、多头组织、多头调训,缺乏统一协调,在安排培训人员,培训内容上仍旧一刀切、一锅煮现象,不能按需施教,致使学用脱节。员工疲于应付,不仅浪费了资本的投入,客观上还影响了干部的积极性及参与的激情与活力。3.培训功能退化,难有驱动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对员工培训效果视而不见或迟迟不做出反应,不施行激励手段,使员工的积极心理受到压抑,产生失望的情绪,退化了激励功能。五、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就当前激励机制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