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测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549033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测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测分析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测分析 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测分析 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测分析摘要:对11栋不同类型建筑的给水系统进展了超压出流实测分析。结果说明,普通水龙头和节水龙头的超压出流率分别大于55%和61%。超压出流是指给水配件前的静水压大于流出水头,其流量大于额定流量的现象,两流量的差值为超压出流量,这部分流量未产生正常的使用效益,且其流失又不易被人们觉察和认识,属“隐形水量浪费。此外,超压出流会带来如下危害:由于水压过大,龙头开启时水成射流喷溅,影响人们使用;超压出流破坏了给水流量的正常分配。易产生噪音、水击及管道振动,使阀门和给水龙头等使用寿命缩

2、短,并可能引起管道连接处松动、漏水甚至损坏,加剧了水的浪费。为理解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现状,笔者对此进展了实测分析。1测试对象通过对目前建筑中普遍配置的螺旋升降式铸铁水龙头(以下简称“普通水龙头)和陶瓷片密封水嘴(以下简称“节水龙头)使用时的压力和流量进展测试,理解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现状。2测试装置由于测试是在已投入使用的建筑中进展,为不阻碍用户的正常用水,采用了图1所示的试验装置,即用塑料软管与一新安装的试验用水龙头相连,试验用水龙头前安装压力表,测试时只需将软管的另一端与原水龙头严密相连即可。测试采用15普通水龙头和节水龙头各1个;天津市星光仪表厂Y100型压力表(测量范围为00.6MP

3、a,最小刻度为0.01 MPa)及附件两套;15塑料软管、1000mL量筒、 秒表、三通、管箍等管件假设干个。3测试内容和方法3.1测试点和测试时间对每个楼体中测试点的选择一般为:从第一层开始隔层入户测试(但实测中因有的住户家中无人,测点有所变化),测试点水源为室内已有污水盆水龙头或洗涤盆水龙头出水。测试时间为上午9:0010:30。测试建筑内普通水龙头和节水龙头在半开、全开状态下的出流量及相应的动压和静压值。3.2测试方法流量测定采用体积法测定流量,测试时水源水龙头全开,测试用水龙头分为半开和全开两种状态。记录普通水龙头和节水龙头在两种开启状态下水的出流时间t及相应的出流量V。每个测点在同一

4、开启状态下测三次,取三次的平均值作为此状态下的最终测定值。压力测定在每次测试用水龙头开启前读压力表值,此值为该测点静压值;测试用水龙头开启后,在记录流量的同时记录压力表读数,此值为该状态下的动压值(工作压力)。4结果及分析两种水龙头半开状态时的动压、流量测试结果及回归曲线和曲线方程分别见图2、3。4.1 普通水龙头半开状态4.2节水龙头半开状态节水龙头与普通水龙头相比,在管径、水压一样时的全开、半开流量均小于后者。节水龙头虽然出流量小但水流急,在较小流量下就可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因此节水龙头的额定流量应小于普通水龙头的额定流量。结合现行的和送审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中的充气水龙头和单阀龙头

5、的额定流量范围,笔者认为应将0.15L/s作为节水龙头额定流量的参考值,以此作为判别现有建筑水龙头是否超压出流以及新建建筑采取控制超压出流措施的根据。节水龙头以半开状态并以流量为0.15L/s作为其额定流量时,实测中有41个测试点的流量超标(超标率达61%)。5结语测试中普通水龙头半开时的最大流量为0.42L/s,全开时最大流量为0.72L/s;节水龙头半开和全开时最大流量分别为0.29L/s和0.46L/s。不管是普通水龙头还是节水龙头,在半开状态时最大出流量约为额定流量的2倍;在全开状态时最大出流量约为额定流量的3倍以上。综上所述,在现有建筑中水龙头的超压出流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是比较严重的,由此造成的“隐形水量浪费是不容无视的,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参考文献:1姜文源,肖正辉.建筑给水排水常用设计标准详解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本文档【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测分析】更多文档欢迎访问wendang.chazidi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