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54734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2019.11.11一、为什么电极工作端要保持一定长度 ? 冶炼过程中电极工作端应保持一定的长度,以使炉况 正常,并减少 热量和电能的损失。电极工作端的长度过短,电极在炉料中插入浅,热镦 损失大,影响炉况,使电极易处于下限置严重刺火时,可能将铜瓦烧坏。电极工作端过长,电能损失增加,假如三相电极工作 端的长度比正常长度各多 400mm 时,将使耗电量约增 加 2%。另外,电极工作端过长,电极运行中易处于上限 位置,不利于操作,有时还易发生电极折断。电极工作端长度主要与冶炼品种有关。冶炼 75 硅铁, 电极工作端长度保持1100

2、? 1300mm为宜,冶炼45硅铁,则保持900-1100mm较为合适。较大容量的矿热炉,洗炉时电极消耗较快,因此,洗 炉前应将电极工作端长度适当增加些。二、每昼夜下放多少电极冶炼过程中电极在炉内不断消耗,为保持电极工作端 的一定长度就要下放电极,电极消耗长度基本上就是 下放长度。用数学式表示如下:三根电极每昼夜下放量二每昼夜消耗量三个电极每昼夜下放量-3 X电极横断面积X下放怏度(4-4)X电极糊密度电极横断面积代人式 4叫则(4-5)式中h毎相电极一昼夜下放长度辛mm一电极直彳;:,mmfP-电极糊的密度,按1 Sg/ci3计算;P-产It硅铁时,电极糊的消耗童*冶炼75症铁时约为58kg

3、台炼45硅铁时约为27kgAQ硅铁昼夜产量* t; n圆周率,34将式44简化甲则每相电极一昼夜下放长度A为;h 三 4PQI)例:一台电炉,电径1000mi冶炼75硅铁,昼夜产量为27山则每相电极一昼夜应下放多少?h =4巴/( 3 血帀)二 4X27X58X 1000 X 1000/(314X1 10020Xh 5由上式计算,每相电极一昼夜应下放 450mm,如采用顶紧式把挂器,每昼夜下放三次,每次下放长度约为 150mm 。实践经 验证明,电极每次下放量不应超过铜瓦 长度的四分之一,每次下放长度不大于 200mm三、下放电极应注意哪些事项 ?下放电极应注意以下事项:(1) 铜瓦下端距料面

4、 200 ? 300mm 时,才可以下放电 极,以防产生 电极下限现象。(2) 为了保持电极正常的烧结过程,一般情况下,每相 电极下放间隔 时间不少于 8h ,不大于 24h 。(3) 将铜瓦、水圈上挂的灰清理干净。 降低该相电极负荷。(5) 按规定的操作顺序和安全规程下放电极。(6) 下放电极时,如发现流糊或有软断的可能时,应立 即停电,同时坐回电极(即将铜瓦退回原位置),并拧紧铜(7) 下放电极时,如发现电极烧结不良时,应坐回电极 或缓慢提升负荷。(8) 电极下去之后,要仔细观察,以防发生电极事故。四、为什么下放电极时要降低负荷在进行下放电极操作前,应降低该相电极负荷,其原 因如下:(1)

5、 已装入电极壳内的电极糊,在铜瓦的上半部分仍未 烧结好,电导 率不均匀。如果下放电极时不降低负荷, 下放时电极突然向下移动,电 流剧增,这时电极壳的导 电性仍比电极糊的导电性强,大量电流沿电极 壳通过, 容易击穿电极壳,而使电极产生流糊或软断。(2) 下放电极降低负荷可减少或防止在铜瓦部位发生 打弧现象。(3) 下放电极时电流突然增大,如不降低负荷,容易引 起“跳闸”。较大容量的矿热炉下放电极时降低该相负荷 50%较 为合适,电极下 放之后,根据电极运行情况,经过适当 的时间后再恢复到原负荷。五、为什么有时电极放不下来,如何处理 ?下放电极的操作一般情况下是正常的,但有时由于某 种原因,下放电

6、 极工作不顺利,影响冶炼的正常进行。 电极放不下来,有以下几种原 因:(1) 电极壳焊接质量较差。电极壳接长时没有对准中心 线,角度相差 较大,或者从电极壳焊缝处流出较多的电 极糊与铜瓦烧结,或电极壳几何 形状不合要求,均易使 电极被卡住。(2) 压放式的操作顺序搞错,或液压缸压力不足。(3) 电极过早烧结,电极在铜瓦的上端失去可塑性,将 电极卡住。电极壳内糊柱高度过低,自重过小,电极不易下来。(5)采用不合理的下放电极操作,多次顶电极,使电极 壳变形。 发生电极放不下来的情况时,首先要查找和分析其原 因,然后根据情 况采用下列方法处理:(1) 当铜瓦被电极糊烧结时,可撞击铜瓦,清除铜瓦与 电

7、极黏结现象, 或相应地松开几个大螺丝,电极下來后 再拧紧。要注意松开几环应紧回几 环。(2) 如果是压放式的操作顺序搞错,应重新操作。如果 因为油压缸的 压力不足,电极放不下来时,应检查油量 是否少了,还是有漏油及泄压之 处,要及时采取相应的 措施进行处理。(3) 由于电极过早烧结,而造成电极放不下来,迫不得 已时,可将电 极工作端打掉一段。因电极壳内电极糊的数量少,糊柱高度不够,而使电极不易放下来 时,可松开几个大螺丝,待电极放下来 后,再重新拧紧。(5)提高电极壳制造和接长的质量,减少产生电极放不 下来的因素。六、为什么会发生电极硬断,如何处理 ?电极已烧结好的工作端,在冶炼过程中因某种原

8、因而 折断,叫电极硬断。电极硬断的原因如下:(1) 热停炉次数较多,时开时停造成电极温度不稳定, 因此,电极内部 产生内应力,使电极折断。(2) 热停炉后送电吋,电极的温度较低,升负荷过快,电极易折断。尤 其热停前,炉况较黏,送电时电极更易 产生折断现象。(3) 停电检修炉子之前,电极工作端过长,送电后电极 易折断。停电时间较长,电极粘在炉料中,送电时可能将电极拉断(5) 正常冶炼中电极硬断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电极糊的 质量较差。如 电极糊中的灰分含量过多,电极原料的粒 度配比不合适或电极糊保管不当, 表面有泥土等,这些 原因会造成电极烧结质最恶化、电极折断。(6) 装完电极糊,电极壳口上未盖木

9、盖,落入灰尘,电 极烧结时有分层 现象,也会使电极折断。电极硬断的处理方法如下:(1) 停电后应尽快地进行处理,减少热停炉时间。(2) 要尽力取出炉内的小电极头,如不易取出时,应用 电极压下,适量 地加些硅石或石灰,使之加速氧化。(3) 断入矿热炉内的电极头无论大小均要取出,否则送 电后负荷不稳, 影响电极深插。电极折断的长度过长,应重新烘烤电极。(5) 电极折断后如工作端较短,应根据电极烧结情况, 酌情下放一些 电极。但如果电极还未烧结好时,就绝不 要下放,防止事故扩大。送电后 降低该相电极负荷,待 电极烧结好之后再下放电极。(6) 电极折断事故处理后,送电时缓慢地上升负荷,并 观察电极情况

10、, 以防产生新的电极事故。电极硬断多是由停电时间过长或送电后过快地上升 负荷造成。 防止电极硬断的根本措施为:(1) 缩短热停炉检修时间和减少热停炉次数。(2) 停炉前电极工作端不宜过长,停炉后要维护好电极七、为什么会发生电极软断,如何处理 ? 电极在未烧结好的部位产生折断,叫电极软断 电极软断的原因如下:(1)一般是由于下放电极时,电极固定不牢固,尤其是 电极壳表面有油时,下放电极之后不久,电极下滑而产 生软断;或下放电极时两侧钢带同 时松开,电极下滑引起 软断。在下放电极时未降低该相电极负荷,或降低不够,以 及上升负荷过快 也易引起电极软断。(2) 电极下放超过规定的长度或电极下放的次数较

11、多, 相隔时间短,把未烧好的部位放下,也易产生电极软断。(3) 新开炉时,温度较低,电极烧结较慢,下放电极后 易使电极软断。 所以,新开炉下放电极之前,要仔细检 查电极烧结的情况,最好是达到正 常负荷 8h 后,开始下 放电极。电极糊中的挥发物含量过多,使电极不能正常烧结,以致下放电 极后产生软断。电极壳焊接质量较差,焊口破裂也会产生软断。(5)电极产生硬断或流糊事故后,易产生电极软断电极软断的处理方法如下:(1) 发现电极软断或流糊,必须立即停电,不准提升该 相电极,应开 大风量,减少铜瓦冷却水量 1/2 ? 1/3,以防 液体电极糊全部流入炉内。(2) 电极的体部分已折断但未倒下,应立即用

12、铜瓦将 其夹紧约200 ? 300mm;如果折断的体已倒人炉内,摆 正后再用铜瓦夹紧,将该电极坐下烧结。同时尽快地将 流在炉内的电极糊清除。必须防止电极糊 流入坩埚内, 因此,活动其他两相电极时,不要升得过高,以防电极 糊 流入坩埚内。流入炉内的电极糊,全部清除完毕后,以低负荷送电, 控制其他两相电极的电流,使该相电极进行烧结,在未 烧结好之前不能提升。(3)电极软断后,如果电极的固体部分未全部折断,折 断的部位对 电极壳钢板进行焊补,然后再用铜瓦夹紧, 坐下该相电极,以低负荷送 电进行烧结。电极软断后,电极糊已全部流出时,将折断的部位用气焊切掉, 焊接新的电极底(其中装满小块电极糊)。首先用

13、木材烘烤约4h,然后提 起其他两相电极,控制电流 使其烘烤烧结。当该相电极烧结好后,可将 此相电极升 起,开始负荷送电。八、为什么电极会过早烧结,如何处理 ?电极在铜瓦上半部呈塑性状态,这是正常的烧结过程, 但有时由于 某种原因,电极在铜瓦以上的部位,已过早 地烧结好,这种现象叫电极 过早烧结。电极过早烧结的原因如下:(1) 电极糊中的挥发物含量过低。(2) 通风量较少,烧结温度高。(3) 铜瓦壳内糊柱髙度过低。铜瓦与电极接触不好。(5)超过 24h 未下放电极。电极过早烧结的处理方法如下:(1) 当发现有过早烧结现象时,应适当地增加冷却风量 和铜瓦的冷却 水量。(2) 过早烧结,使铜瓦与电极

14、间产生打弧现象时,应紧 铜瓦或适当下 放电极,或用绝缘材料,如石棉布(或石棉 绳)塞入接触不好的缝隙中, 暂时隔离。(3) 用一些办法处理均无效,电极又处上限,不能再下 放时,迫不得 已,可将该相电极打掉一段。九、为什么产生电极流糊,如何处理 ? 电极未烧结好的部位,因某种原因在电极壳上出现孔 洞,流电极 糊,叫电极流糊。电极流糊的原因如下:(1) 电极的冷却风量过大,使烧结速度减慢,下放电极 时电极壳被击 穿而流糊。(2) 有时在铜瓦上端与电极接触不好,产生打弧现象, 将电极壳击 穿,而流糊。(3) 电极糊中的挥发物含量过多,使电极不能正常烧结, 尤其是过早 下放电极,击穿电极壳而流糊。电极

15、壳质量较差,如有孔洞或焊接强度较差致焊口破裂而产生流 糊。处理的方法如下:(1) 当发现电极流糊应立即停电,增加冷却风量,减少 铜瓦的冷却水 量,消除炉内电极糊。(2) 如果下放电极时流糊,其部位又是在铜瓦部分,应 立即将铜瓦坐回原处。流糊不严重时,紧固铜瓦之后,用低负荷送电进行烧结。(3) 若流糊严重,用石棉布堵住洞口或以钢板焊补洞口, 然后以低负 荷送电。电极事故一般是连续发生的,例如,当处理某相电极 硬断时间较长 时,可能引起其他两相电极硬断,尤其新 开炉时,更易产生这种现象。 电极硬断或流糊后,可能 继续产生电极软断,所以,当产生电极事故 后,应冷静 地采取果断措施,尽快地处理,否则,会使电极事故继 续扩 大,对冶炼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