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九册语文第六课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54724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第九册语文第六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第九册语文第六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第九册语文第六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第九册语文第六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第九册语文第六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第九册语文第六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第九册语文第六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第九册第六课 变色龙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有关变色龙的图片及资料 课时 2预习教案一、预习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2、能正确、流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了解变色龙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抓住动物特点观察。 二、预习方法: 独立思考,生生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 三、预习提纲: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抓住动物特点观察。 四、预习疑难反馈:(反馈之后再学习) 展示交流: 一、 创境导入(教师导入)同学们,通过学习第二组课文,我们

3、随课本走进了绿色大自然。那儿有会唱歌的纺织娘,有闪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有各式的美丽贝壳,还有涂了油彩般的蝉儿小动物们那么可爱,大自然那么美丽、神奇!今天,让我们随刘梦熊先生一起远去非洲,去认识另一位大自然的宠儿变色龙。 让我们一起写下它的名字。(师生一起板书) 二、交流资料(二、三由一个同学带领展示)1、你认识它吗?(师指课件中的变色龙图片发问) 2、除了认识它,你还了解那些关于它的知识?请用自己的话简练的说说。(像它的食物?生息地?它如何繁殖?所属科目?其种类、数量?(老师可将搜集到的变色龙不同种类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 师小结:同学们课前广泛地阅读,让大家增长了许多知识,也让老师大开眼界,

4、谢谢你们! (给学生即时的肯定,激发其学习的自信。)三、检查预习 ,捕捉学生预习反馈1、接下来,我们要透过文字随整理去非洲见见那只变色龙了。但有几个拦路虎我们得先解决掉。一起来看:(文中勾画的词语)绿莹莹 指手画脚 凶相毕露 绘声绘色 刹那间 名副其实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2、你会读这些词语吗?谁来和这些拦路虎较量? 指读(纠错) 强调多音字、以及字形易错的字。 齐读 3、现在我们可以去见变色龙了。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位同学主持)1、根据课后提示我们清楚知道,刘梦熊先生以叙事的方式向我们记叙了他们发现、端详并放回变色龙的过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哪些段落分别介绍了这三部分内容?

5、发现(18) 端详(915) 放回(16) 2、再浏览915自然段,看整理要引领我们从哪些方面去端详变色龙? 外形、捕食、变色 3、小结过渡:我们对这次观察行动已经有了大致了解,接下来,让我们先随整理找到变色龙。 五、研读课文,品悟理解 (一)发现变色龙1、小声读读18自然段,初遇变色龙,它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看出来的? 怪 (板书) 学生边交流边品读。(突出“震惊了寂静的田野”“怪物”“怪蛇”“冷冰冰”) 2、过渡:到底它的哪些地方长得特别怪异,让我们如此震惊? (二)端详变色龙之外形 1、从大家发言中我知道,大家都关注到了第9自然段。那请1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变色龙的哪些地方长

6、得怪呢? 指读 交流 头部:头(圆形) 嘴(三角形) 眼(凸起) 凶相毕露 身躯:(长筒状) 背部:(隆起似龟) 腹部 :脚(短) 尾巴(尖细) 变色龙身体的各部分各具特色,与众不同!长得多奇怪啊!那就读一读,读出你的好奇吧!(教师随着学生发言相机指导读书) 2、多奇怪的小生灵啊!找一个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看图片,一起随整理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仔细端详变色龙的样子。 3、自己读读,边读边想象它的样子。 4、自己看着图片,有顺序地说说变色龙的样子。 小结过渡:刚才我们有序地端详了变色龙怪异的外形。接下来刘先生又要带领我们去观察它的捕食和变色。大家对哪一部分比较感兴趣呢? (三)端详变色龙之捕食(喜

7、欢变色部分就先学习变色) 1、让我们随着整理一起去观察变色龙的是如何捕食的。默读11、12自然段,看,变色龙的捕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把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出来。 2、交流: 捕食快: 从哪些此句中体会到的? (刷、刹那间、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刹那间”具体指多长时间呢? 1/25秒 读一读,体会它的捕食之快! 指读、齐读 捕食准: 还留下什么印象?读读相关的句子。 准。 为什么这么准呢? 眼睛可以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 用手来做眼睛,做一做动作,感受一下变色龙如何用眼睛灵活观察的。 师点拨:多神奇啊!让我们大声读出你的惊奇。 小结:这么快,这么准的捕食,着实让人惊叹! (四)端

8、详变色龙之变色 1、让我们一起来见识大家最感兴趣的变色龙之变色! 2、读读相关段落,变色龙的变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感受深刻的词句旁边简单写写感受。 3、交流 变色多: 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它能变出那么多种颜色,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 “名副其实”!真了不起!自己读读吧! 它还能变出来别的颜色吗?可能变出什么颜色呢? 师小结:它真是太厉害了!让我们来大声夸夸它吧! :变色快: 还留下什么印象?快 有谁知道它每变一次颜色到底有多快吗? 20秒 20秒,到底是多长的一段时间呢?以我们非常认真的书写态度来

9、些“变色”二字。学生写字 同学们,当你写完变色二字的时候,变色龙已经结束了一次变色!(学生都露出惊讶、赞叹之情)真是太神奇了!快让我们端起书来,郑重地夸赞一下它吧!(读课文) 我们文中介绍它3次变色,那总共需要多长时间? 1分钟!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表达我们的钦佩与赞叹! 师点拨:观察变色龙会不会变色,我们把它搬来弄去3次,它也乖乖的变了3次色,我不禁产生疑问,它为什么要不停地变色呢? 为了保护自己,保护色是它的救命法宝! 是变色龙的本能,每到新的环境,它都会迅速变色,以此来掩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小结:原来变色龙可真不简单啊!本领高强啊! 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能像变色龙一样通过变色来保护自己呢

10、? 章鱼 师点拨:你还知道小动物们为了保护自己还有别的救命法宝吗? 拟态(竹节虫、枯叶蝶)、装死(负鼠)、自切(壁虎)等等 (五)放回变色龙 谜团一个个被解开了,我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刚才,我们一起端详了它的样子又凶又怪;目睹它捕食又准又快;实验了它的变色又快又多。它的一切都那么神奇特别!你喜欢这条变色龙吗?整理他们也喜欢它,可最后还是把它放回了原始森林。这是为什么呢? 变色龙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家,放它回家是对它最好的珍爱。) 是啊,珍爱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保护大自然,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我们必须做的。 六、回顾全文,总结(教师完成)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并喜欢上了珍贵奇异的变色龙。其实,在大

11、自然里,还有许多像变色龙一样神奇有趣的小动物。老师建议大家也回去实地观察、研究一种小动物,学着整理的样子把她介绍给更多的人。也可以回去读读动物百科,会认识更多有特点的小生灵的。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名言: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苏霍姆林斯基 七、板书设计:6、变色龙 发现 变色龙外形: 怪、凶 端详 捕食: 快、准 保护大自然变色: 多、快 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放回 学习效果检测:1、读拼音,写词语:Zhng jng dun xing ku tn zhn qu pn dun( ) ( ) ( ) ( ) ( )j

12、 li ji sho lin x tu yun( ) ( ) ( ) ( )2、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1)绘声绘色:造句:(2)名副其实:造句:(3)指手画脚:造句:3、填空:本文通过记叙我们( )、( )、( )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 )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 )。4、在生活中,“变色龙”有时还被用来作比方,说说我们还用它来形容什么?5、课后小练笔“我细细端详着:这条变色龙全身翡翠。椭圆形的头上长着三角形的嘴,两眼突起,凶相毕露。身躯呈长筒状,隆起的背部酷似龟背,腹部两侧长着四只短脚 ,尾巴尖细 。”这段话对“变色龙”外形的描写采用了从 到 ,从 到 的描写顺序,你能按这样的描写顺序仿写一种动物外形吗?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