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54633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秘的火星 火星和地球长得太像同样是岩石行星,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有两极,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 火星和地球长得太像同样是岩石行星,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有两极,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 以前科学家就认为火星上曾经有大量的水。后来人们对火星的探测进一步证明,火星上确实曾经有水。那么,火星

2、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火星上的第一滴水也许就是陨石或者彗星带去的。陨石的水分比较少,而彗星本身就是些大冰块,含有丰富的水。持续了数亿年的陨石风暴,给火星送去了最初的水汽。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火星诞生之初,水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当火山爆发时,水就随着熔岩被释放出来,大部分以蒸汽状态飘散,小部分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充满低处,形成了湖泊和海洋。 火星上的水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的体积和重量比地球小得多,对物质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气体很容易脱离火星的吸引力而逃向太空。持续不断的大气大逃亡,使火星的表面大气压仅为地球的1%。在这么低的大气压下

3、,火星表面的液态水根本无法存在。因此,火星最终成了一颗万籁俱寂、荒凉干燥的行星。(1)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_持续不断的大气大逃亡,使火星的表面大气压仅为地球的1%。_(2)火星上的水有两种来源:一是第一滴水也许就是_或彗星带去的;二是在火星诞生之初,水就已经_中了。 (3)火星上的水没能留住有哪些原因?请写出原因。 【答案】 (1)打比方;列数字、做笔记(2)陨石;潜藏在一些矿物质。(3)火星的体积和重量比地球小得多,对物质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气体很容易脱离火星的吸引力而逃向太空液态水根本无法存在。 【解析】【分析】(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

4、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再最后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打比方;列数字、做笔记 (2)陨石、潜藏在一些矿物质。 (3)火星的体积和重量比地球小得多,对物质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气体很容易脱离火星的吸引力而逃向太空液态水根本无法存在。 【点评】(1)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5、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雪凝红叶 峡谷中,坐落着一座低矮简陋的小草房。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赵一曼被俘地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永垂不朽!”时令才深秋,却下了一场大雪,山野白皑皑,好一个银色世界。这里没有高耸的赵一曼纪念碑,没有鲜花,没有坟墓,她和白山黑水卧在一起,她和蓝天沃野永驻在一起。朔风在峡谷里呼啸,白雪在天空中飞舞,四野默默无声,那山、那水、那风、那雪似乎在为烈士致哀。小草房前的一丛柞树披着厚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凋零,一

6、片火红,像燃烧的火苗,耀眼。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一段悲壮的历史来: 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亮珠河杀害。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唱着歌向人们诀别:“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透了旗帜”她高喊着:“打倒日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泊里,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

7、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采撷了一片柞叶,珍惜地夹在我带着的笔记本里,这一片红叶呀,不是可作我最珍贵的书签吗?书签,凝结着赵一曼烈士的斑斑血迹,我把它珍藏在身边(1)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词语。 目光炯炯:_情不自禁:_(2)写出第三自然段的段意。 (3)写出一句表示作者联想的话_。 (4)作者为什么在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采撷一片柞叶珍藏起来? (5)在抗日斗争时期,许多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献出了生命,请你搜集他们的事迹,简单的讲给同学听。 人物:_事迹:_【答案】 (1)眼睛很有神。;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2)回顾

8、了赵一曼在狱中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的英雄事迹。(3)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4)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因为这红叶是赵一曼烈士用鲜血染成的,采树叶,是为了永远记住烈士的丰功伟绩,用烈士的行为激励自己为祖国的振兴作出贡献。(5)张自忠;以身报国的抗战名将。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

9、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1、眼睛很有神。2、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2)回顾了赵一曼在狱中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的英雄事迹。 (3)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

10、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4) 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因为这红叶是赵一曼烈士用鲜血染成的,采树叶,是为了永远记住烈士的丰功伟绩,用烈士的行为激励自己为祖国的振兴作出贡献。 (5)张自忠;以身报国的抗战名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红叶与白莲 半夜

11、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望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飘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n bo y fng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窗外雷声发作了,大雨接着就来,越来越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在那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呼唤着,我便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f gi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勇敢慈爱的荷叶上面,聚

12、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1)按照内容,补充词语。 _雨声 _天 _飘散 _雨点(2)把短文中的拼音写在横线上。 hn bo y fngf gi_(3)联系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徘徊:_。遮蔽:_。(4)文中的“唤”还可以换成_。 (5)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6)读句子,联系短文回答问题。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这句话与下文哪一句相照应?写出相照应的句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作者把母亲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我”

13、心中为什么会受到感动?在生活中,你曾受过感动吗?请把自己的过的感动用几句话写下来。(7)你还学过哪些描写荷花的诗篇?请把印象深刻的一,二句写下来。 【答案】 (1)繁杂的;浓阴的;轻轻的;心中的(2)含苞欲放;覆盖(3)作者不安的来回走动;有东西遮挡(4)叫(5)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没人能为我遮挡。(6)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把母亲比作荷叶。因为在我伤心或遇到困难时只有母亲才能安慰我,就如荷叶保护红莲那样。略(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解析】 【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

14、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找出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3)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5)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方法,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一般方法步骤:去掉句中的反问词“难道”“怎么”“怎能”;肯定改否定,否定变肯定;删掉语气助词“吗”“呢”,问号改成句号。 (6)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谈自己的感动时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