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文化结晶和优良传统——成语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545815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古代的文化结晶和优良传统——成语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古代的文化结晶和优良传统——成语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古代的文化结晶和优良传统——成语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古代的文化结晶和优良传统——成语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古代的文化结晶和优良传统——成语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古代的文化结晶和优良传统——成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古代的文化结晶和优良传统——成语(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所谓成语是语言中通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称于词的语言单位。一、成语的来源 成语大均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此外尚有“精卫填海”、“夸父追日”、“三皇五帝”、“含沙射影”、“双管齐下”等, 也是来自神话、传说的。 也有不少的成语来自古代的历史。例如“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围魏救赵”出于史书孙子吴起列传。“纸上谈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 出于史记项羽本纪,“四周楚歌”出于史记项羽本纪,“东山再

2、起” 出于晋书谢安传等等。 尚有某些摘取和节缩作品语句中的成语。如“老骥伏枥”出自曹操诗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原文:“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此治力者也。”“集思广益”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中有“集众思,广忠益”一语。“青出于蓝”参见荀子劝学原文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掉以轻心”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有“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一语。“讳疾忌医”参见周子通书过,原文是“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 宁灭其身而无悟也。”“逃之夭夭”诗经里有句诗:“桃之夭夭”。尚有象“先发制人”、“吹毛求疵”、“老马识途”、“后来

3、居上”、“煮豆燃萁”、“亡 羊补牢”、“翻云覆雨”、“口蜜腹剑”等等, 均出于古代诗文。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某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构造相似。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浮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二、成语的格式 翻开任何一部汉语成语词典,我们所见大多数是四字格成语。对于四字格何以成为汉语成语的重要格式?这样的一种问题。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回答。 1、四字格作为汉语成语的重要格式符合语言交际的效益原则 以尽量简洁的语言传递尽量丰富的信息,应当是语言交际的效益

4、原则,要而言之就是“言简意赅”。 汉语成语无论是直接摘引古代诗文,还是由古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等概括而成,或由古代诗文语句加工而成,其内容蕴涵都相称丰富而深刻。从语言交际的效益考虑,成语很需要一种既能涉及复杂完整的意思又简洁凝练的最佳语言形式。 成语是一种特殊的固定词组,在乎义上为一种完整的统一体,往往不能孤立地从字面上分割解释,在运用中其功能相称于一种词,因此它事实上是一种定型的语素组合。而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是单音节的,表目前书面上就是一种个中文,因此,字数的多少是谋求言简意赅所必须考虑的一种要素。 要从汉语自身的有关特点来考察四字格成语何以能言简意赅: 一方面,构成四字成语的“字”绝大多

5、数是单音节语素。它们集形、音、义于一体,具有独立的较完整的含义,可以自由或较自由地运用,参与构成多种词语,信息容量较大。 另一方面,汉语是非形态语言,语言单位的构成重要依托语序和虚词来组合。其中以语序为手段的直接组合,与四字格成语言简意赅特点有密切关系。但凡进入成语的各个语素,只要在语义上能互相搭配,同步又符合逻辑事理和语言习惯,就可以不借助其他语言成分而直接依托语序来灵活组合,构成并列、主谓、偏正、述宾、述补等复杂多样的语法关系,并以此体现丰富的意思。 2、四字格成语具有丰富的审美特性,为人们喜闻乐见 一方面,四字格成语体现了均衡之美。注重均衡之美是汉民族老式审美心理的一种明显倾向,它体现于

6、汉民族文化艺术的许多领域。如方块中文严整匀称的间架构造。四字格成语在语音上是四个音节;在形体上是四个方方正正的中文。 另一方面,四字格成语具有变化之美。均衡不等于否认变化。人们既注重均衡美也追求变化美,在均衡基本上求变化,在变化中获得均衡。 3、古代文史典籍的影响、历代人们的加工、发明,使四字格成语蔚为大观 四字格成为成语的重要格式,其因素来自诸多方面,其中涉及成语形成和发展的“源”与“流”方面的因素。另一因素是历代人们的不断加工提炼。 除了加工前人语句,历代人们在写作或平常交际中还发明了大量新的四字格成语。 综上所述,四字格成语成了汉语成语的重要格式,决不是偶尔的。在既符合语言交际效益原则,

7、又适合人们审美规定的前提下,加上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成语四字格的形成乃是理所固然的。三、成语的构造类型分类 对成语构造的分析,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成语的构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重要有并列式、主谓式、偏正式、动宾式和后补式、兼语式六种。 并列式 在五种重要的成语构造中,尤以并列式最为繁难,有诸多种格式。 1、ABCD式。 古今中外 豺狼虎豹 少慢差费 妖魔鬼怪 之乎者也 风花雪月 生杀予夺 盛衰荣辱 成败利钝 多快好省 魑魅魍魉 生死存亡 2、AABB式。 三三两两 堂堂正正 鬼鬼祟祟 元元本本 鱼鱼雅雅 洋洋洒洒 郁郁葱葱 轰轰烈烈 浑浑噩噩 口口声声 期期艾艾 熙熙攘攘 3、(动宾)(动宾)式

8、。 背信弃义 闭目塞听 堕坑落井 标新立异 博古通今 捕风捉影 藏龙卧虎 藏头露尾 插科打诨 察言观色 超凡入圣 超群绝伦 4、(主谓)(主谓)式。 海枯石烂 海阔天空 货真价实 交浅言深 唇干舌燥 理直气壮 门当户对 人杰地灵 人寿年丰 任重道远 人困马乏 头破血流5、(定名)(定名)式。 燕颔虎颈 羊质虎皮 异端邪说 油腔滑调 贫嘴簿舌 圆凿方枘 真才实学 真凭实据 真心实意 至理名言 秦楼楚馆 槁木死灰 6、(状动)(状动)式。 土崩崩溃 兔起凫举 穴居野处 山高水长 浅斟低唱 零敲碎打 苦思冥想 精雕细刻 规行矩步 高谈阔论 豆剖瓜分 东涂西抹7、一对同义词交叉使用。 克勤克俭 入情入

9、理 土生土长 大慈大悲 人多势众 冰清玉洁 口诛笔伐 海誓山盟 好大喜功 人微言轻 丰衣足食 急功近利 8、两对同义词交叉使用。 丰功伟绩 罪魁祸首 凶神恶煞 足智多谋 通情达理 为非作歹 因陋就简 分门别类 浮家泛宅 功成名遂 见多识广 街谈巷议 9、一对反义词交叉使用。 假公济私 卜昼卜夜 大智若愚 醉生梦死 朝令夕改 欲擒故纵 能屈能伸 弄假成真 求同存异 弱肉强食 不即不离 左图右史 10、两对反义词交叉使用。 大同小异 凶多吉少 宣宾夺主 外强中干 内圆外方 喜新厌旧 夙兴夜寐 天南地北 吐故纳新 名存实亡 弃暗投明 亲痛仇快 11、一对同义词和一对反义词交叉使用。 大惊小怪 飞短流

10、长 开天辟地 天灾人祸 左顾右盼 阴差阳错 神出鬼没 生离死别 天罗地网 天诛地灭 衔花佩实 左辅右弼12、下列成语是并列式构造吗?仔细分析,请阐明理由。 点石成金 睹物思人 集腋成裘 负荆请罪 见异思迁 玩物丧志 闭门思过 触景生情 得意忘形 风吹草动 出奇制胜 轻重倒置主谓式 句子有主谓构造,成语也有主谓构造。“光阴似箭”,就是一条主谓宾俱全的成语:“白驹”,主语;“过”,谓语;“隙”,宾语。再如,“气象万千”,主语是“气象”,谓语是“万千”。汉语里此类成语也不少。 主谓构导致语:(主谓)式。 言行一致 雅俗共赏 爱憎分明 悲喜交集 本末倒置 表里如一 宠辱不惊 出没无常 耳目一新 腹背受

11、敌 泾渭分明 声名狼藉 词不达意 兵不厌诈 腰缠万贯 安步当车 情不自禁 川流不息 病从口入 责无旁贷 语无伦次 言不由衷 身不由己 礼尚往来偏正式 所谓偏正构造,就是既有中心语,又有修饰语。成语其实是一种短语,短语有偏正构造,成语也有偏正构造。“时代精神”、“全面发展”,是偏正式短语;“出水芙蓉”、“沾沾自喜”,是偏正式成语。不难看出,这里的修饰语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定语“出水”,一种是状语“沾沾”。再如,“栋梁之材”,“栋梁”是定语;“侃侃而谈”,“侃侃”是状语。 1、(定名)式。 一技之长 一孔之见 一世之雄 一丘之貉 一念之差 一家之言 金玉良言 酒肉朋友 空中楼阁 平地风波 泥足巨人

12、绣花枕头 2、(状谓)式。 高高在上 沾沾自喜 怡然自得 炯炯有神 扬扬得意 彬彬有礼 绰绰有余 依依不舍 蠢蠢欲动 侃侃而谈 乘兴而来 乘虚而入动宾式 动宾构导致语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动词加宾语,如“刻画无盐”,这里又有几种情形,一种是动词直接加宾语,如“排斥异己”,一种是宾语前面尚有定语,如“打退堂鼓”,尚有一种是主谓构造作宾语,如“出其不意”;另一类是动词前面尚有状语,如“以强凌弱”、“因祸得福”、“渐入佳境”等。 1、(动宾)式。 贻笑大方 歌舞升平 排斥异己 包藏祸心 包罗万象 打抱不平 颠倒黑白 颠倒是非 放浪形骸 刻画无盐 粉饰太平 附庸风雅后补构造 所谓后补构造,是指成语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补充或阐明。前一部分就是一般所说的谓语,从词性来说,前一部分一般是形容词或动词。 后补构导致语,(谓补)式。 安于现状 定于一尊 老于世故 轻于鸿毛 操之过急 处之泰然 当之无愧 安之若素 受之有愧 呆若木鸡 冷若冰霜 坚如磐石 (六)连动型:画蛇/添足、刻舟/求剑、画饼/充饥、闻鸡/起舞。 (七) 兼语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