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资料Word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543325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实验资料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化工原理实验资料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化工原理实验资料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化工原理实验资料Word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化工原理实验资料Word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实验资料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实验资料Word(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流体在管路中流动阻力的测定方法及实验数据的归纳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和关系曲线及局部阻力系数3. 了解离心泵的构造,熟悉其操作和调节方法4. 测出单级离心泵在固定转速下的特定曲线二、实验原理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阻力分为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两种。直管阻力是流体流经一定管径的直管时,由于流体内摩擦而产生的阻力,可由下式计算: (3-1)局部阻力主要是由于流体流经管路中的管件、阀门及管截面的突然扩大或缩小等局部地方所引起的阻力,计算公式如下: (3-2)管路的能量损失 (3-3)式中 直管阻力,水柱;直管摩擦阻力系数;管长,m;直管内径,m;管内平均流速,;重力加速

2、度,9.81 直管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流体的密度,; 局部阻力系数;由式3-1可得 / (3-4)这样,利用实验方法测取不同流量下长度为l直管两端的压差即可计算出和,然后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出的曲线图。离心泵的性能受到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叶轮转速的影响。 实验将测出的、之间的关系标绘在坐标纸上成为三条曲线,即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根据曲线可找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离心泵的扬程可由进、出口间的能量衡算求得: (3-5)式中离心泵出口压力表读数,m水柱;离心泵入口压力表的读数,m水柱;离心泵进、出口管路两测压点间的垂直距离,可忽略不计;吸入管内流体的流速,;压出管内流体的流速,

3、 泵的有效功率,由于泵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种种能量损失,使泵的实际压头和流量较理论值为低,而输入泵的功率又较理论值为高,所以泵的效率 (3-6)而泵的有效功率/(36001000) (3-7)式中:泵的有效功率,Kw;电机的输入功率,由功率表测出,Kw;泵的流量,; 泵的扬程,水柱。三、实验装置流程图图3-1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流程图1-底阀 2-入口压力表 3-离心泵 4-出口压力表 5-充水阀6-差压变送器 7-涡轮流量计 8-水箱管子规格:1#2#,入口内径为35.75mm,出口内径为27.1mm,直管内径为27.1mm,直管管长1m。3#8#,入口内径为41mm,出口内径为35.75mm,直

4、管内径为35.75mm,直管管长1m四、实验步骤1打开充水阀向离心泵泵壳内充水。2关闭充水阀、出口流量调节阀,启动总电源开关,启动电机电源开关。3打开出口调节阀至最大,记录下管路流量最大值,即控制柜上的涡轮流量计的读数。4直管阻力的测定:调节出口阀,流量从大到小测取810次,再由小到大测取810次,记录各次实验数据,包括涡轮流量计的读数、直管压差示值。5. 局部阻力的测定(要求流量在14 范围内):调节出口阀,改变管路流量3次,分别记录闸阀压差、截止阀压差、涡轮流量计的读数。6.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调节出口阀,流量从最大到最小测取810次,再由最小到最大测取810次,记录各次实验数据,包括

5、入口压力表、出口压力表、涡轮流量计、功率表的读数。7测取实验用水的温度。8依次关闭出口流量调节阀、电机开关、总电源开关。五、实验报告1计算直管摩擦系数及雷诺准数,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的关系曲线。2计算局部阻力系数的平均值。3. 以流量为横坐标,为纵坐标,绘出此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在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图上标明泵的型号和转速,请参照所学教材。六、思考题1. 以水为工作流体所测得的关系能否适用于其他种类的牛顿型流体?请说明原因。2. 如果要增加雷诺数的范围,可采取哪些措施? 3. 测出的直管摩擦阻力与直管的放置状态有关吗?请说明原因。4离心泵启动前,出口阀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关闭离心泵时,出口阀处于什

6、么状态?为什么?5测定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并绘出曲线图时为什么要注明转速数值?6随着离心泵流量的增大,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指示的数值怎么变化?功率表读数如何变化?7离心泵怎样启动?为什么?8离心泵启动后,如不打开出口阀会有什么结果?9为什么离心泵可用出口阀来调节流量?10. 试分析气缚和气蚀现象的区别。11. 试分析允许吸上真空高度与泵的安装高度的区别。七、注意事项1. 注意电机和泵是否能正常运转,有无杂音,电机是否发热等,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关闭泵电源开关。2. 泵启动前先冲水排气,启动时应关闭出口阀,停泵前也应先关出口阀;3. 泵启动后,应及时打开出口阀,观察泵是否已正常输水工作,如果没有应及

7、时停泵,以保护机械密封装置;4. 当测量流量为零的数据点时,即出口阀全关,数据测量时间不宜太长,以免泵壳内水发热气化。 实验二 管路设计与安装实验一、实验目的1综合运用流体力学基本原理与操作技能,设计并安装“流量计校核”与“突然扩大、缩小阻力系数的测定”两个实验装置2. 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管路的组装、试压、冲洗及拆除操作方法二、实验内容及要求1流量计校核 测取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C0; 整理出雷诺系数Re与孔流系数C0之间的关系曲线。2突然扩大、缩小阻力系数的测定 测取突然扩大局部阻力系数; 测取突然缩小局部阻力系数。三、安装操作注意事项1安装过程一定注意人身安全,避免碰伤、擦伤、砸

8、伤;2安装之前一定要充分讨论,思路明确,避免返工;3根据实验内容要求,写出实验步骤;4实验中需测数据应列成表格形式;5实验结束应检查水、电是否关闭。四、思考题1. 孔流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2. 实验测定的CoRe曲线是否与课本中的图1-33相一致?3. 常见的管路连接方式有哪几种?4. 常见的阀门有哪几种?5. 常见的流量计有哪几种?6. 管材的标准型号是如何规定的?实验三 传热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利用套管换热器测定蒸汽冷凝与冷空气(水)之间的总传热系数。2比较冷空气(水)以不同流速流过圆形直管时,总传热系数的变化。3. 测定套管换热器中,空气(水)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并

9、确定和之间的关系。4. 通过实验提高对关联式的理解,并分析影响的因素,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二、实验原理两流体通过间壁的传热过程是由热流体对管壁的对流传热、管壁热传导和管壁对冷流体对流传热的串联过程组成。所选基准面积不同,总传热系数的数值也不同。在套管换热器中一边蒸汽冷凝,一边冷空气(水)被加热情况下的总传热系数,其值可由下式计算: (3-8)式中:总传热系数,)传热速率,W; 传热管的外表面积,m2;对数平均温度差, (3-9)饱和蒸汽温度,根据饱和蒸汽压力查表得到;分别为冷空气(水)进、出口温度,。通过套管换热器间壁的传热速率,即冷空气(水)通过换热器被加热的速率,用下式求得: (3-

10、10)式中:空气(水)的质量流量,;空气(水)在进出口平均温度下的比热,J/kg传热速率方程: (3-11)式中:传热管的内表面积,m2; 空气(水)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空气(水)和管壁的对数平均温度差, (3-12)由式(3-10)、(3-11)和(3-12)联解,即可求出。 定性温度取空气(水)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对于低粘度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关系式可表示为 (3-13)本实验中,可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计算准数关联式中的指数和系数。用图解法对式(3-13)进行关联,两边取对数,得到直线方程: (3-14)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

11、数。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值,代入方程(3-14)中得到系数。用图解法,根据实验点确定直线位置,有一定的人为性。而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可以得到最佳关联结果。 壁温的测定是将热电偶焊在内管的外管壁的槽内,其值可由数字显示表直接读取。三、实验装置流程图设备描述本设备由紫铜管为内管,无缝钢管为外管组成的套管换热器。内管的进出口端各装有热电阻温度计一支,用于测量空气(水)的进出口温度。内管的进、出口端外壁表面上,各焊有三对热电偶,型号为WRNK-192。紫铜管,长1.20米转子流量计LZB-25数字显示表SWP-C40图3-2 传热综合实验流程图1-空气流量调节阀 2-转子流量计 3-蒸汽调节阀 4-蒸

12、汽压力表5-套管换热器 6-空气进口温度计 7-空气出口温度计 8-不凝气排放口蒸汽空气系统流程图四、实验步骤1检查管路系统各阀门开启位置是否正常,锅炉液位是否合理。2. 接通总电源,打开仪表柜上仪表开关、加热开关。待锅炉蒸汽压力恒定后,打开放气阀排净套管中空气,然后关闭放气阀。3全开空气旁路阀,调节空气流量调节阀,改变冷空气的流量,取68点,每点测量时必须待流速稳定,加热蒸汽压强维持稳定,冷空气出口温度不变后,才可记录空气流量、空气入口温度、空气出口温度、壁温等数据。4. 实验结束后,先停止加热,3分钟后停风机,关闭总电源。五、思考题1本实验要想提高K值应当增加哪一个管内的流体流量?2紫铜管内壁的温度与哪一种流体的温度相接近?3本实验中若套管间隙中有不凝性气体存在,对传热有什么影响?4实验中所测的壁温接近蒸汽侧温度还是空气(水)侧温度?5. 以空气为被加热介质的实验中,当流量增大时,管壁温度将会怎样变化?为什么?6. 管内空气流动速度对传热膜系数有何影响?7. 如果采用不同压强的蒸汽进行实验,对式的关联有没有影响? 8. 传热过程的稳定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六、实验数据表:紫铜管外表面积= 蒸汽温度T= 序 号空气的流量m3/h空气进口温度空气出口温度传热速率总传热系数K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