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一二六七单元复习提纲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540660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第一二六七单元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第一二六七单元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第一二六七单元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第一二六七单元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第一二六七单元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第一二六七单元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第一二六七单元复习提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说明文内容提要 1、说明文分类: 按对象: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按语言:文艺性说明文与平实说明文。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进行说明), 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逻辑顺序(由表及里,由果到因,由浅到深等)。 3、说明方法: 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 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清确、更具体。 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如统筹方法是一种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

2、方法)用A是 的B或 的B,叫A。 作诠释: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对事物特征作一般性解说。 作比较:用具体的或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与被说明事物作比,使它留下具体而鲜明的印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这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说明更直接,更具体。 引资料:包括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具体。 摹状貌:就是对说明对象用生动语言进行描绘,相当于记叙文中的描写。 4、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就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要求对事物进行周密的观察和深入

3、的分析,而且要求运用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的特征遣词造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模棱两可,不夸张。主要体现在状语和定语进行修饰和限制上。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的“大约”“可能”之所以这样用是因为不敢完全肯定我国古籍中是否还有比这更古老的桥的记载。所以要加上这些修饰词。 现代文阅读指导现代文阅读之方法篇一、考什么? 1.文本解读:主要内容;主题思想;结构层次。 2.语言品析:关键字词;重要语句。 3.模仿创新:句式仿写;评价探究。 二、总纲 读文 1.文章的题目; 题目隐含的信息:重要内容;写作对象。说说题目好在那里? 方法:一般分析题目所用

4、的修辞手法并联系文章的主题。 2.文章的开头; 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3.文章的中间; 作用:独立成段的是过渡(承上启下);段末的总结句是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4.文章的末尾; 作用:篇末点题,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 解题 1.法则: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中找。用原文语句回答:摘录全句。用自己的话回答:截取关键字词作为答题要点。 2.解释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方法:语素分析;同义替代;喻义还原;贬词褒用。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多为比喻句)的含义。 方法:从修辞角度分析,一般是为喻体找出本体,将比喻句转换为陈述句,即句式转换。 三、小说的阅读 1.简述故事情节。

5、方法:谁(为什么)干什么(怎么样);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2.线索。 明线(主要内容);暗线(主题思想)。 3.主人公。 一般说来,作者想歌颂或要批判的人就是小说的主人公 4.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外貌(肖像、神态、衣着)描写;动作(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5.环境描写。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 6.主题。 小说中的议论是作者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揭示生活和形象的意义,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小说中的议论往往就是小说的主题。 四、说明文的阅读 1.说明对象(注意区分:全篇还是局部) 2.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般是事物说明文,可在文中直接找出或概括各段的要点。 3

6、.说明的主要内容A、事物说明文:主要内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 B、事理说明文:可从现象的起因(根源)、性质(工作原理、危害性)、解决措施(用途、发展前景)等方面入手。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上两类常见于事物说明文);逻辑顺序(常见于事理说明文) 5.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摹状貌(即说明文中的描写)。 作用: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往往是该段所要说明的。 6.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和生动 准确:常以 加点字能否删去的形式出现。答题规范:不能删去,(加点字)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情况

7、,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主要的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五、议论文的阅读 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 明确: 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方法 从位置上找:标题;开篇;中间;收篇。 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叙述作

8、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论据(用什么证明) 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论证(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 记叙 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 议论 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喻证法 比喻 分析论证过程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9、);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议论文的结构 一般形式: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类型 并列式:总分总;总分;分总。 递进式。 议论文的语言 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驳论文的阅读 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第一单元 (二)谋篇立意。 白杨礼赞是一篇优秀的抒情

10、散文,本文散拢结合,线索分明,结构精巧。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围绕这个线索,作者“首句标其目”,继之从景、形、神三方面尽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这是漫放;“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的白杨树,这是巧收。再从外形写到气质,最后在抒情与议论中直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再次疾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以突出主题。 囚绿记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囚绿”故事,借对窗前的一株的赞美,赞美了坚忍不拔,永远不屈服于黑暗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对民族光明前景的坚强信念,抒发

11、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愤懑心情。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本文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由西花厅的海棠花触发对过去有关人物和事件的回忆,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记叙了他们在西花厅共同生活的日子和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草莓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文章情理相生,耐人寻味。 一、 回顾小说的相关文体知识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一篇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

12、环境,其中,人物的刻画是中心。 按照篇幅的长短,小说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微型小说。 (一)人物描写 1、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3、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 (二)人物形象 1、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环境。 2、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

13、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故事情节 1、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 2、开端 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发展 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工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

14、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4、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文章主题: 孔乙己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批判冷漠、麻木的国民性,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一厘米本文是一篇关于“买票”的小说,文章围绕“该不该买票”展开故事情节,小说歌颂了为人父母对完美的执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肯定了主人的伟大母爱,也表达了对不完美的理解与宽容,对正直、善良与责任感的褒扬。 差半车麦秸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他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最终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本文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的向往以及人民群众蕴藏的反抗侵略的无穷无尽的力量。 清兵卫与葫芦小说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剥夺孩子爱好的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