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53968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的电离和溶液的 PH考点跟踪解读考点1.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OH-; H0。25C时,c(H+)=c(OH-)=1X10-7mol /L水的离子积:Kw=c(H+) c(OH-)=1X10-14 (25C)理解Kw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Kw只与温度有关,因为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w 也增大。如:100C 时,Kw=1X10-12 Kw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酸或碱的稀溶液。无论哪种溶液均存在:c(H+)h2o=c(OH -) H2O如酸性溶液中:c(H+)ho+c(H+)酸 c(OH-) h2o=Kw如碱性溶液中:c(OH-)h2o+c

2、(OH-)碱 c(H+) h2o=Kw【考题】(全国高考)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A. 1. 0X10-7mol /LB. 1. 0X10-6mol /LC. 1. 0X10-2mol /LD. 1. 0X10-12mol /L解析:PH=12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其中c(H+)总=10X10-12mol /L,c(OH-)总=10X10- 2mol /L。但溶液呈碱性OH-的来源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碱电离的(加入碱),二是水电离 的(加入水解呈碱性的盐),但溶液中的H+全部都是由水电离的。如果是碱溶液,则c(OH -)h2o=c(H+)h2o=1. 0X10-1

3、2mol /L;如果是盐溶液,由于盐自身不会产生OH-,则溶液 中OH-全部都是由水电离出的。答案: CD【变式训练1】(上海高考)常温下,把1mL 0. 1mol /L的H2SO4加水稀释制成2L溶液, 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A 1X10-4mol /LB 1X10-8mol /LC 1X10-11mol /LD 1X10-10mol/L影响水电离的因素酸或碱:在纯水中加入酸或碱,均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左移,从而抑制了水的电离;此 时若温度不变,c(H+)发生改变,PH也随之而变;若加入酸,则c(H+)增大,PH减小。温度:由于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若升温将促进水的电离,故平衡正向移动

4、,c(H+)、 c(OH-)同时增大,PH变小,但由于c(H+)与c(OH-)始终保持相等,虽然此时PHV7,仍显 中性。加入易水解的盐:在纯水中加入能水解的盐,不管水解后溶液呈酸性还是呈碱性,均 促进了水的电离,但只要温度不变,Kw就不变。其它因素:如果向水中加入活泼金属,由于金属与水电离出的H+直接作用,因而促进 了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考题】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X10-12 mol /L,则该溶液的PH应为:A. 12B. 7C. 6D. 2解析:因为由水电离出的c(H+)=1X10-12 mol /L xC. xyD. 不能确定考点2.溶液的酸碱性和PH溶

5、液酸碱性的实质:酸性c(H+)=c(OH-)中性7时呈碱性, 且数值越大碱性越强。可直观表示为:酸性越强-碱性越强714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石;蕊8蓝色甲基橙4. 4黄色酚酞10红色(4)PH的测定方法:PH试纸法 PH计法 指示剂法【考题】重水D2O中c(D+)=4X10-8 mol /L,可以用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PD=-lg c(D+), 下列关于PD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中性溶液中 PD=7B. 在1L D2O中溶解0. 01mol NaOD固体(设溶解后溶液的体积为1L),其PD=12C. 在1L D2O中溶解0. 01mol DCl气体(设溶解后溶液的体

6、积为1L),其PD=2D. 在100mL 0. 25mol /L的DCl的重水溶液中加入50mL 0. 2mol /L NaOD的重水溶液,其 PD= 2解析:答案A显然是错误的;因为重水D2O中c(D+)=4X10-8 mol /L ,所以此时Kw=1. 6 X10-15,根据PH题目的“解题思路”由于B答案中混合后溶液呈碱性,所以应该首先计 算混合后的c(OD-),然后再根据此时的Kw计算c(D+)B中c(OD-)=0. 01mol /L ,则c(D+) =1. 6X10-13 mol /L; D中混合后酸过量,则c(D+)余=0. 1 mol /L,所以BD也是错误的。 答案: B【变式

7、训练4】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11, 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A. 11: 1B. 9 : 1C. 1 : 11D. 1 : 9考点 3. 理解 PH 有关内容请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PH试纸的使用:PH试纸在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实验时,事先不能用蒸馏水湿润,而是 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将其滴到PH试纸的中心,然后再与比色卡比较,即可测定出 溶液的 PH。(2)PH计算题目的一般思路(强酸和强碱): 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强酸与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强碱混合后,在计算混合后溶液的PH时,要先看它们是否恰好中和。若恰好中和,则混合后溶液的PH=7若混合

8、后酸 过量,则先计算c(H+)余,然后将其取负对数,即可求出PH 若混合后碱过量,则先计 算c(OH-)余,然后根据该温度下的Kw即可求算出此时的c(H+),再将其取负对数,即可求 出 PH 。【考题】有一同学在实验室测量某溶液 PH 实验时,他首先用蒸馏水湿润 PH 试纸,然后用 纯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该学生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理由是;分析此操作过程(填“一定”或“不一定”)会产生误差,理由是。,若用此方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H2SO4和H2SO3溶液的PH,结果会怎样? 解析:在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不能事先用蒸馏水湿润,这是中学化学中唯

9、一不能 事先用蒸馏水湿润的试纸,显然如果试纸湿润后“相当于”对溶液起了稀释作用。答案:否,如果溶液不呈中性,则H+或 OH-均被稀释,测出的结果必定会产生误差; 不一定,因为溶液呈中性时,则不产生误差。测得的PH H2SO3较H2SO4小,因为在稀释过程中H2SO3继续电离出H+,使其溶液中c(H+) 较 H2SO4 的 c(H+)大。【变式训练 5】下列试纸中,在测定溶液的性质时,预先不能用蒸馏水湿润的是:A.石蕊试纸B.醋酸铅试纸 C. KI淀粉试纸D. PH试纸考点4.有关PH (酸)+PH (碱)=14的问题(1)PH(酸)+PH(碱)=14的含义:酸电离出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碱电

10、离出OH-的物质 的量浓度。(2)PH(酸)+PH(碱)=14的运用:若PH(酸)+PH(碱)=14的强酸和强碱,等体积混合后 呈中性若PH(酸)+PH(碱)=14的强酸和弱碱,等体积混合后呈碱性 若PH(酸)+PH(碱)= 14 的弱酸和强碱,等体积混合后呈酸性。【考题】现有PH=a的盐酸和PH=b的氨水溶液,已知a+b=14。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 合,则混合后的溶液最终应该呈:A. 酸性B. 中性C. 碱性D. 无法确定酸碱性解析:因为a+b=14,所以酸电离出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碱电离出OH-的物质的量 浓度。又因为酸为强酸,已全部电离;而碱为弱碱,只部分电离,即混合后氨水过量很多 溶

11、液应该呈碱性。答案: C【变式训练6】现有 PH=a 的醋酸和 PH=b 的 NaOH 溶液。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 合后的溶液最终呈中性,则 a+b 的大小关系为:A. 等于 14B. 小于 14C. 大于 14D. 无法确定考点 5. 强酸和强碱混合呈中性的体积比的计算若v1mL PH=a的HCl与v2mL PH=b的NaOH混合后呈中性,则有: 十 =10(a+b)-14 (常温) 2【考题】(03武汉模考)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13,将此温度下PH=11的 Ba(OH)2溶液aL与PH=1的硫酸溶液b L混合。设混合溶液体积为两者之和,所得固体 体积忽略不计。若所得混

12、合溶液为中性,则a:b=,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 (用a或b表示)。若a : b=9 : 2,则所得溶液PH=,该混合溶液最多能够溶解铁粉质量g。解析:此题牵涉到酸与碱混合中和反应的问题。由强酸与强碱混合呈中性的计算规律不难 得出:b: a=10(1+11)-Kw=10-1=1: 10 ,由于此时酸与碱恰好中和,所以生成程度的质量为0. 1b mol 或者是0. 01a mol。由于a : b=10 : 1时混合呈中性,所以a : b=9 : 2混合时应该呈酸性,故发 生反应后的 H+的浓度:c(H+)=(2X10-19X10-2):(9+2)=10-2,故 PH=2。答案:(1)10:1,0

13、. 1b mol 或者是 0. 01a mol2 , 0. 28(a + b)【变式训练7】(全国高考)25C时,若体积为Va、PH=a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Vb、PH =b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知VaVVb和a=0.5b,请回答:(l)a值可否等于3 (填可”或否”),其理由(2) a值可否等于5 (填“可”或“否”),其理由。(3) a的取值范围。能力过关检测1 (04全国高考)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符合按PH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A. Na2CO3 NaHCO3NaCl NH4ClB. Na2CO3NaHCO3NH4ClNaClC. (NH4)2SO4 NH4ClNaNO3 Na2SD. NH4Cl(NH4)2SO4Na2SNaNO32 (04上海高考)常温下,向PH=2的硫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后,再滴入几滴甲基 橙试液,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可能是:A. PH= 12 的 Ba(OH)2 溶液B. PH= 12 的氨水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