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专题一(认识生物)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539637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专题一(认识生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题:专题一(认识生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题:专题一(认识生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题:专题一(认识生物)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题:专题一(认识生物)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专题一(认识生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专题一(认识生物)(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专题一(认识生物) 课型:复习课 主备:杜杨超班级: 姓名: 日期:学习目标:1.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2.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关系;3.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会解释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的积累;4熟记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并列举出不同的生态系统。【感知】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发现】【互动】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2、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2、生物圈中的生物: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二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

3、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

4、存在的。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如:植物)生物部分 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动物)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如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3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例如:草兔子狼(1)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2)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

5、向(3)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4、食物网:食物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到最后一级消费者,才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5、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训练】生物与环境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一项是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射C生物能生长和

6、繁殖 D生物的生活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2.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A在田间焚烧秸杆 B绿化美化环境 C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 D淘汰高耗能企业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 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呼吸4.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近年来频发的生态灾难对生物圈中的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以下生态灾难中不是人为

7、因素造成的是A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B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发次生灾害C冰岛火山灰对欧洲航空、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D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6.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让我们对生物的普遍特征有了深刻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都要繁殖后代 B .生物都是由多细胞构成的C生物都能自由的活动 D.生物都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7.据报道截至2010年4月8日,中国西南旱情: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农作物受旱死苗达7907万亩。此报道中导致农作物出现死苗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

8、水分 B阳光 温度 D。土壤8.(2010保定)3鱼在水中用鳍游泳,鸟在空中用翼飞行。由此说明的问题是 A环境造就了生物 B。生物的结构很复杂 C环境对生物的改造 D。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9.有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术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B。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C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D。防风固沙销纳噪音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做A生物圈 B。大气圈 C。水圈 D。岩石圈11.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春江水暖鸭先知 B。葵

9、花朵朵向太阳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春风又绿江南岸12.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单位为ppm)从上世纪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纪初的370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A人口过快增长 B。植被遭受破坏 C。全球气温升高 D。野生生物灭绝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限制工业发展B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可以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措施C必须采用一定的环保措施,以避免和解决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D随着科学的进步,环境污染的问题自然会解决 14.下列影响玉米生存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阳光 B害虫 C水分 D温度15.生物既能

10、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成语是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6.今春与往年同期相比气温偏低,造成冬小麦的成熟比往年明显滞后,你认为影响冬小麦发育迟缓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温度17.下列措施符合“生态义乌”理念的是 将垃圾分类处理 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 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大力提倡植树造林A B C D 18. 2009年12月19日经过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在达成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协议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下列做法不

11、能减轻温室效应的是A.大量使用酒精、沼气,即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B. 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C.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 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19.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就是指生活中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 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 B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C多用电邮、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 D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20.鸭是比较耐寒的一种鸟。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 “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该诗句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21.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C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D.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22.世界气候大会 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舍议上,为了应对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各国首脑就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磋商并签订“减排”协议。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主要是指A氧气 B.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23.当前,某些地方的个别官员为了打造所谓的“城

13、市名片”,不惜重金移栽一些南方树种,但因“水土不服”,成活率较低。请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一些南方树种在北方成活率低主要是受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阳光24.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A惊弓之鸟 B蜻蜓点水 C杯弓蛇影 D望梅止渴25.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A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B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C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D可采取人工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让菊花提前开花26.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全球瞩目,“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减少大气中的CO2 C.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D.人类减少对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27.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