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行业现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53624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设备维修行业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疗设备维修行业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疗设备维修行业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疗设备维修行业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疗设备维修行业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设备维修行业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设备维修行业现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疗设备维修行业现状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医疗设备维修行业现状“医疗设备服务社会化是社会分工的体现,是医疗设备业发展到 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设备科主任 郑琨认为。“买设备之前,医院是大爷;用设备之后,厂家是大 爷。”某医院设备科主任感慨地说,绝大多数医院对大型医疗设备 厂家存在技术上的被动性依赖,因为厂家垄断着核心技术,在没 有外力打破这种技术壁垒之前,高端医疗设备售后维修就是厂家 的独门绝学。 “医疗设备维修社会化不是简单地分蛋糕,而是一 个行业健康发展的使然,是医院降低经营成本的客观需求,甚至 还涉及到民族尊严。”

2、一位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负责人认为,目前 大型医疗设备、高精尖医疗设备的主要提供者还是国外厂家,长 期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分蛋糕,能吃到多少我看目前很难对大型医疗设备厂家构成威 胁,谁进步得更快,谁就更有主动权,自己先强大了再说吧。”一 位外企工作人员对记者直言,目前第三方医疗设备维修服务企业 发展还不规范,更谈不上壮大,要想在这个领域中发出强劲的声 音,还不是时候。 2008年4月19日上午,借第 59届中国国际 医疗器械博览会的东风,由广州多得医疗设备维修服务有限公司 主办的首届医疗设备社会化服务创新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 郑琨和他的同行们就医疗设备服务的社会化问题畅所欲言,颇为 引人注目。一

3、些大型或高端医疗设备都是建立在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和电子 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的。这意味着,在医疗设备不断向智能化、 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迈进的同时,其 维修技术也在不断升级,与传统医疗设备相比,其可能发生的故 障更具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而这些设备的厂家多为外企,他们为 了维护其核心技术、开发成果以及维 修技术带来的高利润,一般会拒绝向用户提供完整的维修技术资 料。与此同时,医疗机构引进的医疗设备越来越多,其中大型医疗设 备在临床上得到普及,重采购轻管理是普遍做法,结果导致医疗 设备引进速度与医学工程维修才人的 成长不成正比。“目前很多医院的维修能力无法胜任大型设备的维 修工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

4、童医院设备科郑琨主任指出。 据介绍,目前承担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主要有三方力量,一是医 院医学工程部门技术人员,二是厂家技术人员,三是以维修服务 为核心竞争力的社会力量。“从目前 来看,厂家提供的售后维修服务仍占主导地位。”郑琨指出,厂家 提供的售后维修具有技术支持高、专业化程度高、修复能力强以 及备件供应的稳定性高等特点,但 维修成本也很高,“由于厂家希望垄断随后的维修业务,一些关键 技术并不为医院设备科技术人员所知晓。” 事实上,高端医疗设备售后维修所产生的维修费用,已是医院的一个巨大的经济包 袱。“一般情况下,医院在购买医疗设备时,都会要求附带购买售后服 务,而一年的服务费用往往达到机器本

5、身价格的 6%8%。”浙江 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后勤处处长 方幼平说,一些县级医院只能买医疗设备,却买不起售后服务, 过了保修期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的话,厂家一般是先收钱后服 务,换个彩色超声仪的探头就要 10 万元人民币,换个电路板动辄也要 10多万元人民币。 “有的厂 家为了卖出设备,可以将价格压得很低,甚至远低于市场价格, 让医院不能不心动,然后通过维修服务和出售备件将利润给扳回 来。”方幼平说,目前国家没有规定设备维修服务的收费标准,一 个备件要多少钱,完全是由厂家说了算。“不可否认,原厂企业拥有强大的专业技术维修队伍,以及企业雄 厚的资金实力与完善的备件库。”浙江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

6、 心常务副主任谢松城指出,现在 大型或高端医疗设备的保修期才一年,但这些设备出故障较频繁 多在其投入使用后的第二、三年,因此,原厂服务费用也较高, 目前只有 25%的医院在购买设备时 会一并购买厂家的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暗藏玄机 目前,高端 医疗设备已成为医院核心竞力争之一,医疗机构争相购买高端医 疗设备成为普遍性现象,这直接导致医疗设备增加速度与医学工 程技术人员的成长难成正比。为了打破厂家在售后服务上的垄断 性,一些医院希望与第三方展开合作,对厂家形成有效制衡。 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2003年 4月,山东省某县人民医院利用 国外贷款,购买了一些进口医疗设备,其中一台是美国某公司生 产的价

7、值万美元的 p-ii数字胃肠机。但没想到的是,这台机器投入使用后每月出现故 障不低于 3次,半年之内大小故障出现 20多次。最终,该机器因 某部件损坏而完全瘫痪。于是医院方面要求退货,但遭到厂家拒 绝。原因很简单,厂家与医院的合同上写着, “大型医疗设备开机 率在 95%以上”不属于产品质量问题,所以不予退换。虽 然厂家售后服务部门及销售部门多次派人到医院维修,但机器还 是屡修屡坏。有时病人做检查时,从站立调整到平躺位置 50角时 机器就死机了,死机后让病人先 下来,打开机器调整一下电线或重新开机才行。该医院负责人为 此苦不堪言,因为设备的价格相当于该医院全年收入的 1/10,屡 次死机不仅造

8、成巨大的经济损 失,也给患者留下不愉快的就诊经历。 对于外企在医疗设备售 后服务中存在的技术垄断,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设备科主任马承华 曾向业内呼吁:政府主管部门或专业协会应定期了解分析使用单 位大型医疗设备售后服务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厂商的售后服务进 行公示。 马承华认为,公示内容应该包括厂商售后服务的技术 水平、质量,以及配件和维修服务的价格、维修响应时间等,将综合评估情况及时反馈到设备销售市场,让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和 监督厂商做好售后服务工作,促进生产、销售、使用、售后服务 的良性循环。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制约并不是关键,要让 厂家在售后服务上产生危机感,要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彻底打消 厂家舍

9、我其谁的优越感。“国内医疗设备服务市场尚不健全,重采购轻管理的医疗设备管 理理念没有转变过来。”解放军 301医院医学工程部高级工程师严 勇认为,现在医院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各医院医学工程部门之间 联系不够紧密,医院阵线还没有形成与大型医疗设备厂家制衡的 力量。 严勇还指出,近些年一些中小型设备维修企业应运而 生,他们有自己的客户群,通常为中小医院服务,并正在向大型 医院渗透。医院寻找制衡力量 第三方服务商的困惑 谈到医疗设备社会化服务的兴起,有人认为,这与目前厂家售后 服务费用高昂且技术垄断有必然联系;也有人认为,随着社会的 发展,医疗机构引进先进医疗设备的 速度与医院医学工程人才难成正比,无

10、法胜任院内的医疗设备的 维修工作,诸多因素都为医疗设备的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成长和壮 大提供了机遇。 据悉,在美国,仅影像诊断仪器维护、维修服 务的市场总量就超过 36亿美元,而且这个数据还不包括放射科用 药和造影剂的价格。记者尚未找到国内在这方面的数据,不过我 们可以从国内大型医疗设备需求的增长中可管窥一斑。 中国投 资咨询网提供的 2008年最新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中指出,我国医疗器械进口在经历 2006年的缩量后开始回暖,进口量值转跌为升。该报告提示,美国、德国、日本是我国医疗器械的三大进口供应 国,相关进口额占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总额近七成。美国仍然是我 国医疗器械进口的最大供应

11、国,其中医疗电子产品是美国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彩超机、X线设备、心 脏起搏器等是我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产品。而德国是我国医疗器 械进口供应国中增长最快的国家,20032007年年均增长达,其中X线设备、核磁共振设 备、内窥镜等是德国的优势产品。从国内医院的需求来看,进口 的数字化医疗设备更受青睐,而国外的医疗设备也水涨船高,如2007年MRI进 口平均价格约为 130万美元/台,与2006年相比,价格几乎翻了一 番。“三级医院每年用于维修保养大型医疗设备的费用要占到设备总价 值的 1%3%;而目前约 60%90%的医院是采用将大型医疗设备 的维护修理外包的办法。”谢松城认为,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

12、将医疗设备售后服务 外包,虽然有的是包给设备厂家,有的则与第三方维修服务商合 作,但无论包给谁,医疗设备的售 后服务正逐渐形成一个容量空前的新兴市场,这是不容质疑的。“与厂商提供的售后服务相比,第三方服务技术支持的水平一般, 备件供应的稳定性不高,虽然维修成本要远远低于厂商提供的售 后服务,但对医院来说,合作的风险更高。”郑琨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能与厂商相抗衡的第三 方维修服务机构,主要原因还在于第三方维修服务商自身成长不 完善。 “第三方维修服务商的管理制度与大型医疗设备厂商还有 差距,工作流程不甚规范,工作流程断链、工作信息缺失这样的 事情经常发生。”严勇介绍说,目前第三方维修服务商的工程师缺 乏专业而系统的培训,其成长主要依靠老工程师的传帮带和自 学,维修技术的更新速度慢。 提到第三方维修服务商的配件供 给,有专家表示,第三方服务机构配件采购渠道多种多样,一部 分购自原厂的备件,一部分是来自电子市场的通用配件,还有一 部分则是从报废旧设备中拆下的零件翻新后卖给医院的,因此, 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的配件质量稳定性难以保证。 “第三方维修 服务商主要优势在于价格,但这并不能为成为其核心竞争力。”方 幼平说,由于外企目前仍垄断着设备生产和维修的核心技术,对 于医院来说,高端医疗设备还要求助于厂家,只能让第三方服务 商维修技术要求不太高的医疗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