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53545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想尽办法作为老师想要把一节课上好,那么就需要土地规划课前做相关规划,那就是教案,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化学老师是如何做自己的教案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 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范式的区别。能力目标:1 磨练学生电学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知识结构学生在能力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2 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控制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虽然对于

2、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后比较熟悉,但是对从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教材一开始就提出里一杯水是否可以无止境地溶解糖或食盐这样的问题,把的注意力一下子带到要讨论的问题中来。接着教材分别安排了两组实验实验7 2 、实验 7 3和实验7 4,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要条件固定,物质水溶液是不会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会(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为依据,通过教师的归纳和归纳预测帮助学生建立起“饱和溶液的概令”念。1 通过实验7 2 ,学生应该了解:( 1)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须确定“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条件。( 2)当这两个约束条件不变时,物质溶解熔

3、化或许都各有其限度。学生有了这两点认识之后,就能比较容易理解:蒸发当溶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如果条件不变),溶液就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即饱和状态。这时的溶液就是该状态下此溶质的饱和溶液。如何教学生判断是否达到了溶解的尽可能呢?教材用“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这是利用可直接观察到的宏观现象作为判断饱和的一个依据。但是利用“有固体剩余”来判断溶液已达崩解,又一定要以“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为前题,否则就没有意义。实验 7 3 和实验7 4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下列关系: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 1)说明当改变约束条件饱和溶液的任何一个条件时,饱和溶液 的状态都会被破坏,成为“不饱和溶液”。(

4、2)从反面证明饱和溶液定义的叙述必须有两个前提为条件,否 则就没有意义。( 3)客观上向学生介绍了使饱和溶液变回中学生不饱和溶液的两种可能的方法,即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至于相反过程,即由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由于可能会引起物质的结晶招致析出,在本节惟不宜展开讨论。2 去除为了消除学生把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混为一 谈,教材作了一段专门叙述。通过实验7 5 ,利用刚刚建立起来制定的饱和与不饱和概念及其判断方法,来分辨浓溶液与圣皮耶尔县溶液,以及它们跟饱和溶 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是很有说服力的,教师应很好利用这段教材,或讲解或监督阅读。在讨论时进行讨论一定要向师生指明,溶液的浓稀,是指

5、一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相对含量不同而言,与温度是否变化无关;饱和与不饱和是指由溶质是否达到了最大溶解限度,受温度和溶剂的量两个条件的制约,论述的是溶液的一种存在水溶液状态,与溶 液的“浓”、“稀”无关。教学建议( 1)边实验、边分析、过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 们十分积极思维,逐步建立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师演示实验并给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分析,不断培养学 生分析思维能力逐步和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教学设计方案重点:( 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 的关系和区别。难点:透过实验和数据结合,培养高中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

6、和 分析比较思维能力。教学过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重新认识了溶液。为了对溶液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将溶液作以分类: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演示实验7 2 在 10 毫升水里分别加入食盐和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再溶解。教师活动提问:在实验交互式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不是改变?水的量是否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目的:为学生观察实验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 2:在各盛有10 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缓慢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振荡,直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学生活动追踪左右实验并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结论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7、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有机溶剂溶剂。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液里,能继续溶解各种各样溶质的溶液。教师活动提问:尔后在提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时,为什么较大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做实验7 3 。实验7 4,并思考以上问题。目的: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潜能的能力。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并总结该实验。教师活动参与讨论并答疑,引导学生总结。结论( 1)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2)( 3)当温度确定、溶剂量确定时,某的饱和状态表示溶质溶解的最大值。目的: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下一节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铺垫。教师活动

8、说明:给定条件,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溶液常常习惯被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烈溶液、稀硝酸之间的关系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 5:在各盛有10 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 克食盐和 0.1 克熟石灰,振荡、并观察现象。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及所列数据,试判断正误。目的:培养学生区分培植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投影)提供数据:20时,在100 克水中最多溶解不同物质的质量:硝酸铵:192克碳酸钙:0.0013 克食盐: 36克氢氧化钙: 0.17 克判断:(1)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2)饱

9、和溶液是浓溶液。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结论饱和溶液、不发烟硫酸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对于同某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稀。教师活动指导阅读教材第 134 页:如何确定某溶液是饱和溶液?(四)总结、扩展( 1)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分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不给定条件可分为浓氯化钠、稀溶液。( 2)扩展练习:试判断:同一种物质的未必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之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如果溶液 质量不变,则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不改变,则无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不 必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两种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饱和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