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案_1.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53437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案_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案_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案_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案_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案_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案_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案_1.doc(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案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案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案1 1、知识与技能目的:联络实际和利用生活经历,通过观察、操作、测量、联想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根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的底和高的互相依存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的:在认识三角形的根本特征及底和高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根本方法,开展观察才能和比拟、抽象、概括等思维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认识到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根本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难点:懂得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2、教学准备:小棒、三角板、导学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联想揭题师:刚刚,看到有一个家,你会想到什么?生:房子师:(课前在黑板上画好一幅房子示意图)下面请同学看黑板,板上有一幅房子图,从图中你可以想到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生1-2-3:三角形、长方形-师:根据我们已学的知识,你能在推理的根底上,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生:三角形师:真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板书三角形)二、探究新知(一)认识三角形1、想一想(联想)师:看到“三角形”,你想到了什么?生:2、说一说(举例)师:从房子图上,我们找到了三角形,想想生活中的场景、结合平时观察,你能从什么地方的图上找出三角形?生:自

3、行车上、电线杆上-师:(出示图片)我也在课前找了一些图片,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3、做一做(操作)师:数学来于生活。平时观察中,我们能发现三角形,你能创造出三角形吗?生:能师:(课前准备:3根小棒、方格纸、一副三角尺)学生活动:请你们拿出课前自己准备好的小棒,每人做一个三角形。(请一个学生上前面摆)师:你们是这样摆的吗?生:是的4、画一画师:好,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同时考虑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学生画三角形,请一生上黑板画一个三角形)师:表扬,画好的同学有师:请同学生们观察我们摆出和画出的三角形,联络生活的图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叫三角形?生1-2-3-4-师:这就是三角形的定义:板书师:

4、我们知道有三条线段首尾连接的叫三角形。让你给它各局部起个名称分别叫什么呢?生:师:(显示PPT三角形名称)(板书3个顶点、3条边、三个角)老师:板书)假如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分别写上三个不同的大写字母,如: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三角形ABC”,也可以称为“三角形ACB”或“三角形BAC”等。老师:再说说,三角形ABC的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分别是什么?3条边:AB、AC、BC;3个顶点:A、B、C;3个角:A、B、C。五、判断三角形师:同学们对三角形认识了,我们下面的图形哪个是三角形?(PPT)六、画图师:大家对三角形的根底知识掌握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在导学案方格上任连三个点画出三

5、角形。学生操作师:(讲解)你是如何画的?生1-2-3-提问:观察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师:有没有同学连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点?你们为什么不连?过渡:请大家用笔将这四个点都连起来,想象一下,如今这连好的图形像我们屋顶的生:梁(二)、三角形的高1、引出高的定义师:(PPT)出示人字梁这些线段中,哪一根最特殊?生:中间的一根师:为什么?生:师:(提醒高的定义)在数学上,人们把: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书:画出三角形的高,标上直角标记,并在所画线段的旁边标出“高”字)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板书:底

6、)(黑板)随之板书)强调:高要用虚线表示,并标上垂直符号。PPT视频画高2、教学确定底画高师:通过观看,闭上眼睛联想一下,画高就和我们以前学的画什么差不多?生:画垂线师:如今,你们一定能画出三角形指定的高,请你画一画(完成导学案中的第4题)叫学生上黑板画一画学生作高,师指导。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说说如何作高的。3、摆三角形的高师:在摆的三角形上摆出它的高。你有什么发现4、画出下面三角形各边对应的高。学生动手三、稳固练习完成书第76页练一练讲解四、总结拓展1、欣赏三角形元素的图片、设计理念、三角形文化运用等2、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高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角的表示、角的度量教材39页4

7、1页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学会角的表示方法,会读角。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读量角器的度数的方法。3会用量角器度量角。才能目的: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考虑、概括才能。情感目的: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度量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问题1:角由什么组成?问题2:两条边是线段?直线?射线?师:知道了这些,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几张图中共有几个角吧!出示数角的一系列图片。二、新授一角的表示师:每张图中都有这么多的角,我们该怎样区分它们呢?师:给它们各自取个名字,好吗?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表示一个角,怎样去读角。角的表示方法:1可以标出三

8、个大写字母,ABC或CBA读作:角ABC或角CBA2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字母B在中间3所以,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我们可以:B读作:角B4为了方便,有时我们可以标上数字,:1,读作:角1。注:区别“”和“”的不同,请同学们随意画几个角,训练一下这三种读法。二角的度量1引入展示图片比拟角的大小个别答复,集体核对。师:我们以前学过用米、分米、厘米等计量线段的长度,大家能不能想出一种适宜的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呢?分小组讨论、汇报。2介绍量角器师生同时拿出量角器。你看到了什么?这个量角器像一个大迷宫,一点也看不明白,是不是?老师告诉大家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9、板书)如今请同学们走一走这迷宫,看看你能找到几座城堡。反应:请找到中心点这座城堡的小朋友,指着它(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内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内刻度线,外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外刻度线。以右边的0为起点,起点处的0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的刻度线。3认识1角课件演示。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表示1度。4学习量角1出示一个直角让学生量师: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分组讨论,汇报。师生共同方法: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点对点板书零度刻度线与角的边BC重合-线对边板书所要量的角的另一条直角边对着

10、90,所以是90。复述量法。2试一试出示40和140角师:当看另一边时有二个数,应该读哪一个数呢?:角的一边对着里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内刻度线了当角的一边对着外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外刻度线了-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板书学生齐读。三、稳固练习教材41页“试一试”四、师生共同回忆本小节所学内容。五、作业教材46页练习二第4题。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教案3 一、背景设计“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作了比拟详细的要求,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

11、初步的空间观念,开展形象思维等。而“角”的认识是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但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对“角”的知识比拟抽象。虽然生活中对角已积累一些经历。但对角的几何图形还是第一次认识。教学起来比拟困难,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经历活动增加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创设认识和理解数学角的情境。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生活中的详细感知,逐步过渡到数学中的抽象概括,开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学情分析p 学习需要的分析p 。1、实际是什么?认知起点才能学生在认知上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可以识记平面图形中的角及实物中的角。2、应该是什么?认知上到达使能目的。知道角是如何形成的识记角各局部的名称,会用

12、不同方法做角,知道角有大小,会比拟的大小,学会画角并能实际理解应用。学生分析p :本班学生根底性知识掌握较好,学习才能较强,在撑握已有的知识经历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在理论活动中探究、发现,会很好地到达教学目的。教学目的的分析p 1、知识与技能目的: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可以识记和理解角各局部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能识记理解和应用。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展数学考虑。二、教学策略分析p 教学重点:经历活动

13、,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的概念。教学难点:经历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打破方法: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络,其次借助直观动演示,使抽象为详细降低学习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开展。教与学的分析p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启发式教学形式,运用动手操作法、直观演示法、互动交流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并借助多媒体手段,进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从而“变教为诱、变诱为思、以诱达思”。三、教具学具的准备:课件、活

14、动角、剪刀、水彩笔、木棒、纸。四、教学媒体的选用1、设计思想: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的角,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教学时必需通过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先认识实物中的角,指一指、摸一摸等初步感知,然后经态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链接生活引入新知1、板书角,师:你认 识吗?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或者说生活中你在那里看到角)师:是呀!这些角生活中处处可见,而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角是数学意义的角,数学中的角是怎么样的呢?老师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好吗?2 出示实物图:(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正方形等)指角:指一指你认为的角在哪里?画

15、角:看来大家对角的认识有些不同,能画出你心目中的角吗?3 谈话引入:大家心目中的角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意义的角具有仕么样的特点呢? 1、说生活中的角2、指角 (选择自己喜欢 的图形)3 画角:在纸上试画,说说画的角是怎样的)为学生学习数学角创设详细情境翻开思路,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生活中的详细感知逐步过渡到数学中的抽象根据二、操作感知、自主构建(一)抽象角建立表象1、演示观察,正确感知:1课件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从房子剪刀、扇子中抽象出角)提问:你又发现了什么?2、画角、课件演示(从一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的线)。3、师:动动小手也画一个角,好吗?4、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的。5、学习角的各局部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