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上海高三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田心雨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533787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上海高三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田心雨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推荐上海高三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田心雨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推荐上海高三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田心雨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推荐上海高三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田心雨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推荐上海高三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田心雨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上海高三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田心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上海高三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田心雨(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 年 级:高三 课 时 数:3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C 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C 审题立意的常见方法T 能力训练授课日期及时段年月日 :教学内容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 一、专题知识梳理考场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审题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决定作文的成败。人们常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来形容审题的重要。立意是对审题结果的表达,是审题结果的外在表现。阅卷老师常常根据作文的立意来判断考生的审题是否准确,由此做出“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的等级评定。所以,审题和立意,思维上虽有先后,实为一体。三种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命题作文的

2、审题立意:(一)命题作文的特点命题作文一直是髙考作文的重要形式。现今出现的命题作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写作范围十分宽泛,一般没有文体的标志,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看似宽松而自由,实际上它要求更高,写作起来也更难。因为其他作文在制定框框的同时,也往往或在审题上,或在立意上,或在选材上给你提供可供选择的信息,给那些“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的考生开掘一下思路。标题作文则不同。它没有限制,也就无从参考,需要“另起炉灶”,在上述各方面动更大的脑子。(二)命题作文的分类1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等等。(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

3、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2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2)材料式命题作文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2006年江苏卷作文人与路: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还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3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

4、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肩膀。(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二、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话题作文的特点话题作文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导引材料、启发提示语、话题要求、注意事项等。导引材料或叙述一段故事,或揭示一种现象,或提供一件事实,或阐明一个事理其作用是作为引出话题的桥梁,引导考生把思维指向

5、话题,帮助考生对话题产生相关联想。与材料作文所提供材料不同,它不是立意写作的基础,在行文中可用可不用。启发提示语较为简短,或解说,或补充,或引申,或提问,它帮助考生跳出材料,激活思维。话题是由导引材料引出或提炼出来并被限定下来的作文的中心,话题有时包容在导引材料之内,是导引材料整体或部分意义,有时是导引材料拓展了的意义,话题是考生立意写作的基础。注意事项中“你可以也可以”,“自选、自定、自拟”是进一步提醒你哪些是你能够自主选择的,而“必须”、“不少于”则是强调该条件是你在作文中必须满足的硬性规定。话题作文有如下特点:1命题的开放性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范围、写作的内容指向,不限立意,不限取材,不

6、限表达方式,呈现出全方位的开放态势。2创新的导向性话题作文的命题旨在启发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激活考生的思维,激励并培育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思维的发散性话题作文以话题为定点向四面发散,话题是触发点,是引爆点,引发考生做纵向、横向、顺向、逆向、侧向、分聚等多方向思考。4文体的多样性话题作文不限文体,文体多样。除可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外,还可写应用文,如书信、新闻、特写、报告等;写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剧本;写杂文、寓言故事、童话;甚至还有写诗歌的。5行文的自主性立意自定,考生可围绕话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文体自选,考生可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适合自己的文体;标题自拟,为了更好地表

7、达作文的主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考生可自拟文章标题。例如:“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是杨绛女士写在钱钟书围城扉页的一句话。每天,我们吸入与呼出,进门与出门,阅读与表达“入”与“出”成为生命的常态。请以“入与出”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材料作文的特点只给出材料,既不规定话题,又不给题目,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

8、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是材料作文的基本特点。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必须直接根据材料审题、立意。考生必须认真地审察、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基本含义。如果有两则或以上的材料,还得弄清它们含义上的关系,把握其中关键。要求考生必须以材料的立意作为作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写作中不管是议论或记叙都要紧扣材料,行文当中应不时地引用或照应材料。1文字材料文字材料是指用文字叙述的材料,一般有寓言性材料、评述性材料、事件性材料、文学性材料、情景式材料、背景式材料、情感式材料等。对文字材料审题的妙招是:吃透材料,凭借“抓手”,提炼观点。下面举例详述之:1)寓言性材料的“抓手”即是揭示寓意的语句寓言性材料常有故事性,针对寓言性

9、材料,除了要抓住主体形象的特征分析其寓意外,还要抓准隐藏寓意的句子,以此为“抓手”,提炼出自己的观点。例如: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有一天,伊索在郊外散步,遇到一个人问他:“先生!请问从这里到城里要走多长时间?”“往前走!”,伊索头也不回地说。问路者有点发蒙,他又问了一次。伊索还是说:“往前走!”问路者走到伊索面前:“先生,你怎么总开玩笑?”“朋友,我没有和你开玩笑”,伊索认真地说,“我指引了方向,却没有看到你步行的速度,怎能回答你所需要的时间?”在这则寓言材料中,隐藏寓意的句子是伊索的话:“我指引了方向,却没有看到你步行的速度,怎能回答你所需

10、要的时间?”抓住了这句话,就抓住了寓意,以此为“抓手”,仔细斟酌,可以提炼文章的观点,即强调“行动力”是这个材料的重心。2)评述性材料,“抓手”即是议论抒情语句在评述性材料中,议论抒情性的语句常常在叙述性文字之后,也有时在叙述文字之前,形成夹叙夹议的一种行文方式,对此类型材料的审视,关键是抓住议论抒情句,因为这种句是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是对叙述文字的评论或内容的概括,以此为抓手,能比较顺利地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观点。例如: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2013年度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一如媒体预料的那样突破了150万,再创历史新高,工作没有高低贵贱

11、,个体的职业选择自有他们的理由和权衡,都值得尊重和理解。但近年来年轻人扎堆儿去挤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却也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有媒体将他们成为“稳一代”。有人认为,如果社会中原本应该最具冒险精神、最爱折腾的群体,普遍盛行求稳心态,趋于安稳和保守,那实在不是一个国家的福音。这是一则典型的评述性材料,其议论性句子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如果社会中原本应该最具冒险精神、最爱折腾的群体,普遍盛行求稳心态,趋于安稳和保守,那实在不是一个国家的福音。”以这一句为“抓手”,仔细品味,你就会提炼出观点:可以是经历了一番闯荡碰壁之后,回归平淡,也可以是平淡庸碌之后,重新投入到社会的激流中。作文中体现出两者的

12、转变,也是不错的选择。只是阅卷老师应该更希望能看到立意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作文,而不是“我只想安安稳稳平平淡淡过一生。”只有安稳没有创新的社会,只会退步落后。3)事件性材料,“抓手”即是揭示因果的语句有些叙述事件的材料往往没有议论抒情的语句,审题时我们应该重点抓住揭示事件结果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语句进行分析,以此为抓手,提炼观点。请看下面的材料: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为猛烈地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

13、。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睛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这则材料,揭示结果的语句是:鳄鱼放弃了所有努力,最终活活饿死。揭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语句是:第一次进攻“它失败了”,第二次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通过分析这“因”“果”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不难把握材料的主旨:在多次挫折与失败面前,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停止努力,而应该冷静分析,寻找新的出口。4)文学性材料,“抓手”即是体现哲理的语句能够成为作文材料的文学性材料,一般都是十分简短而又蕴涵着丰富哲理的诗歌或散文片断。对

14、这类材料的审题,关键是抓住诗中或文中体现哲理的关键句,以此为抓手,仔细分析,从中提炼观点。如下面一首卞之琳的小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一首精粹而富有哲理的现代小诗,没有故事性,但诗意盎然,富有哲理,其中“你”“别人”这两个形象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很好地体现了主、客体互为相对、共生、双赢的哲学观念。在审题时,重要的是通过对诗的解读,抓住体现哲理的诗句,提炼出观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实现双赢。在材料作文审题过程中,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挖掘,会提炼出不同的观点,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髙低各不同”。但提炼的观点虽多,要去粗求

15、精,去伪求真,不片面,不肤浅,真正提炼筛选出能反映材料意蕴的核心观点。二、专题精讲例1:以“超越与回归”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这样的两个概念很抽象。一般来说,需要从身边的生活入手,从感性入手,即在生活体验中寻找两者的可能关系。比如,春晚有一个环节是“致敬30年”,这自然是老节目的回归,但是,随着老节目回归的还有那种纯净与质朴,这又何尝不是对当下浮躁的流行文化的一种超越?于是就可以得出一种认识:回归也是一种超越。这样就可以打开思路了,逆向去想:“超越何尝不是一种回归”?总体上把握了两者的关系,再对这种关系做细致的辨析把“为什么”讲清楚就可以写出很深刻的文章了。例2:有一首名为让你飞的歌曲,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你和我断了一切/没有理由去埋怨/就因为我深深爱你/爱的瞬间/对我就算是永远”。“瞬间”与“永远”原本似乎是矛盾对立的,在这里却并非如此。请以瞬间与永远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