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与思考所在基层团组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533647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与思考所在基层团组织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2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与思考所在基层团组织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22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与思考所在基层团组织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22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与思考所在基层团组织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22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与思考所在基层团组织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与思考所在基层团组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与思考所在基层团组织(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与思考|所在基层团组织 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与思考为了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全县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增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全县基层团组织队伍建设,2011年4月至5月,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查阅档案资料等形式对全县乡镇、企事业单位、学校中的14个重点单位团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研分析,形成如下调研报告:我先后到5个乡镇、2家企业、5所学校和部分村委会,就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分别与分管乡镇和村团组织的部分同志进行了座谈,并实地查看了部分村级团组织,走访了部分农村团员青年,对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和作用发挥进行了初步了解。 一、基本

2、情况 全县共有(1418岁)青年4.2万人,其中共青团员6158名,其中学生团员4793名,农村团员867名,企事业单位813名。基层团委30个,其中乡镇团委11个,中学团委15个,企事业单位团委4个;团支部398个。专职团干部32名。11个乡镇团委干部平均年龄25岁,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全县171个村团总支,配备团干部171名,配备率100%,村团总支书记平均年龄28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2名,占40.3%,村级团总支书记兼职率100%。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党政加强对团的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级党组织结合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将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列入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有针对性地解决

3、乡村团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乡村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调动乡村团干部工作积极性,有的乡镇制定了团干部任期目标,并将团的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有的乡镇选择经济条件好、党建工作成熟的村进行试点,采取党建带团建、先进带后进的方式,为其选配了年富力强的团总支部书记,制定和完善了各项团内规章制度,并以点带面,推动其它村团的建设。 (二)乡镇团的建设有所改观。各乡镇把建好班子、选好书记作为工作的重点,对那些素质低、能力弱、威信差的团干部坚决进行调整,调查的11个乡镇中,团委书记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23岁,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人,党员6人。乡镇团干部较可喜的变化是

4、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发生很大转变。大多数乡镇团干部思想观念跳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等、靠、要”状态。 (三)村级团组织活动基本正常,能发挥一定作用。被调查的村团支部基本能坚持团章制度,定期向广大团员宣传、贯彻党的有关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乒乓球、篮球、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村团支部班子大都主动团结在村党支部周围,自觉维护党组织权威,认真贯彻落实党组织决议。许多村团组织积极主动带领青年致富奔小康,团干部带头致富渐成气候。 三、主要问题及原因从总体上来说,目前农村基层团组织现状与共青团参与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团的基层组织网络不健全,“软瘫散”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

5、较为突出;团的组织设置、团员的管理方式、团的活动形式等尚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要求,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组织管理方式束缚,个别地方甚至还没有完成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基层团组织的服务方式、服务功能落后,在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方面无所是从;一些地方的团干部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团员队伍的个体素质还不适应当前农村发展形势和要求,个人的发展愿望与当前的发展形势不一致等。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基层团组织重视程度减弱随着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基层党组织对团的建设重视程度不高,精力投入不足,关心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强,个别地方甚至放松了对团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使许多基层党

6、组织也本着“能维持、能交代、不指望、无任务”的态度来对待基层团的工作,不给团干部交任务,不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特别是乡镇党委在对待和评价团干部工作上,只重党政统一部署,忽视团的自身工作,一些地方单纯以完成乡镇党政安排工作好坏来看待团委书记,不看团的工作效果。有的认为只要把党政部署的工作做好了,把经济工作搞上去了,团建工作自然就会跟上来;还有的认为经济工作压力大,没有精力抓团建。由于放松了团的建设,有的乡镇团委自身建设薄弱的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二)团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团干部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党政领导思想

7、观念不够解放,重视不够,在问卷中有68的被问者,认为目前影响团干部培养选拔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使用不够大胆,存在着求全责备,使用上不放心的思想,具体表现在: 1、认识片面,选配不力。不少基层单位领导认为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就是选拔几个年轻人装点门面,团的工作有人负责就行了,把配备当作唯一目的。因而配备团干部不慎重,想调就调,想换就换,任免的随意性很大,选配的人员要么是综合素质差,工作能力差,要么是选配资历老的中层干部兼任,导致其对团的工作热情不高。 2、求全责备,怕担风险。一些人总认为团干部经验不足、不成熟,挑不起重担,嫩了顶不住,冲了稳不住,浅了镇不住。用完人的标准来衡量年轻干部,看缺点

8、多,看优点少;看问题多,看成绩少,总觉得年轻干部不稳重、不全面,在选拔上顾虑重重,怕担风险。由于这些思想的存在,导致团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有关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近年来,上级团委制定下发的关于团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政策性文件比较多。但从实际情况看,有一些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尚不尽如人意。从现有的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内容看,主要表现为:团内文件比较多,党团联手文件比较少;原则性意见比较多,实施细则比较少;贯彻要求比较多,执行不力时处理办法比较少,从而导致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权威不够、规范不清、职责不明、处罚不力。据统计,是党员的团委书记中,能每次或经常列席同级党委会的团委书记仅占10.5%。党委会应每年两

9、次听取团委工作汇报,研究团的工作,但据问卷调查反映,每年研究团的工作仅一次甚至少于一次的党委占到32.0%。 32.9%的团委一年只开一次民主生活会, 24.7%的团委有时候一年也不开一次,甚至从来不开。同时,我们发现,团干部从事团的工作的时间经常得不到保障,专职团干部专职不专用,兼职团干部兼职过多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乡村机构改革,人员压缩,因而配备的团干部兼职过多,严重影响了团的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在改制过程中,一些企业撤消团委机构设置、将团委合并和归属于其他部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在培养选拔团干部上出现的困难,还表现在一些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1、团干部队伍出入口缺

10、少畅通机制。入口不畅,不能从全社会范围广泛择优。目前我县县直单位中层干部和乡镇、街道及县级机关干部年龄结构也明显偏大,这种状态,在很大程上制约着团干部的来源。过去我县团干部大体上都是从行政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选调生、复退军人、初高中毕业生中选拔,这种形式缺乏竞争择优机制,使优秀人才难以进入团干部队伍。近几年来,因推行公务员制度,准备机构改革,受身份、编制等限制,团干部队伍的入口基本堵死了,这样团干部队伍老化的趋势日益严重,全县机关、村级团干部队伍年龄呈上升趋势。出口不畅,成为团干部成长的制约瓶颈。由于一些优秀的团干部不能适时进入领导岗位,使他们不能有效得到锻炼,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团干部的转岗

11、输送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调查中发现,团委领导班子中,除了36.4%的团干部转岗愿望比较迫切外,还有38.7%的团干部感到本单位团干部转岗很困难,即使转岗安排也不是很好。 2、培养教育上缺乏多渠道机制。目前对团干部的培养教育主要分两大块,一是理论业务素质的培养,二是实践的锻炼。对于理论业务知识的培训主要是各级各类培训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实际效果没有预期的好。实践锻炼仅限于交流,且刚刚起步,力度不大,满足不了我县团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各级各部门就如何提高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平时多分派急、难、险、重的任务,让他们在实际岗位上增长才干考虑不多。 3、后备干部的

12、使用上缺乏备用结合的机制。团干部后备队伍建设严重滞后,造成后备干部青黄不接,人才贫乏,在不少村XX县区直机关,出现了“非党非团的假书记,年近半百的老书记”的情况。在选拔后备干部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选拔轻培养的倾向,有备用脱节的现象存在,由于备而不用的比例较高,对未来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三)团干部自身要求不严。团干部自身存在着一些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不足,还有一些缺点是新形势下的产物,影响了对新时期团干部的正确评价和有效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由于一些团干部中还存在重学历轻团务、重经济轻理论、重技能轻文化等现象,轻视理论的功用,

13、又不注意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因此,在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就显得比较薄弱。在成长过程中较少、甚至没有经历过大的政治风浪考验,在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上比起前辈来要逊色一些。 2、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工作作风上还不够扎实。一些团干部在工作上为急于出政绩、得荣誉,往往对扬名显能的事比较热衷,对眼前的、现实的成就比较看重。在工作中还往往表现为开始干劲实足,一遇困难和挫折则垂头丧气,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意志。少数团干部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对分管工作业务业务钻研不够,工作消极拖拉,往往流于形式、浮在表面,离岗位要求存在一定距离。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团干部是从学校到机关,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更多的是

14、一次次考试中的获胜者,似乎现有的成就都是靠自我奋斗的结果。这样一些年轻干部就不能正确对待组织、对待群众、对待自己,缺少一种谦虚、谦让、严格的精神和风范。 3、工作经历总体上还比较单一。据问卷调查反映,不少团干部的工作经历比较单一,从学校到机关,“从团到团”,缺乏其他岗位的锻炼。因此,在调查中发现,乡镇、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团委领导班子中,有近80%的团干部希望参加挂职锻炼,丰富自己的工作经历。 (三)基层团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乡村两级组织萎缩。近年来,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干部的配备多半是按照需要来考虑的,不再单独把团干部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和后备力量;乡镇团干部专职不专用,致使部分乡镇团委有人无

15、组织或有组织无人。村干部队伍精减后,行政村团支书普遍交叉兼职,既无工作压力也无工作精力,空壳支部增多。二是团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团组织有形式无内容,团员青年游离组织之外,绝大多数村团组织多年不开会、无活动,许多农村团组织变为空壳团支部,团支部书记无人当,团干部无人干,“名存实亡”甚至“名实俱亡”。三是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力,存在着制度“上墙不上心”的现象。一些相对后进乡镇团委,虽然也有各种制度,但不够规范,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力度不够,遇到问题不是按照程序制度办事,而是看人办事,决策随意,工作随意。 (四)外出务工青年增多,团员教育管理工作徘徊不前调研发现,农村团员流失严重,发展

16、团员困难,团员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突出。特别是流动团员管理薄弱,多数外出流动团员游离了团组织管理,相当数量的外出归来团员的组织关系无处落实。在团组织生活不正常的情况下,农村发展团员工作也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一个村一年到头发展不了一两个团员,更有的连续几年没有发展新团员,造成农村团员数量逐年减少。由于团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致使村里大部分团员思想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发挥不了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 (五)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难以落实有的乡镇党委把乡镇团委书记混同于一般干部,政治上关心少,工作上指导少,方法教的少,任务安排的少,相应待遇落实少,加之部分团干部兼职过多,影响了热情和积极性。乡村团干部没有政治地位也没有相应的经济补助,大部分农村团支部书记从事团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