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材料孔径分析方法介绍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532779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膜材料孔径分析方法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膜材料孔径分析方法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膜材料孔径分析方法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膜材料孔径分析方法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膜材料孔径分析方法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膜材料孔径分析方法介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你的膜材料孔径分析准确吗?深入研究孔径几种测试方法一,气体吸附法1. 测试原理:根据低温氮吸附获得孔体积,从而得到孔隙率。该方法只能获 得200nm以下尺寸孔结构的孔体积,无法表征200nm以上孔的信息,对于大量滤 膜不适用2. 孔径测试范围:0.35-500nm3. 测试膜材料孔径缺点:测试孔径范围0.35-500nm;对于微米级别的孔则 无法测试;隔膜材料中通孔的孔喉直径(即通孔最窄处的直径)是最关键,最重要 的,而氮吸附测试不区分通孔和盲孔,所以孔径测试误差会很大4. 方法测试原理图:二,压汞法1. 测试原理:借助外力,将汞压入干燥的多孔样品中,测定渗入样品中的汞 体积随压力的变化关系,

2、并据此计算样品的孔径分布。该法将不透气的U形孔 也折算进去,因此测定结果的参考价值不大。如果想测试较小孔径,如100nm 以下,需要非常大的压力(20MPa以上)才能把汞注入材料孔道内,这样大的 压力是一般材料承受的,在高压下,膜材料的孔结构会变形甚至压垮,致使结果 偏离理论值;2. 孔径测试范围:50nm-500um3. 测试膜材料孔径缺点:(1)孔径范围:50nm-500um;如果想测试较小孔 径,如100nm以下,需要非常大的压力(20MPa以上)才能把汞注入材料孔道内, 这样大的压力是一般有机材料不能承受的,在高压下,膜材料的孔结构会变形甚 至压垮,致使结果偏离理论值;但是对于泡压法,

3、对材料施加的压力要小得多;(2)同氮吸附一样,压汞法无法区分通孔和盲孔,更无法表征孔喉处的尺寸。4. 仪器图片三,泡点法1. 测试原理:当孔道被液体润湿剂封堵时,由于润湿剂表面张力的作用,此 时如果用气体把孔打开的话,则需要给气体施加一定的压力,而且孔越小则开孔 所需压力越大。通过对比多孔材料在干燥与湿润状态下压力与气体流量之间的关 系曲线,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就可获得样品的孔径分布。力泡出法孔径分析使篇试点理2. 孔径测试范围:20nm-500um3. 对气液排出法而言,由于气液界面张力较大,只能通过加大气体压力来测 量更小的孔径,但是高压易导致漏气、样品变形、压力降等一系列问题。泡点法

4、的弊端在于不适于测量小孔径的膜材料。-札径泡旗法尖整原理示意鄙沏管诉均孔径雁吟压力半干曲彼湿曲线L O o o o o O S 6 4 2 透气翠一 im跋-弋气体流动速率与压力关系曲线4. 仪器测试报告截图实测泡点压力bar:1.350突测泡点孔跖0.G72最小孔/压力bar:3L 4044最小孔祎u m:0.0203平均孔径唇力bar:27.9007平均孔径/口职0. 0229最可几孔径主0.0224气体渗透率-33 (ca2s. bar) iL 5492.Ibarl5.6S-1O流刷压力曲瓶5.仪器图片四,悬浮液过滤法测试原理:是以球形粒子悬浮液为介质,使用待测样品对其进行错流过滤, 对

5、比原悬浮液和透过液中粒子粒度分布的变化即可计算孔径分布,透过液中最大 粒子的直径,即为该多孔材料的最大孔径。五,液液排除法1. 测试原理与泡点法类似,也用于测量孔喉,只不过是采用与润湿剂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代替气体作为开孔剂;2. 测试原理:10nm-200um3. 测试膜材料孔径优缺点:由于液液界面张力较小,在测量较大孔径时只需 极小的压力,因而压力的测量误差较大,其最佳测量范围是10纳米至200微米。泡压法(气液驱替)压力-孔径对应关系 根据公式:D=4y Cos0 /AP,计算如下:压差叩/bar孔径/M m浸润液:水Y=72.75 mN/m浸润液:porofilY=16 mN/m0.005416.1391.520.01208.0745.760.0541.619.150.120.814.580.54.160.91512.080.45850.4160.092100.2080.046150.1390.031200.1040.023250.0830.018300.0690.015350.0590.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