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保密知识测试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529295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保密知识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3年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保密知识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3年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保密知识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3年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保密知识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3年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保密知识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保密知识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保密知识测试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保密学问测试题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保密学问测试题库一、填空题(共 89 题)1. 国家隐秘是指关系国家的 安全 和 利益 ,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肯定时间内只限 肯定范围 的人员知悉的事项。2. 保守国家隐秘的工作,实行乐观防范、突出重点、 依法治理 的方针,既确保国家隐秘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3. 保守国家隐秘是我国公民的一项根本义务 。4. 国家隐秘的密级分为 绝密 , 机密 , 隐秘 三级。5.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隐秘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11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 2023 年 4 月 29 日修订通过,自 2023 年 10 月

2、1 日 起试行。6. 涉密人员是指因工作需要,接触、知悉、治理和把握国家隐秘的人员。7. 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简称涉密人员),依据涉密程度分为:核心 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 一般 涉密人员,实行分类治理。8. 涉密人员脱离涉密岗位必需实行脱密期治理,其中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为2-3 年,重要涉密人员为 1-2 年,一般涉密人员为 6 个月到 1 年 。9. 机关、单位应当实行 保密工作责任制 ,健全保密治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 ,加强保密检查。10. 销毁磁介质、光盘等隐秘载体,应当承受 物理 或 化学 的方法彻底销毁,确保信息无法复原。11. 不得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

3、算机上 穿插 使用移动存储介质。12. 涉密网络不得直接或间接连接国际互联网,必需实行 物理隔离 。13. 计算机口令在网络中必需加密 存储 和 传输 。14. 涉密计算机的密级应按 处理和存储信息的 最高密级 确定。15. 携带涉密计算机和存储介质外出,应当履行 审批 手续,带回时应当进展保密检查 。16. 机关、单位对承载国家隐秘的 纸介质 、 光介质 、电磁介质 等载体以及属于国家隐秘的设备、产品,应当做出国家隐秘标志。17. 收发涉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 编号 、 登记、签收等手续。18. 绝密 国家隐秘是最重要的国家隐秘,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患病特别严峻的损害。19. 机密国家隐秘是

4、重要的国家隐秘,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患病严峻的损害。20. 隐秘 国家隐秘是一般的国家隐秘,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患病损害。21. 国家隐秘的知悉范围,应当依据 工作需要 限定在最小范围。22. 国家隐秘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机密级国家隐秘不超过 20 年。23. 移动存储介质不得在 涉密计算机 和 非涉密计算机 之间穿插使用。24. 涉密信息系统、涉密台式计算机、涉密便携式计算机不得与 国际互联网连接,不得具有无线上网功能。25. 制止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在未实行保密措施的 有线和无线通信 中传递国家隐秘。26. 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隐秘的, 主办单位 应当实行保密措

5、施, 并对参与人员进展 ,提出具体保密要求。27. 摘录、引用国家隐秘内容形成的涉密载体,应当按原件密级、保密期限和 知悉范围 治理。28. 未经审批的涉密信息系统,在试运行期间不能存储和处理 涉密信息 。29. 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现场修理时,应由有关人员全程旁站伴随。30. 存储在涉密计算机或存储介质中的电子文件,只要内容涉密,就应当标明密级。31. 机密级涉密计算机的系统登录如承受用户名加口令的方式,则系统口令更换周期不得长于 1 个星期。32. 处理隐秘级信息的计算机,口令长度不少于 8 位。33. 处理机密级信息的计算机,口令长度不少于 10 位。34. 处理绝密级信息的计算机,应承受

6、 生物特征等强身份鉴别措施。35. 高密级的移动存储介质制止在 低密级的计算机 使用。36. 严禁将用于处理国家隐秘信息的具有打印、复印、 等多功能的一体机与 一般 线连接。37. 涉密信息系统依据涉密程度分为 绝密级 、 机密级 和 隐秘级 。38. 资质单位应当成立 保密工作领导小组 ,为本单位保密工作领导机构。39. 国家隐秘的知悉范围以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隐秘的,应当经过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40.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隐秘事项,应当依据国家隐秘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同时确定 保密期限 和 知悉范围 。41. 绝密级国家隐秘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

7、中保存,并指定专人治理 。42. 机关、单位应当依据保密法的规定,严格限定国家隐秘的 知悉范围 ,对知悉机密级以上国家隐秘的人员,应当作出 书面记录 。43. 涉密人员应当通过 培训 ,并签订保密承诺书 前方能上岗。44. 涉密人员离岗离职须经资质单位保密审查,签订保密承诺书,并按相关保密规定实行 脱密期 治理。45. 资质单位应当依据工作需要,严格掌握涉密载体的接触范围和涉密信息的知悉程度 。46. 涉密办公场所应当安装门禁、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等安防系统,实行封闭式治理。监控机房应当安排人员值守。47.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工程的设计方案、研发成果及有关建设状况,资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以任

8、何形式公开发表、沟通或转让。48. 确定国家隐秘知悉范围的两个根本原则:一是 工作原则需要,不应简洁把国家隐秘视为一种政治待遇,或把行政级别作为确定国家隐秘知悉范围的依据。二是最小化原则 ,能够具体限定到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机关、单位,由机关、单位限定到具体的人员。49. 保密工作应当坚持最小化、全程化、精准化、自主化、法制化 五项原则。50. 退出访用的涉密计算机未经安全技术处理,不得赠送、出售、丢弃或改作其他用途。51. 涉密计算机改作非涉密计算机使用,应当经过机关、单位批准,并实行撤除信息存储部件(如硬盘、内存)等安全技术处理措施。52. 常见窃听方式主要有有

9、线窃听、无线窃听、激光窃听和定向窃听等。53. 保密要害部门,是指机关、单位日常工作中产生、传递、使用 和治理绝密级或较多机密级、隐秘级国家隐秘的内设机构。54. 保密要害部位,是指机关、单位内部集中制定、存储、保管涉密载体的特地场所。55.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严格治理、责任到人、严密防范、确保安全。56.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按国家标准配备保密技术防护设备,对使用的信息设备特别是进口设备和产品应进展保密技术检查检测。57. 保密工作责任制主要有: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机关、单位保密工作责任制,定密工作责任制,涉密人员保密工作责任制,保密行政治理部门工作责任

10、制等。58. 未经批准,不得将具有录像 、 录音、拍照、存储通信功能的设备带入涉密办公场所。59. 从事涉密现场工程开发、工程施工、运行维护的人员应为 涉密人员 。60. 核心涉密岗位是指产生、治理、把握或者常常处理绝密事项的工作岗位。61. 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不得到境外驻华机构、组织或者外资企业工作。62. 传递涉密载体应当通过 机要交通 、 机要通信 或其它符合保密要求的方式进展。63. 销毁涉密载体应当履行 清点、 登记、 审批手续,并送交保密行政治理部门设立的销毁工作机构或指定的单位销毁。64. 计算机一旦存储和处理过一份涉密信息,就应当确定为涉密计算机,并粘贴相关密级标志。65. 资

11、质单位应当依据资质等级、类别承接涉密信息系统集成业务。66. 涉密人员因私出境应经所在单位同意,还应依据有关规定办理保密审批手续。67. 机密、隐秘级涉密载体应当存放在密码文件柜中,绝密级涉密载体应当存放在密码保险柜中。68.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依据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制定分级保护方案,实行 身份鉴别 ,访问掌握,安全审计, 边界安全防护,信息流转掌握等安全保密防护措施。69. 涉密人员是指在涉密岗位 工作的人员。70. 变更密级或解密,应由 原定密机关、单位 打算,也可由 其上级机关 打算。71. 销毁隐秘文件、资料要履行审批、登记手续,并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到指定场所监销。72. 违反中华人民共

12、和国保守国家隐秘法规定, 有意或过失 泄露国家隐秘,情节严峻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73. 核心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 2 到 3 年 。74. 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前,应当将所保管和使用的涉密载体全部清退,并办理移交手续 。75. 国家隐秘的保密期限,除有特别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 30 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 20 年,隐秘级事项不超过 10 年。76. 资质单位应当定期对保密治理制度落实状况、技术防范措施落实状况等进展检查,准时觉察和消退隐患。77. 国家隐秘载体以及属于国家隐秘的设备、产品的明显部位应当标注国家隐秘标识。78. 机关、单位对符合保密法的规定,但保密范围没有规定的不明

13、确事项,应领先行拟定 密级 、 保密期限 和知悉范围,实行相应的保密措施,并自拟定之日起 10 日内报有关部门确定。79. 经保密审查合格的企业事业单位违反保密规定的,由保密行政治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暂停涉密业务;情节严峻的, 停顿涉密业务。80. 涉密信息系统未依据规定进展检测评估审查而投入使用的,由保密行政治理部门 责令改正,并建议有关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赐予处分。81. 未经保密审查的单位从事涉密业务的,由保密行政治理部门责令 停顿违法行为 ;有违法所得的,由 工商行政治理部门 没收违法所得。二、推断题(共 87 题)1. 核心涉

14、密岗位是指产生、治理、把握或者常常处理绝密级事项的工作岗位。( )2. 涉密人员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 )3. 经审查合格,进入涉密岗位的人员须按规定签订保密承诺书,担当相应的保密责任。 ()4. 涉密人员与境外人员通婚或者承受境外机构、组织资助的应当向单位报告。()5. 涉密人员本人或者直系亲属获得境外永久居留权以及取得外国国籍的应当向单位报告。 ( )6. 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不得到境外驻华机构、组织或者外资企业工作,但可以为境外组织或人员供给劳务询问或其他效劳。 ( )7. 国家隐秘的保密期限已满的,可以自行解密。 ( )8. 涉密人员脱密期内可以自由因私出境。 ( )9. 涉密

15、人员离开涉密岗位后,就不再对本人在原涉密岗位上知悉的国家隐秘事项担当保密义务。 ( )10. 涉密人员出境应当经有关部门批准,有关机关认为涉密人员出境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不得批准出境。 ( )11. 配偶、子女和本人都是涉密人员,相互谈涉密事项没有关系。 ( )12. 保密范围定得越宽,密级越高,越有利于国家隐秘的安全。 ( )13. 国家隐秘的标志为,前标注密级,后标注保密期限。 ( )14. 摘录、引用密件中属于国家隐秘的内容,应当以其中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作出标志。 ()15. 国家隐秘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一经确定,就不能转变。 ( )16. 国家隐秘的保密期限,除有特别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 20 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 10 年,隐秘级事项不超过 5 年。 ( )17. 企业的技术成果被确定为国家隐秘后,在保密期限内不得擅自解密和对外供给。( )18. 复制绝密级涉密载体应当履行审批手续,经本机关或本单位负责人批准, 加盖复制戳记,视同原件治理,并进展登记。 ( )19. 一般手机处于关机状态下,不存在泄密隐患。( )20. 因工作需要随身携带密件、密品外出时,不得进入购物、餐饮消遣等公共场所。( )21. 密品是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