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及粮食安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527637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及粮食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业及粮食安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业及粮食安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业及粮食安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业及粮食安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及粮食安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及粮食安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百姓可以不喝绿豆汤,可以少吃大蒜,而粮食就不同了,对老百姓来说必不可少。纵观我国历史,历朝历代一直把 如何解决好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古往今来,民族兴衰、社会安定、国力强弱、朝代更替,多与粮食问 题密切相关。对一个国家来说,粮食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还是主权问题。因此,历届领导人对于我国的粮食问 题,都不敢松懈。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邓小平: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 江泽民:如果经济上去了,粮食减少了,这绝不是中国可以走的发展路子。胡锦涛: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胡锦涛总 书记强调:“粮食安全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全局和人民切身利益,大意不

2、得,疏忽不得,放松不得。”温家宝总理强调: “粮食安全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李克强副总理强调:“经济安全 的核心是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和粮食安全,其中粮食安全是基础。”在当代,我们有幸成为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的见证者,这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进程。但是由于“铁、 公、基”、工业园区、城镇的成倍扩张,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耕地问题是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第一道红线,全国新一 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规定,到 2010 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 18.18亿亩和18.05亿亩,并确保15.60 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3、再加上我国水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繁,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等诸多因素,我国粮 食持续增产、国家粮食安全已面临严峻挑战。然而更要看到的是,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当中,近 2亿农民由粮食的生 产者变为了粮食的消费者,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的刚性需求还将持续增长。 据世界粮农组织估计,2009年底,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足人口达 10.2亿。到了 2030 年粮食需求还将会增加 30-40,预计 届时世界粮食贸易总量为 2亿吨,仅我国的粮食进口量就将达到 1.5 亿吨,占到世界贸易量的 75%,而目前我国的粮食净进 口量仅为 3%-5%(不含大豆、大豆油、棕榈油)。可以

4、预期,全球新一轮粮食危机的到来似乎已无法避免,非洲、印度等缺 粮地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饥饿危机。1、稳定基本农田,保障生产基地根据美国农业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从 1999 年至今,全球粮食产量仅在 2004年超过了消费量。到 2007年,全 球粮食库存已经从 1986 年的 130 天急剧下降到 54 天。而鉴于未来的人口增长和人均消费增长趋势,中国粮食总产必须保 持年均1%的增幅,才能满足需要,并且必须确保耕地面积不低于 18亿亩的底线。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应保证不低于 16亿 亩,这样的任务在今天听起来尤其艰巨。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38亩,在全世界26个人口超

5、过 5000万的国家中,排在倒数第三。 截至1996年10月,我国耕地面积为 19.5 亿亩,到2006 年10 月31日已锐减为18.27亿亩,平均每年净减少 1240万亩。 2009年我国耕地总数为 18.26亿亩,已高度逼近红线,那么又时隔两年过去,如今这个数字是多少,红线到底该画在何处, 我想这个问号我们大家都心知肚明。城市在毫无节制地摊大饼,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都是控制不住的欲望,村镇也纷纷将耕地挪作他用,大好的良田被吞噬, 农民常常为了保住“命根子”而不惜拿命来搏,但终究还是徒劳。2010 年,让农民“上楼”的现象愈演愈烈,不少地方打着 城镇化、工业化的幌子,强征滥占耕地,屡禁不止。

6、国务院在7年前就已经叫停了高尔夫球场的审批,但北京的高尔夫球场却越建越多。目前仍有 132家打着各种名目的 高尔夫球会、俱乐部、练习场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 132家高尔夫球场占地 13万亩,少则几十亩,多则几千亩,其中占 地最多的是2006年建成的北京永乐时光度假村高尔夫俱乐部,约 6640亩。高尔夫球场围京城可谓触目惊心,这样一个仅供富人才玩得起的娱乐运动几年时间竟违规占地 13 万亩,看着图上那大 片绿草如荫的画面,我们除了心疼还是心疼。不仅仅是北京,其他地方呢,也不仅仅是高尔夫球场,全国各地城区改造、 房地产开发、高新园区建设,甚至以各种名义的“圈地运动”,良田和耕地在大规模地缩减。如

7、果在百度上搜索土地违规占用的字眼,就会发现至少有几十页的全国各地违规占用土地的新闻条文。不说远的,今 年 6 月被查出的河北省鹿泉市一个所谓的“生态观光项目”,被曝违法占地 1000 多亩,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国土监察部 4 次停工通知都未能阻止。去年仅大同市涉及新增建设用地 375宗,面积 2万多亩,其中耕地面积 1.6万多亩。这样的例子 可以说比比皆是,如此肆无忌惮地滥占耕地,照此下去,18 亿亩耕地的红线面临的是尴尬境地,我们拿什么来守住这条红 线。遏制不住土地违规的脚步,危机就会步步紧逼。要想耕地保有量指标雷打不动,红线不可侵,就需要各地转变发展思 路。河北近日在调整干部考核指标中,把“

8、耕地保有量”放在首位,要求各地统筹考虑土地开发利用,科学解决土地供需 矛盾。比如结合新农村建设,对空心村进行改造,置换土地;探索土地合理流转机制,尊重农民意愿,实现农业生产集约 化经营等。18 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的生命线,温总理多次强调要保住这条红线,当有一天我们仅存的耕地无法再提 供足够的粮食,那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危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的重要性永远不过时,而粮食的基础是土地,耕地 日渐减少,我们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不得不大量耗费水资源搞灌溉农业,由此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这样畸形发展早就 敲响了警钟。要围绕坚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的总目标,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此

9、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严 格执行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等四项指标。要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整体控制作用,严 格土地用途管制,从严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必须建立和完善问责制,对违反土地管理法规事件的责任者进行严厉追究。要狠 抓耕地质量建设,大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只有通过综合性的有力措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确保 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2、健全市场体系,保证有效供给发挥粮食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能够高效、灵活、低成本地保证粮食供应。要尽快建立以国家粮食批 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批发市场为骨干,众多

10、的分布全国城乡的集贸市场为基础,粮食期货流通为先导的完整的粮食市场体 系。着力解决品种结构性矛盾,区域性粮食供需矛盾,活跃粮食市场,确保有效供给。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改善落后 地区粮食物流通道,改造和建设产销区流入流出大型跨区域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实现物流配送。要规范市场体系,严格 市场准入和管理;建立市场信用制度,强化行业协会和民间组织的行业自我管理和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严格规范市场主 体行为,严格产品质量检疫检验制度,严格整治假冒伪劣非法交易行为,严格实行产品无污染包装和标签制,切实加强对 粮食市场的监督检查。(四)建立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建立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11、”。粮食运输量大,必须有畅通的粮食流通体系,才能保正 粮食及时运送,满足销区粮食需求。所以,应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建立东北等粮食主产区的铁路、海运大通道,发挥中粮、 中储粮、华粮等国家级粮食企业作用,形成粮食生产、储备、运输、销售有机联系的粮食物流综合能力强的粮食物流体系。3、完善储备体系,增强宏观调控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是国际上通用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中国历朝历代、世界各国政府都有储备。储 备制度是国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平抑粮食市场波动、实施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和有效手段。要确保我国 粮食安全,必须健全和完善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政府储备和企业商品最低库存以及家庭储粮相结

12、合。中央战略专项储备 主要用于确保全国性的粮食明显供不应求、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的需要。地方储备主要用于解决区域性供求失衡、 突发性事件的需要和居民口粮应急需求。同时,所有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企业必须承担粮油最低库存义务,保证 必要的合理库存。要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尤其是主销区和西部缺粮地区和贫困地区及自然灾害多发区,更应加强和 充实中央和地方及企业储备。此外,还应加强大中城市、灾害地区的成品粮油储备,做好粮油市场的应急供应保障,切实 增强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人说:中国对于18 亿亩耕地保护无需太严格,中国所需的粮食完全可以通过国际市场采购解决,这是一种典型的不负 责任的幼稚论点

13、。农产品市场的开放使国内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增加,如万一发生针对我国的粮食禁运怎么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认为,1950年到1984 年间,全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85次经济制裁,其中涉及到食物 的出口贸易禁运为10 次,10次食物禁运中,有一半左右属于部分或全部中断援助性粮食出口。余下的粮食禁运大都是广义 粮食禁运,即对象覆盖包括粮食在内的大量乃至全部商品贸易的禁运。真正属于我国有关政策讨论中假设的以粮食为主要 对象的商业性粮食出口禁运只有一次,对象是前苏联,1980 年至1981 年,该国入侵阿富汗引发的。如果因国际环境变化, 发生针对我国的粮食禁运,将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为了降低粮食禁运

14、的风险,有必要对粮食进口依存度和用途加以监控; 还应鼓励对粮食进口替置的粮田在农业生产范围内加以利用,以求在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的同时,储备粮食生产能力,增强 抵御风险的能力。粮食安全应该有几个最基本的条件: 一是口粮的满足。口粮指的是人们直接消费的那一部分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保证,尤其是对于我国而言, 人口占世界的 22%,如果连口粮都要依赖进口,不但人民的生活受到威胁,而且,世界粮食市场也不可能生产出那么多的 粮食供我国进口,因此,必须依靠自己解决口粮问题,这是粮食安全最基本的条件。80 年代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状况有根 本性的改善,目前已稳定的跨越了温饱阶段,中国粮食安全水平已处于发展

15、中国家的前列,某些指标甚至达到了发达国家 的水平。也就是说,中国的粮食生产已不再是仅仅满足人们的口粮需求,而是使人们吃的更好。而一个国家人们的口粮需 求得到了满足,也就达到了基本的粮食安全的水平。因此,中国粮食生产可以在保证粮食安全储备的基础上,生产出人们 需要的口粮,其余的通过进口解决。这样的话,即使国际市场发生波动和不测事件,人民的基本生活不会受到影响。二是 基本储备粮。从本质上讲粮食储备说的是一个“最低粮食库存”的概念,粮食储备包括周转储备和后备储备两部分,周转 储备主要是为了克服粮食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与粮食消费的连续性之间的矛盾。后备储备通常是用来补救因作物歉收造 成意外的供应不足,

16、或者是用来平衡社会所无法承受的粮食市场价格的波动,有时也叫专项储备。所以,中国粮食安全的 最低产量为口粮加上最低粮食安全储备粮。三是在保证基本口粮和储备粮的基础上的国际粮食进口。进口粮食不仅需要一 定的外汇支付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才能即保证粮食供给,又具备经济实力的支持。因此,在保证粮食安全 产量之后,进口量的规模还要由中国外汇支付能力进一步决定,而进口的风险则在于中国与各个粮食贸易伙伴国的关系。 实现粮食安全目标需要付出代价,这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增加产量还是增加储备,无论是扩大进口还是改进分配,都不 能不付出相当的代价。粮食储备太少,达不到预定的安全目标,太多必然增加财政负担。因此,粮食储备应该有一个合理 的界限,用最少的储备达到最高的粮食安全水平。据有关部门研究表明,我国粮食产量的波动幅度在正负7以内,以此为根据,我国粮食专项储备率的安全保障线应该 为 7,即粮食专项储备量相当于国内粮食的消费需求量的 7 左右,如果我们对未来中国粮食需求的预测,2030 年粮食 总消费量最低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