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重难点及相应题解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52642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力学重难点及相应题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理论力学重难点及相应题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理论力学重难点及相应题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理论力学重难点及相应题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理论力学重难点及相应题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论力学重难点及相应题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力学重难点及相应题解(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运动学局部:一、点的运动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点的运动的根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等;选择坐标系,建立运动方程,求速度、加速度。求点的运动轨迹。2难点:运动方程的建立。解题指导:1第一类问题求导:建立运动方程然后求导。假如点的运动轨迹,且方程易于写出时,一般用自然法,否如此用直角坐标法。根据点的运动性质选取相应的坐标系,对于自然法要确定坐标原点和正向。不管用哪种方法,注意将点置于一般位置,而不能置于特殊位置。根据运动条件和几何关系把点的坐标表示为与时间有关的几何参数的函数,即可得点的运动方程。2第二类问题积分:由加速度和初始条件求运动方程,即积分并确定积分常

2、数。二、刚体的简单运动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刚体平移、定轴转动根本概念;刚体运动方程,刚体上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2难点:曲线平移。解题指导:首先正确判断刚体运动的性质。其后的分析与点的运动分析一样分两类问题进展。建立刚体运动方程时,应将刚体置于一般位置。三、点的合成运动重要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动点和动系的选择;三种运动的分析。速度合成与加速度合成定理的运用。2难点:动点和动系的选择。解题指导:1动点的选择、动系确实定和三种运动的分析常常是同时进展的,不可能按顺序完全分开。2常见的运动学问题中动点和动系的选择大致可分以下五类:1 两个或多个不坟大小的物体独立运动,如飞机、海上的船舶等对该类问

3、题,可根据情况任选一个物体为动点,而将动系建立在另一个物体上。由于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因此动系刚体与物体点只在一个点上连接,可视为铰接,建立的是平移动坐标系。2 一个小物体点相对一个大物体刚体运动,此时选小物体为动点,动系建立在大物体上。3 两个物体通过接触而产生运动关系。其中一个物体的接触只发生在一个点上,而另一个物体的接触只发生在一条线上。选动点为前一物体的接触点,动系如此建立在后一物体上。此时,那条线就是动点的相对运动轨迹。4 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通过接触或约束而产生运动关系。其中两个物体的接触也有上述点、线关系,但提供线的物体运动状态不简单,而其上有运动状态或明确的点。此时,将此点选为动点

4、,动系建立在接触处的物体如套筒上。5 两个物体通过接触而产生运动关系。两个物体各为接触提供了一条线。对此类问题通常有两种分析方法:A如果一个物体的接触线是圆弧,如此选其圆心为动点,动系建立在另一物体上;B假想有一个忽略大小的环套在两条接触线上,将其设为动点,分别将动系建立在两个物体上,共同研究小环的运动。此时两条线分别是小环在两个动系的相对运动轨迹。3选择动系时通常希望相对运动简单明确,但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做到这一点。如第一类问题多数不能明确相对运动轨迹。此时可将相对速度分解为两个垂直分量来计算。4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是矢量式,各可以建立两个投影方程,如果未知数过多将无法全部求得。可以选择适当的

5、投影轴,使得不需计算的未知短量垂直于投影轴,减少方程中的未知数。5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表示的是合成关系,不是平衡方程。在写投影方程时,应先写绝对速度加速度的投影和等号,再写等号右边的各个加速度的投影。要注意投影的正负号。6有些问题最后关心的是加速度,但在计算时首先要分析速度,在不是很困难的情况下最好将动点的各个速度都计算出来,以备加速度分析使用。7要注意不能遗漏关于简直氏加速度的分析,正确判断其方向、计算其大小。四、刚体的平面运动重要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平面运动的分解;基点与动点的选择;速度瞬心确实定;投影方程的建立。难点:运动学综合问题的求解。解题指导:1刚体的平面运动可以视为跟随基点的平移

6、与绕基点转动的合成,也可以有其他的分解方法。2基点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运动状态的点。基点不同,随基点平移的速度、加速度等将有变化,但平面运动刚体转动的角速度、角加速度是不随基点的选择而变的。3平面运动刚体内的点的速度计算常用的有三种方法,即基点法、速度投影法和瞬心法,它们各有特点:1 基点法:该方法延续了点的合成运动的分析思路,通用性强,适用于计算各种运动学物理量。但计算步骤多,不灵活。2 投影法:该方法在计算速度时是最快捷的。但它却只能用来求速度。3 瞬心法:该方法可以用来求速度,也可用来计算角速度。缺点是有时几何关系复杂。4在点的合成运动与刚体的平面运动结合,就构成了复杂的运动学综合问题

7、。对于这类问题常可用“逆向分析,顺向求解的方法。即先对要计算的物理量进展分析,找出合成关系,看看合成关系中哪些是待求的,再对这些待求的物理量进展分析,找出合成关系,再看要计算哪些量,依次类推,直到可用条件求解。而求解过程与分析过程顺序正好反向。5在综合问题坟解时常遇到某一中间物理量是其他物理量的短期聚落量运算结果,对这种结果不一定要求出,而是可将这种关系式直接代入后面的运算过程中。6与点的合成运动分析一样,有的物理量方向可以假设,如切向加速度等,但法向加速度和简直氏加速度的方向一般是可以确定的,不能任意假设。方向反了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静力学局部:一、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重点难点分析重点:

8、受力分析。难点:平衡关系的建立。解题指导:解析法:1 仔细审题。这就是要弄清题意,明确量和未知量,选取适当的别离体,使要求的未知量都能被表示在别离体上。2 画受力图。利用所给出的各种支座和连接的力学模型,画出正确的受力图。特别要善于应用二力杆和三力平衡定理的概念,以减少未知力的个数。3 选取坐标系。选取的原如此是尽量使一个平衡方程中,只包含一个未知数。通常使一坐标轴与某一未知力的作用线垂直。4 列平衡方程。5 解平衡方程。求得的力的绝对值表示力的大小,力的正负号表示在受力图中所假设的力的指向是否与实际的指向一致。几何法:1 仔细审题。2 画受力图。此两步骤与解析法一样,所不同的是要事先假定约束

9、反力的指向。3 选择适当的比例尺,根据受力图,作封闭的力的三角形或封闭的力的多边形。作图要先从力开始。4 用比例尺和量角器从封闭的力的三角形或多边形中确定。二、平面任意力系重要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面任意力纱的平衡方程。求解平面静定桁架的内力:1 节点法。 逐个地取节点为研究对象,应用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求出各杆的内力。2 截面法。 将待求内力的杆截断,把桁架分割成两局部,取其中一局部为研究对象,应用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求出各杆的内力。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选取平衡对象,建立平衡方程。难点: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解题指导解题步骤:1对于单个刚体的平衡问题,其解题步骤为:1 取别

10、离体。根据问题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平衡对象,并取出为隔离体。2 画受力图。根据平衡对象与周围物体的联系,确定约束的性质,并根据约束性质分析约束力,应用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分析隔离体所受力的可能方向和作用线,画出隔离体的受力图。3 列平衡方程求解。建立力与未知力之间的关系,求解未知力。2对于刚体系统平衡问题求解刚体系统平衡问题的根本方法与分析单个刚体平衡问题的方法大体相似,但也有一些差异。根据刚体系统平衡问题的特点,求解刚体系统平衡问题,一般可按如下步骤进展:1 判断刚体系统的静定与超静定性质,只有肯定了所给的刚体系统是静定的,才着手求解。对于超静定问题,需要平衡方程联合相应数量的补充方程才能求解。

11、2 先考虑整体平衡,求得某些未知的约束力,然后根据要求的未知量,选择适宜的局部或单个刚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约束性质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区分施力体与受力体,区分内力与外力,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3 分别考虑不同研究对象的平衡,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未知量。方法与技巧1单个刚体求解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 对单个物体的平面任意力系问题,其解步骤与平面汇交力系问题的解题步骤根本一样,不同之处是平面任意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有三个,可解出三个未知数。2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坐标轴,尽量使一个平衡方程中出现一个未知力。3 建立平衡方程时,要考虑力系中所有的力,任何一个力都不能遗漏。4 要正确确定每一个力

12、在坐标轴上投影的大小和正负号,特别要注意正负号。5 当未知约束力的作用线确定,而方向不能确定时一般情况下均如此,可以先假定方向一般假定约束力的正方向与坐标轴正向一致。然后,根据所得结果的正负号,判断未知约束力的实际方向:假如所得结果为正,如此实际方向与所设方向一致;假如为负,如此实际约束力的方程与所设方向相反。6 当未知约束力的作用线不能确定时,可先假设未知约束力在两个坐标上投影的方向一般设为正向。然后建立平衡方程,这时,约束力的投影方向为,投影大小为未知。由平衡方程求得约束力投影的大小,唧可求得相应的约束力。2刚体系统求解求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 当有几个平衡对象可供选择时,应考虑选择

13、哪能一个最适宜,或者先选择哪能一个,然后再选择哪一个。选择的原如此是,能够利用平衡条件确定某些未知力不一定确定全部未知力的局部应优先考虑。2 当刚体间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无法确定时,可以称假设其方向。必须注意的是,当所求结果为负时,表示施力体作用在所研究的刚体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3 画各个构件的受力图时,要特别注意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二力平衡与三力平衡定理等概念和原理的应用。虽然所有构件的受力图对建立平衡方程与求解所感兴趣的未知数不一定都有用,但是同时画出所有构件的受力图,会减少受力分析的错误。4 建立平衡时,应尽量使一个平衡方程中只出现一个未知力,以防止求解联立方程。5 解方程时,假如求得的约

14、束反力为负值,说明在受力图中假设的约束反力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但假如用它代入另一方程中求解其他未知数时,应连同其负号一并代入。6 可以利用解题过程某某未被选为研究对象的刚体,对其作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以验证所得结果的正确性。7 铡体系的平衡问题是静力学的重点内容,多数情况下,是各种考试心肝考的内容。3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怎样根据问题的性质,选取适宜的研究对象。所谓“适宜:一是指在研究对象上既有未知力又有力;二是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上受力比拟简单。2 一定要根据约束性质确定研究对象上所受力约束力,力争做到,在研究对象上每画一个力都有充分的依据,切忌主观随意以与毫无根据的猜想。4刚体系统的“内力和“外力2 刚体系统或其分系统中的各个刚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于系统而言,都是“内力。内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两两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 当考虑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时,要特别注意那种对于系统是内力,对局部或单个刚体却是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