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试井与不稳定试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523991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稳定试井与不稳定试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稳定试井与不稳定试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稳定试井与不稳定试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稳定试井与不稳定试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稳定试井与不稳定试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稳定试井与不稳定试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稳定试井与不稳定试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油气井试井第一章稳定试井第一节油井稳定试井一、原理达西定律告诉我们:平面径向流的井产量大小主要决定于油藏岩石和流体的性质(即Kh),以及生产压差。因此,测出井的产量和相应压力,就可以推断出井和油藏的流动特性, 这就是稳定试井所依据的原理。稳定试井也可称为产能试井。其具体做法是:依次改变井的工作制度,待每种工作制度 下的生产处于稳定时,测量其产量和压力及其它有关资料;然后根据这些资料绘制指示曲线、 系统试井曲线、流入动态曲线;得出井的产能方程,确定井的生产能力、合理工作制度和油 藏参数。本章主要介绍自喷油井的稳定试井。二测试方法(一)定工作制度1. 工作制度的测点数及其分布每一工作制度以

2、45个测点较为合适,但不得少于三个,并力求均匀分布。2. 最小工作制度的确定原则在生产条件允许情况下,使该工作制度的稳定流压尽可能接近地层压力。3. 最大工作制度的确定原则在生产条件允许情况下,使该工作制度的稳定油压接近自喷最小油压(例如,取0.31.0Mpa)。4其它工作制度的分布在最大、最小工作制度之间,均匀内插23个工作怀M制度。(二)一般测试程序口1测地层压力金 试井前,必先测得稳定的地层压力。 mV2. 工作制度程序一般由小到大(也可以由大到小,但不常采用)依次改变井的工作制度,并测量其相应 的稳定产量、流压和其它有关数据。3. 关井测压最后一个工作制度测试结束后,关井测地层压力或压

3、力恢复。三、线性产能方程及其确定图11直线型指示曲线I可用以下线性方程表示:q = JRp p(61)式中:q产量,m3/dJ采油指数,m3/d MPa pp生产压差,MPa线性产能方程的确定根据测试工作制度的产量和压力数据,作图于Ppq的坐标系上得直线,量出直线的 斜率,其倒数即为J。四、指数式产能方程及其确定1. 指数式产能方程2. 系数C、n的确定五、二项式产能方程及其确定六、油井稳定试井资料解释(一)解释步骤和方法1. 整理试井资料(1)试井数据列表。(2)绘制试井曲线。1)绘制系统试井曲线,系统试井曲线如图(14)。利用这一曲线可确定油井的合理工 作制度。2)绘制指示曲线,根据表11

4、的生产压差App和产量q作App - q图。2. 确定产能方程由绘制的指示曲线,判别指示曲线类型;由各所属类型确立产能方程直线型指示曲线当油藏中流体处于单相(液相)达西流动时,油井指示曲线为直线,以此直线可计算以 下参数:1)采油指数J。在直线上任取一点(q,App ),按式1-1求得采油指数:J = q / kpp2)油层渗透率。利用求得的采油指数J,由拟稳态流动方程求得平均渗透率K.(19)1.842 x 10 -3 J|1 B ln(二)-+ S K = w4jh式中K.泄油区平均渗透率,gm2;g地层原油粘度,mPa.s;B地层原油体积系数,m3/ m3;h油层有效厚度,m;re泄油半

5、径,m;rw油井半径,m;S表皮系数。式(19)中u、B值可由实验室或从本手册附录中查取;h由测井资料取得;re由地质资 料提供,它的取值大小对计算值影响不大。(1)曲线型指示曲线当油藏中流体处于单相非达西流动,其指示曲线为曲线型。此时,可计算以下地层参数:1)地层渗透率。通过二项式方程25)的系数a与拟稳态流方程相对应,可算出地层渗透率:V - 1.842 X10 - 3 H B Ln 旗)-+ SK rw 4 ( 110)ah式中S表皮系数,由不稳定试井法求得或类比法近似估计;其它符号同前。2)计算不同流压下的产量。如果地层压力仍保持试井期间pR,则任一流压0wf)下的产 量由下式确定q

6、a + a 2 + 4 b( p r - p “#)(111)2 b若Pwf等于自喷最小流压,则由上式可得油井的自喷最大产量。第二章不稳定试井由岩心分析得到的地层渗透率只能代表取心井点处的绝对渗透率。它的优点是能准确反 映渗透率沿地层厚度的变化,但对确定产能则意义不大。用地球物理方法求渗透率大都必须 依据岩心分析或其他资料,而且精度不高,也只能代表井底周围附近地带的情况。只有用试 井的办法才能求出与井的产能直接相关的、代表井附近较大范围的平均有效渗透率,也只有 通过试井才能确定工艺条件变化(例如油层堵塞和改造措施)引起的渗透率变化以及相应的 产能变化。与岩心分析相比,试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在

7、整个开发过程中随时都可进行, 每口井都可以做。试井所取得的参数是开发工作所需要的。压力是开发油田的重要数据,如何才能在尽可能短的关井时间内求得准确的地层压力, 也是试井所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仅仅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往往很难断定断层和地层相变界限和封闭性。试井则可以 为判断由藏界限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只有通过试井才可以求出由于井的渗流不完善造成的 附加阻力(表皮效应)的可靠值。稳定试井可以求得采油指数,但耗时费事。虽在确定油井工作制度方面有独特作用,而 在求地层参数方面,则主要依据不稳定试井。五十多年来试井作为认识油层的一个主要手段, 其理论与工艺迅速发展,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一、基本微分方程式假

8、设地层是均质等厚各项同性的,其中只含一种可运动的流体,地层及其中所含流体的 压缩性和压力梯度都很小,而且二者的压缩系数是常数,渗流过程是等温的,则在地层内任 一点上有:(21)(合2p * 合2p * 合2p)dpdx 2dy 2dz 2dtK n =四町C =C+C式中:n导压系数,cm2/sK渗透率,um2u粘度,mpa s祖一一孔隙度,fCt总压缩系数,1/mpacf地层(孔隙体积)的压缩系数,1/mpaCe液体的压缩系数,1/mpa一般假设地层是水平的。如果只有一口井钻穿整个地层厚度(渗流完善井),则用极坐 标表示方程(22)比较方便,其形式为:(22)1 d , dp、 dp n (

9、r)=r dr drdt式中r为自井中心量起的矢径。对于超高压地层,由于渗透率、孔隙度和压缩系数都可能随 压力而改变,且压缩系数值可能较大,这时使用方程220和221时要慎重。理论分析和实践都证明上述方程都可安全用于实际油藏,不过其中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应 理解为该井影响范围内的平均值。方程2-1所表示的是地层内由于压力不平均而发生渗流时,压力与坐标、时间和地层与 流体性质之间必须满足的关系,其中不包含造成压力不平均的原因。因此要解决任何实际问 题必须同时考虑造成压力不平均的初始和边界条件。井底压力维持在低于原始压力的某一常 数值,或井以常产量生产,就是常见的造成压力不平均的原因,我们称之为内边界

10、条件。油 藏边界上的压力维持不变,或油藏边界是不渗透的,我们称之为外边界条件。在我们开始研 究的那一瞬间,地层内的压力可能是平衡的一一例如到处都等于原始地层压力;也可能是按某种规律变化着一一例如是坐标对数的函数,这就是初始条件。初始和边界条件都是造成压 力不平衡的原因。油藏工程中常遇到的初始条件有:p|t0=P, ,r rr若外边界是不渗透的,则外边界条件为:虫 I r = r =0dre若外边界为稳定的供给区,其上的压力维持不变,则有:.二p r - r p内边界条件主要有两种,一为产量q为常数,即:dp drr = r 二q w 20nkh rw另一种为井底压力保持在pw不变,即p r =

11、 r pw w式中p 一一原是地层压力,mPapw一井底压力,mPaq产量,cm 3/sr e油臧半径,cmrw-井的半径,cm微分方程与初边条件一起构成定解条件。井的工作制度改变时,压力变化是逐步往外传播的,一直到压力变化到边界上。我们称 压力变化传到边界以前这段时间为传播期。在传播期内,外边界的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 此时无论地层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其中的压力分布规律几乎都是一样的。在传播期内, 可以假设地层是无限大的。传播期也有人叫第一时期。压力变化传到油藏边界以后,或是引起外面液体进入油藏,当进入量与采出量相等时,形 成稳定流(定常流);或是外边界是不渗透的,地层内各点压力均开始下

12、降。这是若产量仍维 持不变,由于外边没有液体补充,地层内各点的渗流速度逐渐变为常数,亦即各点的压力梯度 变为常数。此时压力分布曲线平行下降,即地层内各点的压力下降速度相等,见图21)dpc, r r r显然,平均压力的下降速度必与任何一点的压力下降速度一致。按照物质平衡原理有:-CVt p dt式中:VP地层孔隙体积,cm3p平均地层压力,mPa于是有:d p qdpq=dtCtVp dt兀e hC r 2(23)各点压力下降速度相等的时期叫做拟稳定期。传播期与拟稳定期之间称为过渡期。二、油井压降试井勘探阶段我们希望以最少的井获得最多的信 息,尤其希望尽早知道油藏的大小和储量,哪怕 有个数量级

13、的概念也好。在开发阶段某些严重出 砂井和高油气比井一旦关井再恢复生产很困难。 所有的井要关井试井都会对完成产量任务有影响。图21拟稳定平面径向流压降试井法就是在保持井的产量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连续测量井底压力来获取有关信息的。这个方法能满意地解决上述问题。但 维护产量不变(或连续测量产量)比连续测压困难得多,所以这个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不如 后面要讲到的压力恢复法广泛。寻找断块和岩性油藏时,在第一口探井上就用本法可以迅速 认识油层,得到油藏大小的资料,从而节省了勘探投资,缩短了勘探时间。wf_ 2.21076qBp_ P Khlgt + lg k+ 0.86859S +1.90768J(27)

14、井以常产量q生产,井底压力pwf必然要连续下降,生产初期处于传播期,边界影响微 弱,可以认为地层是无限的。给(625)式加上表皮效应,并将自然对数变成常用对数得:式中q地面脱气原油产量,m3/d;B原油体积系数;u地下原油粘度,mPa.sK地层有效渗透率,10-3 uEh 油层有效厚度,m;t生产时间,h;祖一一油层孔隙度;Ct总压缩系数,1/MParw井的半径,cmS表皮效应;pi原始地层压力,MPapwf井底流压,Mpa由 j的影响偏离/宜城在有束缚水,没有自由气的条件下,C*w+(1-Swi)c+Ct式中Swi束缚水饱和度;Cw地层水的压缩系数,1/MPaCo地层原油压缩系数,1/MPaCf地层孔隙压缩系数,1/MPa将测得的不同时刻的井底流压点到以pwf为纵坐标,lgt为横坐标的坐标纸上(225)得到一条直线。由于井筒容积的影响建立 起地下与地面相一致的产量需要一段时间,之后半对数直线段才会出现。三、油井压力恢复试井压力恢复试井施工方便,能获得油藏和井底的许多参数,是不稳定试井中用途最广的一 种方法。本方法要求关井测井底流压前要有一段稳产时间,理论上要求关井前的产量一直不 变。从某一时刻起将井的产量突然降到零,例如用封隔器在井下关井,测井底压力会由下降 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