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08年4月西安交大讲课笔记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5229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71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五常08年4月西安交大讲课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张五常08年4月西安交大讲课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张五常08年4月西安交大讲课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张五常08年4月西安交大讲课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张五常08年4月西安交大讲课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五常08年4月西安交大讲课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五常08年4月西安交大讲课笔记(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需求的分析 第一讲各位同学:我今天不是来演讲,不是来做报告的,我是来教学生的。在自己对经济学研究的过程,20世纪的名家差不多有一半是教过我的朋友,而我自己也非常用功的读过几年书,我今年72岁,现在要教的是我自己的经济学,别人的经济学我已经没有理会很多年了。有个现象很奇怪,为什么经济学有西方经济学,却没有东方经济学?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经济学)不象物理化学,物理化学这类在西方受到重视,是近300年前才开始的。但经济学是关于生活的问题,没有人能不理会生活。那些象什么原子啊,分子啊,可以不理会,但是不能不理会生活。回过头来看,老子对经济学有兴趣,韩非子、庄子也有兴趣。他们对于经济的看法,绝对不

2、亚于欧洲同时代的人,就算欧洲到了斯密之前,法国的学派也好不过韩非子的言论。现在我们老是说西方经济学,却没有说东方经济学。现在我们的所谓海归派,那些哈佛博士,却只说西方经济学,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一个原因是中国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有学问的人都去做官了,做官的那些人会写文章,会写诗,写书法,还会画画,个个都会哦。就象苏轼写的那个赤壁赋,最后讲到“清风明月,取之不尽”,讲到产权问题,摆明是经济学的天才。(但)他只是写文章画画,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的传统,中国是无法制有人治的传统,以及家族的传统。工业的发展,在中国也就100多年的传统,有工业的时候就妻离子散,要外出打工,中国的旧礼教家庭开始崩溃,这大概

3、就是100年前的事。再往上,家族的传统,你说是一间公司也可以,有钱的有几十个老婆,这也是传统。那时候没什么大的现象能触发思想家对经济的发展。但是英国在17、18世纪的时候,工业革命开始了,工业革命有两项重要的发明:协作式工厂的出现,那时变动很大的;对外贸易变得很重要。当时的乾隆皇帝跟英王的联络书信,他算是18世纪的人,英国外交大臣来中国跟乾隆打交道,要跟中国开展贸易,乾隆送礼物给他,有一封信是很有名的历史文件。他说我们中国没有兴趣跟你们这些土番从事贸易,因为我们中国什么都有,对贸易没有兴趣。但当时的欧洲,对外贸易已经兴起,有奴隶的贸易、有真金白银的贸易,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亚当斯

4、密,一个相当于中国司马迁的人物。英国出了很多重要的人物,这个是最重要的,后来受他的影响出了达尔文。斯密写了原富,又叫国富论,很厚的,很重要,我对今天的经济学家一个很大的批评,就是他们没有读过国富论,不了解斯密,他们认为斯密的思想是过气的,他的理论是有错的。做学问不是这么做的,错和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斯密大气,他有架构,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书里有很多错,但那不重要,谁没有错呀?但斯密做出了那个架构,里边有宏观、有微观、有市场理论、有租值理论、有工资理论,应有尽有。他花了12年的时间观察,(将观察所得)放在一个框架里,这个架构好,非常之好!所以斯密的伟大,不在于他是错还是对,这是两件事。他是靠

5、观察的,什么现象都观察,他看到制造业的现象,还有各地的历史。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他的很多观察是有错的,但是他的观察非常敏感,然后将观察到的现象放入框架。这是西方经济学的伟大传统,假如没有斯密,你把斯密拿出来,他们(西方经济学)未必斗得过我们的韩非子,我们的庄子。但是斯密伟大,他大气。斯密的传统到了李嘉图,他也是个天才,再把它理论化,李嘉图的智商是很高的,他造了一个很大的模型,但他的模型是受斯密影响的。下一位天才是密尔,1848年初,又是受了斯密的影响,那时候已经引入数学了。再到后来,1890年,大约40多年之后,剑桥的马歇尔,数学家,也是个大天才,终于形成了最完整的架构。他的架构有没有错,有,错

6、很多,我一眼看去就说它错错错错错,但是老实说,我从心底里佩服他,因为他有这个架构,我可以拿过来左改右改。所以从斯密这个古典的传统,到李嘉图、密尔还是古典的传统,到了马歇尔,因为他把边际分析引进来了,所以被称为新古典传统。新古典出了很多人,瓦尔拉斯、杰文斯这些人都不算太差,但是他们用数学。比起马歇尔来说,就显得小气了,小气之极。他们没有真实世界的内容,只是靠数字来表达,总是在讲均衡,但没有内容。所以象我这样的人,在看数学方程式的时候,总是边看边骂,因为年轻的时候我也懂数学,但是它没有内容。而马歇尔是古典传统,他走的是斯密的路,是关注真实世界的。他的理论是为了解释真实世界而弄出来的。但他的困难是,

7、他自己对真实世界认识不多。马歇尔之后,英国还有些名家出来,其中罗宾逊夫人我认为是最好的,她拿不到诺贝尔奖很可惜。她拿不到诺贝尔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她在文革的时候支持中国共产党。但她拿不到奖是不应该的,我管你支持哪一方或者什么人,学术归学术。她开始走的那条路,就不象马歇尔,全面性的系统研究是从斯密到马歇尔,之后就是拆开来做(研究)。大师如费雪,也是拆开来做,很好,做得很好。但有些人我觉得就没那么好,比如凯恩斯,我就觉得不那么好,因为他的通论我看不懂。我真的看不懂,我有个朋友说他看得懂,写了本很出名的书,但是我看不懂。就是因为凯恩斯才搞出个新的宏观经济,其实宏观经济斯密已经有了,但是到凯恩斯时

8、他就是另外一种。现在你要问我研究的是宏观还是微观,对我来说是没有区别的。有人说他是宏观专家,我问问我自己,1981年我就预言中国要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996年我预计香港起码要出现10年萧条,1997年我说香港将会有8%以上的失业率,其实种种推断,我4年前就已经说出美元一定完了,据我所知的那些宏观专家,包括我最尊重的弗里德曼,我跟他比推断,比十次他会输给我十次。有什么分别呢,你只要把握准局限的转变,没有什么宏观跟微观之分的。所以我对凯恩斯的批评这个人很厉害的,不是开玩笑,打桌球很厉害,未必能赢丁俊晖,但也是职业水平。很多人很怕他,很多人也很怕弗里德曼,因为他(思想)很快但是我认为凯恩斯的问题,是

9、他对价格理论掌握不够,你们可以自己看看,我当时是看不懂,就象看不懂马克思一样。到了看不懂凯恩斯的时候,我就不服气了,天底下哪有那么聪明的人,聪明到让人看都看不懂。你说你比我聪明我不跟你争,但有什么理由你竟聪明到让我看都看不懂的程度呢?这是没有可能的,比考试、比下棋,你不一定能赢我,有什么理由你写本书我连看都看不懂呢?所以我后来对科斯说得很清楚,他也觉得同意,我说科斯,老实说,连张五常都看不明白的(理论),绝对是错的。他也同意我的看法。我的朋友说他看得懂,这是个问题。现在我要给你们讲的,是我的经济学,不是他们的经济学。但我的经济学跟他们有很大分别,我的经济学跟你们老师的经济学,也有很大分别。所以

10、你们来听我的课,就是听我“一家之言”。你不能回去就跟老师说,张五常不是这么说的,这样我会很尴尬。我可以不听他们讲,他们也无需听我讲,各讲各的。但是你们既要听我讲,又要听老师讲,然后你自己做选择,我没有叫你相信我。我当年听阿尔钦的时候,他的讲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也是自己考虑;听弗里德曼的经济学,我也是自己考虑。现在我要你们也自己去考虑的,是我的经济学。我的经济学跟他们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因为自从1969年,也就近40年前,我决定不再读书了。不再看别人的作品,我不理了。有些人要我审稿,我也看看,不想做就不做了;有人给我推荐什么伟大作品,我也懒得看。我认为一个人有念书的时候,有思想的时候,在思

11、想的时候最好不要看别人的书。所以人家批评我不读书,因为人各有志嘛。我选择不读书是有原因的,第一个重要的原因,1966年,大概是5月份,一个晚上我自己坐在家里,拿支笔要解释台湾的一个问题,一个晚上就把佃农理论弄出来了。第二天再反复重证,没有错。后来我再去看人家的理论,居然跟我的理论完全相反,哎呀大件事了!到底哪个理论对呢?从斯密到密尔,好多人说的理论跟我完全不一样,结论完全相反,到底哪个对呢?结果现在历史证明,我是对的,他们全部都错了。这个不重要,谁对谁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我当初在做理论之前,看了他们的理论,我自己的理论是做不出来的。就是因为没看过,我才做得出来。你们去看马歇尔的理论,是没错

12、的,但我做出来的跟他完全不一样,就是因为我没看过他的。张五常是何物呀,全世界那么多经济学家,有时候不看是对的。你看了马歇尔的传统,就想不到我的理论。当时我的理论出来的时候,全世界都反对,我的老师也反对。但是他们既看不到他(马歇尔)错,也看不到我错,两个理论又相差那么大。但你再清楚的想一想,就发现他们的理论全是错的。所以我的老师阿尔钦就跟我说过一句话,说张五常,你不要以为自己是个天才,你的佃农理论,一点原创性都没有,就是最传统的经济理论。其他人的佃农理论之所以错,就是因为他们对传统理论掌握不够。对我来说,在那个时候我在教高级价格理论,在华盛顿也是教高级价格理论,在理论方面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我在研

13、究生时考理论科科都是第一。但是我后来教书时,发现那些教科书本本都是错的,到芝加哥大学也是,总是觉得不对路。就是对我很佩服的人我也觉得有不对的,象我最欣赏的弗里德曼的价格理论第五章,讲成本曲线,他真是天才,但是他没有解释曲线为什么会是碗形。讲得天花乱缀,但是最关键的一点他没讲,说明还有很多问题。所以经济理论对我来说,不是没有可供研究的理论,而是太多废物,就是这个问题。你要解释世事,我自己的考虑,在理论上要清除废物;其次在实践上要走回斯密的路,对真实世界要有认识。所以自1969年开始我就在街头巷尾到处跑,细心看,对真实世界有认识,然后再用理论解释,不好的就淘汰。这些年我已经淘汰了太多理论,几乎所有

14、生产函数的理论都被我淘汰了,所有的效用理论也都淘汰了,下一次我要谈谈效用理论的问题。很多理论说得天花乱缀,我都用不上。当时我就觉得有很大问题,因为在香港有很多经济现象我解答不了。所以我必须创立自己的理论。当时我有两个选择,一是大手简化理论,然后在简单的理论里搞变化;二是理论可以很复杂,但复杂之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很简单。很简单,理论简单的,变化就复杂;理论复杂的,里边的每一个部分就简单。你选哪条路?我选前一条简单理论,然后搞变化,很多淘汰。到最后只剩两条,一个需求定律,另一个是局限的变化,其他的能、可以不要的都不要。然后要花很大功夫去观察真实世界,当你只剩下这两样东西的时候,什么都不要了,什么博弈论,偷懒行为,统统不要。久而久之,解释世事的时候就越来越得心应手。但当时的老师和朋友们也对我有很大帮助。老师说,你追求自己的学问,自己走自己的路,是件很寂寞的事。这么多大名家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