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52188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8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察哈素煤矿3101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察哈素煤矿3101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编制单位:技术部、机电部、通防部、生产部编制时间:2014年3月7日编 审 组主 编:张智山 副主编:胡宝岭 李洪玉 杨 军 马建利 赵海生 李良红成 员:邓 江 郭庆瑞 郑金城 刘敬东 钱国栋 刘 平 苏向东 王炎宾 田灵涛 齐春利 杨利刚 钟 彬 肖 磊 孔繁龙 3101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审批栏会审时间会审地点主 持 人组织单位参加编写人员张智山 胡宝岭 李洪玉 杨 军 马建利 赵海生 李良红邓 江 郭庆瑞 郑金城 刘敬东 钱国栋 刘 平 苏向东王炎宾 田灵涛 齐春利 杨利刚 钟 彬 肖 磊

2、孔繁龙 参加会审人员技 术 部采掘副总生 产 部安全副总通 防 部机电副总安健环部机电矿长机 电 部掘开矿长计 划 部安全矿长物 资 部生产矿长总工程师矿 长 审查意见栏 目 录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7第一节 工作面概况7第二节 煤层情况7第三节 煤质情况7第四节 煤层顶底板情况8第五节 地质构造情况8第六节 水文地质情况9第七节 其它地质情况9第二章 工作面设计优缺点11第一节 3101工作面巷道设计优缺点11第二节 通风系统优缺点13第三节 管路安装优缺点14第四节 监测监控系统15第三章 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及整改部分16第四章 采煤方法的优缺点及处理方法19第五章 矿压显现规律与顶板管理经验2

3、2第一节 3101工作面初期矿压规律总结22第二节 3101工作面中期矿压规律总结26第三节 3101工作面末采矿压规律总结29第四节 地表移动阶段规律30第六章 储量利用情况及提高方法33第七章 劳动组织及劳动力配备的合理性35第八章 正规循环作业及存在的问题37第九章 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38第十章 回采中遇到的其它问题及处理方法44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第一节 工作面概况一、 地面位置 3101工作面位于副井工业广场南,K4-1钻孔北东294.3m,X4-1钻孔南西407.4m。阿滚沟两支流从切眼附近经过

4、;距切眼81.2100.9m、268.2294.1m及2247.42310.9m范围,有三处居民房屋;地面标高+1305.2-1380.7m。二、 井下位置3101工作面西南为31采区与32采区分界线,东北为3103工作面回风顺槽,西北为井底车场,东南68m为3103设备列车顺槽运输措施联巷;煤层底板标高+931.569-944.027m。工作面设计推进长度2503.7375m,宽300.58m,工作面回采面积75.2573万m2;实际推进长度2491.04m。第二节 煤层情况3-1煤层位于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上部,属全区可采稳定煤层,是井田的主要可采煤层之一,煤层走向165,倾向255,倾角为

5、13。煤岩组份以暗煤为主,亮煤次之,含少量丝炭及黄铁矿结核,沥青光泽,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参差状断口。煤层厚度及夹矸分布情况见表1-1。表1-1 3101工作面煤层厚度及夹矸分布情况对照表预测情况项目煤层总厚(m)纯煤厚(m)夹矸厚(m)夹矸层数岩性煤层稳定性最小5.18 5.03 0.151层夹矸,灰白色砂质泥岩较稳定最大7.10 6.70 0.42层夹矸,灰白色砂质泥岩平均6.42 6.02 0.42层夹矸,灰白色砂质砂岩实测情况最小4.45 2.65 1.81层夹矸,灰白色细粒砂岩较稳定最大6.79 6.64 0.151层夹矸,灰白色砂质砂岩平均说明:煤层整体厚度稳定,煤层结构简单。第

6、三节 煤质情况3-1煤属不粘煤(BN31),低灰分,特低硫、特低磷,特高热值煤,容重1.3t/m3。煤岩组份以暗煤为主,亮煤次之,含少量丝炭及黄铁矿结核,沥青光泽,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参差状断口。详细参数见表1-2。 第四节 煤层顶底板情况根据地质勘探报告结论,除煤层底板的的个别点为半坚硬岩类外,其余煤层顶底板岩石均为软弱岩类。根据全区钻孔工程地质编录成果,自然状态下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完整一般,岩石质量指标(RQD)值多数为40-60%,岩石质量等级为-级:岩石质量中等-劣的,岩体完整性中等;与岩石力学试验结果基本相符。因此该工作面岩石的总体质量为中等,煤层顶底板大部分为软弱岩层。本工

7、作面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力学强度较低,以软弱-半坚硬岩石为主,岩石质量指标(RQD)均较低,岩石与岩体的质量均较差,因此,区内煤层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较差,岩石抗压强度自然状态平均为30 MPa左右。煤层顶底板对比情况详见表1-3。 表1-2 3101工作面媒质参数Mad (%)(水分)Ad (%)(灰分)St (%)(硫)Vdaf (%)(挥发分)Qnet,d(MJ/kg)(低位发热量)工业牌号5.1-9.554.19-11.210.34-0.4332.61-37.6528.05-30.5BN31 表1-3 3101工作面煤层顶底板对比情况分类岩石名称厚度(m)岩 性 特 征预测顶底板情况老 顶砂

8、质泥岩、中粒砂岩9.15-24.8518.7灰色,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较好,半圆状,含少量云母碎屑,泥质胶结,炭质线理发育。直接顶砂质泥岩、粗粒砂岩1.01-9.595.96灰色,块状,致密,平坦-贝壳状断口,含植物叶化石碎屑,含黄铁矿薄膜。直接底泥岩、炭质泥岩0.85-1.81.23灰色,块状,平坦状断口,含较多植物化石碎屑。老底砂质泥岩、粗粒砂岩5.35-14.159.2灰色,块状,贝壳状断口,粘土质含量较多。实测顶底板情况老顶砂质泥岩、中粒砂岩18.9-24.9灰色,细粒砂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具水平层理,泥质胶结,分选较好。直接顶砂质泥岩、粗粒砂岩1.01-5

9、.3灰色,粉砂质结构,具水层理,由粉砂及粘土组成,泥质胶结,局部夹薄层细粒砂岩直接底泥岩、炭质泥岩0.85-1.81.23灰色,块状,平坦状断口,含较多植物化石碎屑。老底砂质泥岩、粗粒砂岩5.35-14.159.2灰色,块状,贝壳状断口,粘土质含量较多。第五节 地质构造情况掘进期间,3101设备列车顺槽430.2529m顶部有一层厚0.10.3m的夹矸,岩性为砂质泥岩。预计该层夹矸范围由3101工作面设备列车顺槽到3101工作面运输顺槽逐渐变小,对回采煤质影响较大。地质构造:在3101工作面设备列车顺槽掘进过程中,揭露一条落差0.2m的小断层,顶板破碎,影响范围8m,局部发育伴生小断层。在31

10、01辅助运输顺槽掘进过程中,揭露一条落差0.4-1m的小断层,由3101辅助运输顺槽向3201工作面延伸,该断层对3101工作面回采无影响。地质构造对照情况见表1-4。表1-4 3101工作面地质构造对照情况预测构造情况1.本工作面煤层底板总体为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局部段略有起伏,在3101设备列车顺槽距切眼1818.7m,揭露一条落差0.2m的小断层,顶板破碎,影响范围8m,局部发育伴生小断层。2.工作面夹矸情况:工作面煤层底部普遍赋存12层,厚0.150.25m,由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的夹矸。3101设备列车顺槽430.2529m顶部有一层厚0.10.3m的夹矸,岩性为砂质泥岩。预计夹矸范围

11、由3101设备列车顺槽到3101运输顺槽逐渐变小,对回采煤质影响较大。实测构造情况1.设备列车顺槽距切眼1818.7m处断层向工作面内延伸8m,对工作面造成影响较小。2.3101工作面回采至457.7m时,工作面内出现夹矸,夹矸厚度0.1-1.8m,岩性为细粒砂岩,夹矸分布于工作面煤壁中上部,整体呈中间厚,两边薄,局部为2-3层夹矸与煤层互层。对工作面回采造成较大影响。第六节 水文地质情况3101工作面切眼附近分布有阿滚沟支流,为季节性河流。3-1煤上覆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隔水层,隔水性能良好,所以该支流对工作面回采的影响较小。该区直接充水含水岩组以孔隙、裂隙含水层为主,直接充水含水岩组

12、的富水性弱,补给条件差,迳流条件不良,以贫乏的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涌水对比情况见表1-5。表1-5 3101工作面涌水对比情况预测水文情况正常涌水量100m3/h、预测最大涌水量160m3/h。实测水文情况正常涌水量18m3/h,涌水量最大59.1m3/h。第七节 其它地质情况一、瓦斯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35m3/min,与预测相符。二、煤尘火焰长度270mm,煤尘有爆炸性,抑止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65-78%,更正为80%。三、煤的自燃煤样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类,容易自燃,自然发火期为23个月,最短39天。煤的吸氧量为0.79cm3/g,更正为0.99cm3/g干煤。 四、地温根据地质勘探

13、报告,地温梯度3/100m,本工作面为地温正常区,无地热危害。第二章 工作面设计优缺点第一节 3101工作面巷道设计优缺点一、巷道设计说明依据3-1煤层特点,3101工作面巷道布置设计说明如下:1.31采区南翼煤层基本是东北向南西倾向,一水平东翼大巷沿煤层倾斜方向布置,则3101工作面顺槽沿煤层走向布置,与一水平东翼大巷夹角为89。2.考虑到工作面煤层底部普遍赋存12层,厚0.150.25m,由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的夹矸,且夹矸及煤层底板遇水易泥化,造成底臌,掘进时预留底煤,留底煤厚度不超过0.5 m。3.3101工作面顺槽主要采用双巷掘进,每隔50米设置一个联络巷,煤柱宽度18.42米,主回撤与辅回撤之间煤柱宽度24.8米。二、巷道设计优点1.3101工作面顺槽布置比较合理:煤层倾角为13,顺槽沿煤层走向布置,顺槽倾角相对较小,便于车辆运输,工作面倾角也不大。2. 进风、回风、切眼、回撤通道均采用双巷布置,且顺槽联络巷间隔为50米:辅助运输简单、便利,通风阻力小。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